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于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病情预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部创伤患者140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分为单纯腹部外伤组(单纯组)60例与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组)80例。依据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将腹腔感染组分为存活亚组57例和病死亚组23例。入院第1、3、5天,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意义。并记录当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病死组患者血清PCT与SOFA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腹部外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1、3、5天,单纯组血清降钙素原呈显著下降变化,而腹腔感染组呈缓慢下降趋势,单纯组72 h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幅度大于腹腔感染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第1、3、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存活组呈显著下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第1、3、5天血清PCT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1=0.421,r_2=0.761,r_3=0.836,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有助于提高急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入院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毒素(ETX)、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患者,分析不同菌种[G阴性杆菌(47例)、G阳性球菌(30例)、混合感染(19例))及不同转归(死亡(29例)、存活(67例)]的脓毒血症内毒素患者的血液ETX、PCT、CRP检测情况,并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ETX、PCT、CR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阴性杆菌组、混合组、G阳性球菌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PCT(r=0.863)、CRP(r=0.724)、ETX(r=0.643)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TX、PCT、CRP对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PCT为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按脓毒症诊断标准纳入我院62例患者,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第1、3、7天血清前降钙素原含量,根据住院期间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两组第1、3、7天的PCT含量,做脓毒症休克患者入组第1天血清PCT含量的ROC曲线,分析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中前降钙素原含量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5);PCT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8,以8ng/ml为其最优截值点,其对死亡预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77.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登川  王楠  方芳  张泓 《安徽医药》2015,(5):875-878
目的:探讨静脉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变化率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入室即刻(PCT1)、入室后72 h(PCT2)检测静脉血中PCT含量,并计算PCT变化率。患者入室后24 h内利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进行评分。以患者入室后28 d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PCT变化率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室即刻PCT含量分别为14.72μg·L-1(7.82~20.25μg·L-1)比18.25μg·L-1(13.43~21.83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72 h PCT含量分别为4.11μg·L-1(2.03~8.22μg·L-1)比12.33μg·L-1(8.21~15.76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T变化率依次为0.718(0.589~0.827)比0.365(0.256~0.5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T变化率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同APACHEⅡ评分一致,但优于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82.7%,特异度75%。结论患者静脉血中PCT变化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其预测能力优于入室即刻PCT和72 h PCT含量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并发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并发脓毒症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程度呈正相关,即脓毒症程度越重的患者血清PCT水平越高(P〈0.05)。结论血清PCT对脓毒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监测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对于外科重症患者出现感染时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危重病患者共77例,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及相关感染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PCT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的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分析结果, PC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49、0.657、0.640、0.656, PCT以0.52μg/L为截点诊断外科重症患者脓毒症的性能最高,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2.3%, Youden指数为0.884。结论 PCT对于诊断外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时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脓毒症特异性较高的感染指标,并且能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ealcitonin,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分为细菌脓毒症组(21例)和非脓毒症组(19例)。比较两组间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随访1个月,判断预后。结果:细菌脓毒症组PCT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组间CRP、WBC计数、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PCT值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P〈0.05)。RCT浓度与预后有关,脓毒症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且可能反映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方法本组共计53例烧伤患者,其中无感染组(对照组)42例,脓毒症组11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无感染患者血中PCT正常或轻度升高,感染脓毒症患者血中PCT明显高于无感染患者。同时感染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第4天与第1天相比无差异,第7、10天与第1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PCT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烧伤后脓毒症,且血中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及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1 37例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为烧伤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与非脓毒症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2 34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将其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0例)与脓毒症生存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结果 1脓毒症组患者在烧伤后1~5 d、6~10 d、11~15 d、16~20 d、21~25 d、26~30 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诊断时、脓毒症确诊后1~4 d及确诊后5~8 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长期持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便早期预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几率,并对烧伤脓毒症的预后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腹腔感染对肠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对肠吻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感染组(S组),S组未段回肠穿孔15小时后行肠瘘肠切除吻合术,N组仅在与S组相当的部位行部位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3、5、7天(每点8只)采取标本测肠吻合口抗张强度、脯氨酸含量、血IGF-1、白蛋白浓度、体重和饮含量。结果 S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组(29.4%vs0%,P〈0.01),吻合口抗张强度、血浆及吻合口羟脯氨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0例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非脓毒症组50例,入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PCT、CRP测定和WBC计数,比较两组患儿的测定结果和PCT检测阳性率.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t=44.746,P<0.01),脓毒症患儿中严重组PCT高于非严重组(t=9.899,P<0.01),CRP水平和WBC计数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38.154,P<0.01).结论 血浆PCT检测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判断病情程度、检测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重症感染患者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将100例感染患者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一般感染组50例,重度感染组50例,按入院1d、3d、5d、7d,采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随着治疗的进展,PCT水平逐步降低,入院1d、3d、5d、7d,PCT水平比较(t=6.12,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8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对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PCT、CRP测定结果,并评价两种筛选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CT、CRP水平、PCT阳性检测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与CRP检测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与CRP比较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更高,实施血清PCT水平的监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区分革兰阴性菌(G-菌)或革兰阳性菌(G+菌)血流感染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年1月-2013年6月血流感染病例6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在根据病情严重性进一步分组后,统计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指标.结果 PCT在G-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在G-菌组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患者间PCT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PCT检测用于区分G-、G+菌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0.877~0.997,P〈0.01),当PCT为7.71 ng/ml时,对G-菌感染组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82.1%,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 91.5%,阴性预测值 77.9%.结论 PCT可作为区分G-、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且与G-菌引起的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以PCT〉7.7 ng/ml为界点诊断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血清降钙素水平在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慢性上、下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慢性肾盂肾炎(CPN)及慢性膀胱炎(CC)的患者血清PCT、全血白细胞(WBC)的变化,判断PCT与泌尿系感染之间的定位关系。PCT的测定采用金标(LUM Itest)法。结果: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组PCT值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当血清PCT≥0.5μg/L时,预测肾脏受累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91%,并且随着感染的加重而增加,随着治疗的好转而减少。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对鉴别慢性上、下尿路感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for sepsis management has improved disease survival and reduced treatment costs. Adequate antibiotic therapy is the cornerstone of sepsis treatment. Specific rul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every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its profiles. Objectives: To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best drugs to be used as empiric treatment for sepsis based on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sts. Methods: Medline 1950 – 2008 was searched using the following terms: sepsis, organ failure, system failure, SIRS, septic shock, antibiotic, pneumoni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rosepsi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bloodstream, abdominal infection, and surgical wound. Results/conclusion: For most septic shock patients, monotherapy is adequate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initiated in the first hour after first sepsis-induced organ dysfunction. The drug of choice vari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choosing the right antibiotic enables better survival,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r stays in intensive ca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 MEDS)和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观察及诊断试验研究。入选病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组、非严重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非SIRS对照组。测定24 h内的炎症指标、MEDS评分及PCT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8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59例,SIRS组57例,非严重脓毒症组52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诊断脓毒症中PCT 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0.02。根据重症脓毒症组和非重症脓毒症组的 PCT、APACHE Ⅱ评分和 MEDS 评分数值绘制ROC曲线,由ROC曲线计算上述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PCT的AUC面积为0.586±0.065,显著低于APACHE Ⅱ评分0.941±0.023和MEDS评分0.791±0.049。结论 PCT是早期诊断脓毒症并能与SIRS鉴别的特异性较高的炎症指标;但PCT 不能将脓毒症进行危险分层,结合 MEDS评分和PC T可以预测脓毒症的发病概率及客观判断脓毒症病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9.
梁培培  俞凤  张泓 《安徽医药》2015,(2):284-287
目的:探索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住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存活≥24 h)并排除发病时未满18周岁、资料不完全、早期家属放弃抢救以及处于疾病终末期引起心搏骤停等病例,共113例。于患者入院0时及24时行血降钙素原( PCT)及C反应蛋白( CRP)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入院0 h及24 h)将入选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根据患者出院存活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三种感染定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相关性。结果(1)血PCT24 h、PCT24 h-0 h及CRP24 h值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8、0.85,而CRP0 h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25,P>0.05)。(2)血PCT0 h、PCT24 h及PCT24 h-0 h均是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87、0.94,最佳预警戒值分别为8.35、20.06、15.84μg· L-1,对死亡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88.80%、70.02%、89.10%,特异度分别为80.20%、72.00%、95.25%。(3)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PCT水平升高与感染无关。结论(1)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 PCT)在入院时即开始升高,而C反应蛋白( CRP)升高较晚,且两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可用于早期病情评估。(2)患者入院时PCT0 h升高大于8.35μg· L-1提示不良预后,病程24 h内持续升高,且PCT24 h-0 h >15.84μg· L-1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可作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死亡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