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修正Kappa角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治疗近视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解放军总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就诊的符合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308例53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观察组)199例350眼,行未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对照组)109例188眼。观察2组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像差变化及手术后像差增加值。结果观察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球差(Z40)、慧差(Z3-4)和对照组术后RMSh、Z40、Z3-1、Z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Z40、Z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近视程度RMSh、Z40术后像差增加值和观察组Z3-1术后像差增加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度近视三叶草(Z3-1)、Z3-1中度近视Z3-1、Z3-1和高度近视Z3-1术后像差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正Kappa角的LASIK术可以降低近视患者术后水平彗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金颖  王雁  杨坤  王璐  赵金荣  耿维莉 《天津医药》2018,46(9):978-982
目的 比较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3例(103眼),LASEK组51例(51眼),FS-LASIK组52例(52眼)。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等效球镜度(SE)、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相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术后1、3个月2组UCVA、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LASEK组SE较FS-LASIK组升高(P<0.05),但术后3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 组和 FS-LASIK 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FSLASIK组彗差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彗差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1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和彗差均较去上皮瓣LASEK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上皮瓣LASEK术式矫正近视术后早期可达到与FS-LASIK相近水平,尤其适用于低中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机械刀辅助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病人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S-LASIK的54例病人(54只眼)和行SBK术的58例病人(58只眼),其中每例病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只眼。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利用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 HR)测量病人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主要包括总的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高阶像差的描述采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结果 FS-LASIK组和SBK组术前病人在年龄、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和球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及垂直彗差较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8和0.325)。SBK组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球差(P<0.001)及垂直彗差(P=0.00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彗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FS-LASIK组和SBK组在术后3个月时的总的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及球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7、0.373和0.063),然而两组之间的垂直彗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0.03±0.48) μm,SBK:(-0.21±0.42) μm;P=0.030]。结论 FS-LASIK术组与SBK术组在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和球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FS-LASIK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显著低于SBK组,可能表明在对称性、偏中心、倾斜等方面,飞秒激光制瓣优于机械板层角膜刀制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Atlas 9000角膜地形图系统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选择不同的非球面人工晶体( IOL),探讨这两种设备引导个性化非球面IOL选择使术后全眼球差接近零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9例(59眼),随机分为2组,术前1 d分别采用Atlas 9000及Pentacam测量6.0 mm直径角膜球差,并根据角膜球差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IOL。角膜球差≥+0.235μm 者植入Tecnis Z9003 IOL,角膜球差<+0.1μm 者植入 Rayner 920H IOL;角膜球差≥+0.1μm并<+0.235μm的患者,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及6.0 mm瞳孔直径时的全眼球差。结果 Atlas 9000及Pentacam组术后全眼球差分别为(0.012±0.058)μm、(0.010±0.067)μ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tlas 9000及Pentacam组术后全眼球差预测误差分别为(0.016±0.047)、(0.013±0.051)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Atlas 9000角膜地形图系统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个性化选择非球面IOL,术后均可获得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度散光患者行角膜标记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SMILE手术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共53例(74眼),术中均行角膜标记。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1mo)的屈光度(球镜度,柱镜度)、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CT和高阶像差。结果:术后1mo, SMILE术后的视力、验光球镜度、柱镜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99%术眼的UDVA达成0.8及以上,CDVA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4)。术后66眼(89%)的柱镜度在-0.50D及以下,与术前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1mo球镜度、角膜曲率、CCT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1mo水平三叶草Z33和水平慧差Z31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62,0.113);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A、垂直慧差Z3-1、斜轴三叶草Z3-3、球差Z40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使用角膜标记的SMILE术后虽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散瞳方法对近视散光者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我院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者89例(166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59眼)为暗室散瞳组,B组28例(55眼)为新福林散瞳组,C组28例(52眼)为美多丽-P散瞳组;分别检查三组受试者在5.0mm、6.0mm和7.0mm时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分析比较其差别.结果 ①随瞳孔直径的增加,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都有所增加;但仅三阶和总高阶像差有统计学意义;②慧差和次级慧差:复方托品酰胺组RMS值最大,新福林组次之,暗室散瞳组最小;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复方托品酰胺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福林组与暗室散瞳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暗室扩瞳是最符合生理状况的散瞳方式,测量大瞳孔条件下的波前像差时,应首选暗室自然扩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当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前表面或眼内时,波前像差优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评价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ORA)对波前像差优化 LASIK 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 LASIK 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5例(65眼),根据术前眼内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比值将患眼分为2组,比值﹤1为低 ORA 组,比值≥1为高 ORA 组,所有患者均行波前像差优化的 LASIK 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2组视力、屈光度、成功指数及全眼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低 ORA 组角膜平面的柱镜值为与高 OR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8)。低 ORA 组及高 ORA 组的成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6)。低 ORA组术后慧差的增加值小于高 ORA 组( P =0.023),2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及球差的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当散光主要来源于眼内时,波前像差优化 LASIK 对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差;对高 ORA 患者,手术的设计可综合考虑角膜及全眼散光,或采用晶体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LASIK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波前引导LASIK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总体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五阶像差;术前不同各相差成分均方根(RMS)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高阶像差;手术前后屈光度、视力。结果瞳孔直径为6 mm时,术后4、12、24周,两组总体高阶像差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实验组彗差较本组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周,常规组彗差较本组术前升高,且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周,两组球差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周,两组五阶像差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但实验组术后12周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同一RMS值患者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周,两组RMS值0.3~0.5、>0.5患者高阶像差均较本组RMS值<0.3患者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经测量后显示屈光度均呈轻微过矫,术后12周后,两组均出现一定的回退,对照组呈轻微欠矫状态,实验组回退幅度比较小,仍呈轻度过矫。术后24周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实验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1.0占比为94%(47/50),与常规组的88%(44/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占比为54%(27/50),高于常规组的28%(1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占比为38%(19/50),高于常规组的18%(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结论波前引导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的疗效优于常规LASIK手术,但仍存在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90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B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C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治疗前裸眼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有所改善,且三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6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患者的虹膜根部较为平坦,房角有所增宽,且存留周边虹膜处黏膜面积有所缩小,可见范围变大;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接受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去瓣Epi—IASIK与改良PRK术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IASIK)和改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对兔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兔(24只右眼)行去瓣Epi—LASIK,24只左眼行改良PRK。采用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等方法对去瓣Epi—LASIK及改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角膜组织形态结构改变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观察术后3m兔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去瓣Epi—LASIK角膜瓣下创面更光滑平整:去瓣Epi—LASI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2~3d,平均(2.67±0.49)d,改良PRK组上皮生长完整所需时间为3~5d.平均(3.19±0.62)d;去瓣Epi—LASIK组角膜上皮下混浊较轻。去瓣Epi—LASIK组及改良PRK组在术后3m时总高阶像差值、球差值、慧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比改良PRK有着更轻的角膜损伤.更低的角膜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月经周期规则、卵巢正常、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性激素(FSH、E2)水平,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结果:术后2周子宫全切组及次全切组患者E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相比,E2、FSH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切除会引起卵巢功能暂时性下降,可于术后逐渐恢复,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麝珠明目滴眼液对LASEK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麝珠明目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196眼)受术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8例(96眼)术后常规用药+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B组50例(100眼)常规用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眼压及角膜haze形成情况。结果:2组眼部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月,2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眼压低于B组(P<0.05),haze轻于B组,等效球镜值<—9.00D组和等效球镜值≥—9.00D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LASEK术后配以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可减轻haze的形成且有降眼压作用,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更具有意义,无毒副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远视临床效果。方法32例(46眼)因远视屈光不正而接受了LASIK手术。结果术后6月视力0.12~1.2,平均0.64±0.32。与术前视力0.31±0.17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术前矫正视力0.57±0.2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2>0.05)。患者自我满意。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43眼(占93.48%),不变3眼;术后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26眼(56.52%),不变15眼(32.61%),下降5眼(10.87%)。未发现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远视效果肯定,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邓娅  楼永倞  余璐  李艳玲  余脉雯 《安徽医药》2022,26(8):1602-1607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例,74眼)。ICL组施行ICL,SMART组施行SMART。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裸眼视力(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敏感度[低频段(3 cpd)、中频段(6 cpd)、中频段(12 cpd)]、全眼像差(垂直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BVCA、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VCA[ICL组(?0.77±0.06)、(?0.84±0.07)比(0.49±0.05),SMART 组(?0.76±0.09)、(?0.82±0.08)比(0.50±0.03)]、UCVA[ICL 组(0.72±0.08)、(0.65±0.10)比(0.95±0.22),SMART组(0.70±0.10)、(0.67±0.12)比(0.93±0.25)]优于其术前(P<0.017);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OSI低于SMART组,MTF cutoff、SR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明光无眩光状态下3cpd、6 cpd、12 cpd对比敏感度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总高阶像差低于SMART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haze、光晕、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SMART均对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矫正作用,特别是ICL,有助于增加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性、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患者98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9例)、对照组(奇数组49例),分别选择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0.51.0,然而总体恢复情况来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白内障3 例,眼压升高3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还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分为3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80mm Hg)11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40~80mm Hg)23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40mm Hg)26例,每位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4个时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法测定右室TDI-Tei指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术前,与无肺动脉高压组相比较,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右室TDI-Tei指数均升高(P〈0.05,P〈0.01)。与术前比较,无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右室TDI-Tei指数无明显变化,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右室TDI-Tei指数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1周TDI-Tei指数下降不明显,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下降(均P〈0.05)。各组测得的TDI-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可较敏感地反映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结合肺动脉收缩压,是可用于动态、长期评价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手术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恢复良好,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术后(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术式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患者的散光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医疗水平要求较高,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前预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Voluven)时ERCP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行ERCP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L组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V组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注万汶500mL。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相同,芬太尼0.05mg复合丙泊酚1.5mg/kg麻醉诱导;丙泊酚250~450mg/h静脉麻醉维持。观察麻醉前(即基础值)、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础MAP、HR、SpO2无显著差异性。L组患者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点MAP较术前下降(P〈0.01);V组患者手术即刻MAP也较术前下降(P〈0.05),但术毕时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V组手术即刻、手术后5min、术毕各时MAP较L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5min.HR均较术前增加,但L组较V组显著增高(P〈0.05);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组间也无差异性。结论:ERCP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前静脉预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130/0.4可有效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黄富  梁梅英  梁永祥  张定秀 《安徽医药》2014,(12):2368-2370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局部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记录术前及术中MAP、HR及SpO2的变化;评价麻醉效果;调查知晓率及满意度及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例插管失败,观察组均完成检查。术前血压( MAP)、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 SpO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MAP、HR最高值及SpO2最低值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MAP较术前降低(P<0.05),而HR及SpO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MAP及HR较术前升高,SpO2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采用全麻进行手术,42例采用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手术。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7天的神经精神功能进行检测,判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前神经精神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神经精神功能恶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与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