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2014,(33):144-14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35例和B组35例,A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2周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凝血活酶时间(PT)均有所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轻度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PTT、TT、PT、FIB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更好的急性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APTT、TT、PT、FIB,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庄葛 《北方药学》2019,16(2):93-94
目的:分析探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FIB、D-D、APTT、PT),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疗效突出,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征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66-106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晴尔(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90例急性脑梗死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晴尔8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日2次,阿斯匹林0.1g口服,日3次,连用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日2次,连用1周。结果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伴高危出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CRRT治疗且伴有高危出血风险的10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抗凝组、肝素组和枸橼酸组三组,每组35例。无抗凝组不采取任何抗凝治疗措施,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枸橼酸组给予枸橼酸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抗凝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统计两组过滤器使用时间、实际超滤量、抗凝效果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抗凝组TT、PT、APTT长于肝素组和枸橼酸组(P<0.05),无抗凝组FIB高于肝素组和枸橼酸组(P<0.05);治疗后枸橼酸组TT、PT、APTT短于肝素组(P<0.05),FIB高于肝素组(P<0.05)。三组的过滤器使用时间和实际超滤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冷沉淀联合红细胞在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比较患者冷沉淀输注前与输注后6~24 h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结果 4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后6~24 h与输注前相比,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冷沉淀联合红细胞在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与对照组(阿替普酶治疗)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排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上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凝血与纤溶指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肝素钙干预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四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前瞻性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61例,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肝素钙每次10~20 IU/kg,每6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用3 d。观察两组凝血四项(TT、PT、APTT、FI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1天,APTT、PT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第2、3天,APTT、PT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第1、2、3天,TT、FIB异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可减少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对改善严重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0.1g,一天一次,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0.1g加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12h注射1次,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服药前后PT、FIB及PLT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PTT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对脑梗死患者APTT有影响,但对其他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如冰  HU Nian-kang  胡念康 《中国药房》2008,19(23):1808-18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早期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各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等判定。结果:所有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组;每组发病后接受治疗时间不同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独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V、FIB、PA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止咳、抗感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凝血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FIB、D-二聚体、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FIB(r=-0.311,P<0.05)、D-二聚体(r=-0.325,P<0.01)与PaO_2呈负相关;血浆FIB(r=0.550,P<0.01)、D-二聚体(r=0.577,P<0.01)与PaCO_2呈正相关;PT、APTT、TT与PaO_2、PaCO_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明显降低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提高PaO_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Y  Yu X  Shi LL  Chen BN  Wang SH  Du GH 《药学学报》2012,47(5):604-608
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观察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group of Xiaoshuantongluo formula,XECG)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XECG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T、APTT、TT和FIB等凝血指标以及体内6-keto-PGF1α、TXB2和D-dimer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XECG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无明显影响;能延长PT和TT,对APTT和FIB含量无影响;可显著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D-dimer水平,轻微降低TXB2的含量,但对6-keto-PGF1α的含量无影响。结果提示,XECG的作用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专一。  相似文献   

14.
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进一步对血液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两家医院近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脑保护、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均为每日1次治疗,疗程14d,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时(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经治疗后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明显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时(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好,可以明显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液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稳定期患者25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D-二聚体、Fb、PT、APTT、TT间差异无显著性。较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PD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凝血系统加强,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6±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4.7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3.45±1.01)s、(28.01±1.72)s、(2.43±0.21)g/l、(0.31±0.07)mg/l,优于对照组的(12.39±1.02)s、(25.73±1.89)s、(2.80±0.42)g/L、(0.37±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磺达肝葵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依诺肝素进行比较,评价磺达肝葵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治疗组(35例)及依诺肝素治疗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后9天及30天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包括A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FIB及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依诺肝素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磺达肝葵钠组血小板并无明显变化。随访9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随访30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于出院后发生血便。磺达肝葵钠组并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累计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磺达肝葵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重组微纤维蛋白溶酶(recombinant microplasmin,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比较。采用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脑中动脉法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及动脉导管法给药,12 h后对神经功能症状进行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清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含量,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另外, μ-plasmin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FDP含量;对BT、TT及PT均无显著影响;FI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下降,而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μ-plasmin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没有显著影响,提示μ-plasmin可能不会引起出血反应,其安全性可能优于rt-PA。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书 《淮海医药》2005,23(5):348-349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