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后更舒适、安全的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以减少包扎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方法将88例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24 h后拆除弹力绷带,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术后8 h更换弹力绷带1次,24 h后拆除绷带。结果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破损、睡眠时间、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延长,皮肤破损、出血发生率较少。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弹力绷带术后8 h更换1次的方法安全可行,减少了患者皮肤破损、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我院3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两组在术后行徒手压迫止血20min后,应用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绷带;对照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12h、支架植入术后24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皮下淤斑、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冠脉造影术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弹力绷带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局部松解时间的研究,减少患者手腕部加压包扎的不适。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为包扎后予床边应用弹力绷带松解时间提示牌,分别予30min,1h,2h,4h松解绷带,12h拆除绷带;对照组予传统法加压包扎2h,4h松解、12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松解时间提示牌,并按照提示时间予定时松解弹力绷带,减少患者手腕部不适感且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上肢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上肢血肿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制冰袋冷敷,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4h更换1次,均持续24h。观察两组术后4h、12h、24h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4h、1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肢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自制冰袋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冷敷,对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上肢血肿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洪先娣 《护理学报》2013,(20):36-3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7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采用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即术后2 h拆除腕关节处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6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改用普通绷带轻度环形加压包扎,松紧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术后24 h拆除;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 h根据患者手部胀痛情况松解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24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皮肤过敏伴水疱、患肢肿胀、手指麻木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现皮肤过敏伴水疱形成、患肢肿胀、手指麻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安全、可行,且能降低皮肤过敏、水疱形成,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一般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8h,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弹力绷带黏性强,包扎时间长,皮肤长时间受到化学性的刺激,所以在撕除绷带时极易造成局部皮肤的破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用正确的、技巧性的方法来去除绷带尤为重要。现介绍一种去除弹力绷带的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最佳止血方法和时间.方法 将14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日本生产的瑞翁牌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止血.B组用法国优格公司(GRUO)生产的优力舒牌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方法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和止血时间的长短.结果 B组弹力绷带包扎组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时间均延长至24小时为最佳.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更安全舒适,并且经济适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能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8.
郑明霞  游桂英  秦容  辜桃 《华西医学》2011,(12):1887-1888
目的研究弹力绷带"8"字包扎法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伤口出血或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0年1 6月收治的600例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试验组(3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心功能、有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人工压迫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观察出血或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血或血肿发生率9/300(3%),试验组出血/血肿发生率2/300(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法包扎伤口能降低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介入术后一般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包扎时间较长,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很多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而拒绝介入治疗,我科2004年起应用血管封堵器后,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感,提高了其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术后避免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最佳包扎方法.方法 将94例神经介入患者随机分为纱垫组和绷带卷组各47例,分别用纱垫和绷带卷局部包扎,观察术后24 h 2组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绷带卷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纱垫组.结论 术后用绷带卷压迫包扎能更有效地减少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皮康敷料预防介入术后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穿刺处应用美皮康无边形吸收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伤口,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穿刺处直接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去除弹力绷带后,两组患者穿刺处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美皮康无边形吸收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可显著降低介入术穿刺处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穿刺口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解除制动时应用松节油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做心脏相关检查和治疗后,因其穿刺点小,一般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h的方法来止血。由于弹力绷带黏性强,且包扎时间较长,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在解除制动时,极易造成相关部位皮肤的损伤,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故用正确的、技巧性的方法将胶布移除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研究随机抽取了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在其解除制动过程中加用了松节油,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不同松解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10月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69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取术后1、2、3h松解绷带,对照组按照科室传统方法采取术后2、4、6h松解绷带。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包扎引起的疼痛、麻木、肿胀感等主观不适和客观体征,以及皮温、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并进行评分,以此评估患者术侧肢端缺血和微循环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肢端缺血和微循环障碍相关症状和客观指标评分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出现包扎侧远端皮下出血点较多(P〈0.001)。结论与术后2、4、6h松解绷带方式比较,采取术后1、2、3h松解绷带方式可减少缺血和微循环障碍时间,缩短患者术后包扎侧主观不适的时间,同时不增加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置管拔除后利用弹力绷带进行穿刺点加压包扎止血,是介入手术后常用的临床操作,包括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等体表较易穿刺的动脉。动脉血管不易止血,再加之患者术中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止血就更加困难,需加压包扎24 h后方能解除弹力绷带,如果加压包扎不足24 h给予解除可能导致动脉再次出血或者形成假性动脉瘤,如果超过24 h未解除由于包扎过紧可能导致皮肤水疱或者加压肢体的肿胀缺血,后果严重。我科每个介入手术日有4~6例患者进行下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3M透明敷料或3M液体敷料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减少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对皮肤造成的损伤。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经股动脉介入术后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传统组;B组:透明敷料组;C组:液体敷料组。术后观察穿刺点皮肤损伤及损伤程度。结果 在舒适度评分及疼痛评分中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4h解除弹力绷带后,对脑血管介入患者减轻皮肤穿刺点损伤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在患者满意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结论 联合使用3M液体敷料能够有效减少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在减轻疼痛及患者舒适度上,联合使用3M液体敷料的效果好于另两组患者;联合使用3M液体敷料在满意度上也高于另外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弹力绷带和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386例在我科行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2例)和对照组(194例)。实验组的病人采用棉质加厚的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照组的病人采用普通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包扎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行砂袋压迫穿刺处,患肢制动12 h卧床休息24 h既可拆除包扎。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不同包扎方法中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及两组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术后不良反应较普通绷带包扎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增加,经济实惠方便,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病介入术后病人卧床时间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的病人,由于术后病人肢体处于被动仰卧位时间较长(24 h),病人常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如腰酸、背痛、腹胀、腿麻木、难以入睡,弹力绷带固定时间过长导致皮肤过敏,皮肤破损等[1].为了让病人较快度过这一时期,减少术后伤口出血的机会,缩短卧床时间(12 h).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不同预防囊袋出血措施分为两组。 A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术中应用凝血酶,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至48 h;B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治疗,术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效果。结果共840例行起搏器手术患者中,有78例为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 A组患者42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1例。 B组患者36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7例,中度囊袋出血3例,重度囊袋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风险增高,术中应用凝血酶,而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时间对预防囊袋出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包扎时间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的包扎时间及止血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芳法常规股动脉穿刺的160例患者分为4组,术后人工压迫5~15分钟,然后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别包扎1、2、4、8小时,观察4组患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小时,即能达到预防穿刺点出血的目的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与TR-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成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9例,观察组为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为应用TR-Band止血带,观察2组患者止血效果、不舒适感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63%、94.20%,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舒适感:疼痛的发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肿胀的发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麻木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取材方便,易于观察、操作,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