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用放免法测定了5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脑梗塞31例,脑出血26例,其中6例出现明显心肌缺血,3例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发现心钠素在脑出血时升高,在脑梗塞时下降。内皮素在脑出血、脑梗塞时均升高,脑出血又高于脑梗塞组(P<0.05);脑出血组中无心肌缺血者与并发心肌缺血者比较P<0.05,与急性心肌梗者比较P<0.01,认为内皮素、心钠素在脑血管意外及脑心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并发症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高血压患者因浆内皮素含量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出血和32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和浓度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及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高血压型脑出血的急性期和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P〈0.01),且内皮素含量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素含量可间接反映病情及预后;但降压药物治疗后,内皮素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降压药物不能抑制内皮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例脑出血及25例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则明显高于脑梗塞组。脑出血病人病情越重含量越高,脑出血极重型血浆皮质醇含量高于1380nmol/L。11例含量在1987nmol/L以上者全部死亡。脑出血1周后随病情好转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者均存活;含量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可见血浆皮质醇测定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利用放免法测定了10例基底节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及CSF中β-EP,DunA含量明显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β-EP,CSFβ-EP和DyuA含量增高,脑梗塞患者血浆和CSFβ-EP增高,而CSF中DyuA含量下降;出血部位与β-EP和DynA含量变化无关;血浆β-EP和DynA含量水平与CSF中β-EP、DynA含量呈正相关。表明β-EP和DynA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中这两种阿片肽含量的水平能客观反映CSF中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浆E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脑出血与脑缺血患者血浆ET含量无明显差异,提示ET在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方法测定128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脑梗塞34例(FCI),脑出血(ICH)32例,腔隙性脑梗塞(LCI)30例,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1)脑血管疾病对象中CRP异常升高率为96.87%;(2)脑血管病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明显升高(P<0.01);(3)脑出血组较脑梗塞 CRP水平更高(P<0.05);(4)脑梗塞组较腔隙性脑梗塞组CRP水平高(P<0.05)。结论:CRP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17例急性脑梗塞,1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与对照组17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7日内,8~14日及15日以上三组之间的血浆ANP水平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均呈明显高值。本文对其增高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免法对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ET)含量测定,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又将脑梗塞患者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和轻型,将两型比较。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较轻型升高更明显(P<001)。提示:ET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128例急性脑血管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娟 《中级医刊》1995,30(8):11-12
本文对117例急性脑梗塞,1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与对照组17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7日内,8 ̄14日及15日以上三组之间的血浆ANP水平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均呈明显高值。本文对其增高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改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脑出血患者因浆及脑脊液中ET1含是均升高;单纯脑实质出血者以血浆含量升高为主;而脑实质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浆ET1增高与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脑脊液中ET1含量在大量出血时显著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升高可能与机体应激有关,而脑脊液中ET1升高可能与血脑屏蔽被破坏及损害或刺激室周组织,引起了ET1分泌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5例脑梗死(CI)、28例脑出血(CH)、18例蛛网膜下隙出 (SAH)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ET的含量。③结果 各类ACVD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5.35~6.44,P〈0.01)。④结论 ET参与了ACV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指数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 ability ,HRV)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 0例ACVD患者 (包括 30例脑梗塞 ,30例脑出血 ,其中 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 )及 30例正常人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HRV的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结果 :ACVD患者的HRV频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低于脑梗塞组 (P <0 0 1) ;破入脑室的脑出血组较未破入脑室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HRV频域分析可作为一项定时评价ACVD后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指标 ,并对ACVD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紊乱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代谢紊乱的特点和进一步寻找其相关因素,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对202名正常人及623例急性脑血管病(381例脑梗死、242例脑出血)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伴高血压者分别为91.7%、92.1%;伴高血糖者分别为49.3%、36.8%;伴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为29.7%、36.0%.(3)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12.1%、19.4%;合并两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44.3%、39.7%;合并1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39.9%、38.6%;无代谢紊乱者仅分别占3.7%、2.3%.同时,除合并代谢紊乱者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外,合并两种以上代谢紊乱患者中BMI、血糖、TG、LDL均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P<0.05).(4)相关分析显示,代谢紊乱因素中,年龄、血糖、血压、BMI及LDL与急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代谢紊乱,提示有效控制代谢紊乱,有利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In)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00例ACVD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n的水平。80例非脑血管病人对照组。结果:ACVD患者血清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脑出血和脑梗塞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In在ACVD患者中起主要作用,可能是ACVD患者潜在危险因素。监测血清In水平,不仅能预测ACVD的病情,估计预后,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谭必春 《当代医学》2013,(31):100-10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GRP)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非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8)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血清ET和hs—CRP水平及二者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和hs—c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灶、中灶及大灶脑梗塞患者中,血清ET和hs—CRP水平依次升高(P〈o05);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升高,血清ET和hs—CRP水平亦依次升高(P〈0.05)。结论盯与hs—CE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炎症反应、脑血管收缩密切相关。ET与hs—CEP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心率变异性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VD患者(包括30例脑梗塞、30例脑出血、其中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30例正常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的时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型,并分析轻、中、重三型神经功能缺损与植物神经受损程度的关系。结果:ACVD的24h正常窦性心搏间期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脑出血40例脑梗塞及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肖度。结果;三组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均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三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之间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最高,脑出血组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脑梗塞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ET)、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并与恢复期及正常人作对照,明确ET在脑梗塞病理损害中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中ET水平,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LPO水平.结果:脑梗塞急性期ET、LPO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对脑梗塞急性期ET、LPO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T与LPO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ET致脑缺血性损害加重可能与自由基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研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浆内皮素 (ET 1)的关系 ,探讨其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4 0例急性脑梗死、4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 4 5例正常人的血浆ADM和ET 1含量。③结果 脑梗死、心肌梗死组病人血浆ADM含量及ET 1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F =37.5、2 2 .4 ,q =9.8~ 14 .6 ,P <0 .0 5 ) ;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血浆ADM水平与血浆ET 1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74、0 .5 85 ,P <0 .0 1)。④结论 肾上腺髓质素参与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ADM可作为判断脑梗死、心肌梗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钟平  路长东  岳磊 《安徽医学》2003,24(1):18-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 0例健康对照组及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不同时段的血浆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 (ATⅡ)、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ET1、ATⅡ 、NO均开始明显升高 ,第 3~ 4天仍维持于高水平 ,一周后开始下降 ,NO一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 ,ET1、ATⅡ二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浆ET1、ATⅡ 、NO均发生动态变化 ,并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