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芦荟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疮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压疮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低,而且常因继发感染而增加死亡率。我院自1999年10月始,利用芦荟的药理特性治疗各期压疮,一期采用新鲜芦荟液汁涂抹按摩法;二期采用新鲜芦荟液汁涂抹灯烤法;三期采用芦荟捣烂加氯霉素粉敷贴法。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愈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护理费用,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科瘫痪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治疗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现代康复》2001,5(12S):127-127
  相似文献   

3.
压疮防治的护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玉芹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98-1999
  相似文献   

4.
林小玲 《全科护理》2008,6(2):101-102
压疮是在压力、剪切力、非压力因素作用下,身体某点与硬物接触,使接触部位的软组织受压迫,皮肤首先发红,局部若继续受压,皮肤将发硬、变色,发生退行性变性而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现将发生压疮的因素及压疮的预防及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延长了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预防压疮被认为是最经济、最高效的压疮护理手段[3]。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具有意识不清、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致营养状况差等特点,极易引起皮肤压疮[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规范压疮管理在预防院内压疮中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3月开始实施规范的压疮管理,成立压疮专责小组,制定规范的压疮管理流程,对比实施前的2014年度及实施后的2015年度的潜在压疮上报率、潜在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等,分析实施规范压疮管理在预防压疮中的效果。结果在实施规范压疮管理后的2015年度,潜在压疮上报率明显提高、潜在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实施规范压疮管理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在预防压疮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预防和辅助治疗压疮的效果,为指导压疮患者合理补充营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1期)、CINAHL、MEDLINE、EMbase、CBMdisc、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3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及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851例患者,6篇涉及肠内营养预防压疮的研究,11篇涉及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压疮的研究,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均涉及到压疮的预防和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RR=0.84,P=0.006),缩小压疮面积(SMD=-1.23,P=0.000),不增加压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2,P=0.69);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RR=1.46,P=0.05)及不能降低压疮患者的病死率(RR=1.57,P=0.06)。结论肠内营养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收缩压疮面积,对压疮愈合有促进作用,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祁静  蔡洁 《中国康复》2013,28(3):199-200
目的:对骨科患者实施压疮风险管理,规避压疮风险。方法:压疮高危患者320例,分为A、B2组,2组患者均给予压疮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压疮风险管理。结果:B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A组显著下降,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综合质量排名较A组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可降低压疮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延长住院日,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难度,严重时可因激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我国没有完全统计出用于压疮的医疗费用,而在荷兰大于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压疮所致的住院费用;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每年约10亿美元。在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出起诉并要求赔偿的案例日益增多。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考核、反映医院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压疮预防研究进展,分别从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护理等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展开综述。认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早期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有效的预防方法可避免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压疮是重症病人易发且高发的并发症,是护理学领域的热点及难题,它不仅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巨大的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因此有效防控压疮是危重病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显示,使用Braden量表评估病人的压疮危险因素后,根据评分因素制定预防计划,可有效防控压疮[1].我科通过对89例Braden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的危重病人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针对高危因素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围术期压疮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疮在住院人群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其中外科病人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手术过程是导致较高的压疮发生率的主要原因[1],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对手术室护理和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围术期压疮的发生,愈来愈受到重视.本科使用国产某品牌手术床,床垫为橡胶膜内衬海绵,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手术病人手术后有压疮发生,通过对268例手术时间>4 h病人发生的压疮进行回顾,分析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经分析、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压疮的措施后,手术中压疮的发生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Pressure relieving mattres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sure sore prevention and healing.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current use and reported effectiveness of the Pegasus Airwave System in pressure sor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压疮发生。 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入院当日和住院期间进行压疮危险度评估,并实施相应预防和护理。 结果 对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无一例压疮发生。 结论 评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萍  刘慧  黄秋红 《护理研究》2009,23(29):2684-2684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和坏死.晚期癌症病人长期卧床、恶病质、消耗大量营养、摄入不足、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活动障碍,为压疮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17.
陈萍  刘慧  黄秋红 《护理研究》2009,(10):2684-2684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和坏死。晚期癌症病人长期卧床、恶病质、消耗大量营养、摄入不足、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活动障碍,为压疮高危人群。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报道压疮发生率及与压疮治疗、护理相关的医疗费用,但临床实践证明,压疮的发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由于创面愈合困难,继发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病人生命,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通过加强基础护理,降低晚期癌症病人压疮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压疮护理经验,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该院ICU危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循证护理干预,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压疮恢复状况;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形成时间、压疮发生程度、Braden压疮评分、SF-36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压疮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压疮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压疮形成时间为(9.45±2.82)d,明显晚于对照组的(5.12±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Braden压疮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可降低压疮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Prediction of pressure sore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condition of 515 consecutive patients newly admitted to the long-term medical ward was followed weekly during a 26-week maximum observation period. A modified Norton scale consisting of eight variables and constructed as an additive scale was used. Serum albumin level and skin test on admission supplemente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nutritional state. Eighty-three patients (16%) had skin lesions classified as pressure sores on admission and 39 patients (7.6%) developed pressure sor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It could be shown that those who developed pressure sor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had a lower functional level when they arrived and that this deteriorated up until the time that the pressure sore was recorded. It could also be demonstrated that low serum albumin and anergy, as indicators of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had value as predi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lesions. General physical condition, activity, mobilit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ppear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this study. The systematic planning of care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four above-named risk factors, can probably decrease the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s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