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胸段食管鳞癌高龄患者中治疗效果及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0例胸段食管鳞癌高龄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75岁组和≥76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院内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左进胸入路和右进胸入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高龄患者中≥76岁组较≤75岁组术前合并症更多,两组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岁组术后并发症较≤75岁组高(P<0.05),但术后1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均较≤75岁组低(P<0.05);右进胸入路与左进胸入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术后并发症均较高(P<0.05),院内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组疗效较好,≥76岁组应降低患者术前合并症;选择较简单的手术方法,把创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李富  李标 《河北医药》2014,(20):3088-308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疗效对比效果。方法将125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胸腺,而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比较2组手术观察指标、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缓解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I治疗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和非高龄组(〈75岁),均行PCI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高龄组3支病变比例及支架个数高于非高龄组(P〈0.05);两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高龄组MACE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P〈0.05),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9例的住院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部分冠脉造影结果、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糖尿病外,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阳性家族史,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临床症状如胸痛的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5),而以腹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梗死部位其前间壁发生率糖尿病组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5);广泛前壁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多部位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其余部位梗死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感染、心衰、急性肾损伤及死亡的发生率糖尿病组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存在弥漫及多支冠脉病变,但起病时症状常不典型,而感染、心衰、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1377例,观察心血管并发症与心肺功能、年龄、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术中、术后心血管并发症112例,发生率为8.1%。其中心律失常多发。老年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8.7%,较一般组显著偏高(χ2=93.100,P<0.05)。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0.2%,较心肺功能正常组(3.8%)显著偏高(χ2=82.167,P<0.05)。弓上吻合术式组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组(χ2=60.063,P<0.05)。结论术前、术中对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和心电监护等技术检测患者心电异常反应,并能够及时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可以积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A组(冠脉造影明确后即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并行PCI治疗)和B组(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PCI术后 T IM I3级血流率、术后6~12h超敏肌钙蛋白(hs-T nT )、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 PCI术后即刻 TIMI3级血流率有高于B组倾向72/75 vs 66/75,χ2=3.26,P=0.05),A组术后6h、12hhs-TnT浓度显著低于B组(94±12.8vs104±6.2pg/mL,P<0.001;69±11.4 vs 78±13.2 pg/mL ,P<0.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论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术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较术后应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水平,降低介入手术相关心肌损伤,不增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梅 《河北医药》2013,(21):3240-3241
目的: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比较。方法83例(90眼)PDR患者,随机分2组,其中A组42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治疗,B组41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疗效。结果2组术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性改善( P <0.05),且2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的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囊膜混浊发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 P <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B组优于术式A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安全的影响。方法125例冠心病合并UGH高危因素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n=62):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n=63):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第7、14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抑制率,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消化道事件。结果2组在同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MACE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出血并发症、消化道事件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合并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夏豪  李宸宇  方五旺  胡丽丽 《安徽医药》2013,17(12):2070-2072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预后,探讨行PCI对象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该院心内科确诊为ACS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PCI术32例,按术后一月内是否行透析治疗分为两组:未透析组(n=8);透析组 (n=2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心电图特点,心脏超声,急性心衰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原因,肾脏超声,24 h尿蛋白,造影剂肾病,短期肾功能急性加重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24 h尿蛋白、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年龄小于透析组.短期肾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大于透析组.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术风险较大,预后不良.但当这类患者有心肌缺血所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短期肾功能损害加重时,行PCI能降低透析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获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院内发生心衰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心衰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按院内是否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心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 AMI患者院内发生心衰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肌钙蛋白Ⅰ(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OR=1.00030,P=0.033)、TnⅠ(OR=1.016,P=0.039)、Hs-CRP(OR=1.125,P=0.003)是老年A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16~0.854,P=0.000).结论 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峰值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老年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疗效的影响.方法 7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先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再行PCI;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术后心肌灌注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灌注率0/1级为7.7%(3/39)比28.2% (11/39) (P <0.05);2级为23.1% (9/39)比30.8%(12/39) (P >0.05);3级为69.2% (27/39)比41.0% (16/39)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cTnT分别为(4.7±1.3) μg/L和(9.3±3.1)μg/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分别为(55±15)%和(40±1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危NSTEACS患者行早期PCI前进行血栓抽吸术可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0岁高龄冠心病患者315例(高龄组),并以同期住院的300例6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病史、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结果 对照组与高龄组年龄分别为(52.4±17.6)岁和(81.6±2.1)岁.高龄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血运重建史、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合并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高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46±13)%比(58±11)%,P<0.01],空腹血糖、LDL-C、血清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9±2.1) mmol/L比(5.7±1.9) mmol/L,(4.2±1.7) mmol/L比(3.2±1.5) mmol/L,(141±57)μmol/L比(98±44) μmol/L,均P<0.0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高龄组多支、完全闭塞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病变累及左主干者多于对照组(均P<0.01).预后分析显示,高龄组出院后30 d和1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4.3% (45/315)比3.7% (11/300),30.2% (95/315)比13.0% (39/300),均P<0.01].结论 高龄患者危险因素和各种心源性、非心源性合并症均多于低龄患者,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预后较差,因此决定治疗策略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PCI术治疗,术前0—3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围术期(手术前后3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颈动脉粥样斑块减轻的程度分为明显逆转组和无明显逆转组,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结果明显逆转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无明显逆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10.2%VS.22.8%,P〈0.05;随访12个月时17.6%vs43.6%,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程度不一,有明显逆转的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向凝  杨柳  谢登海 《贵州医药》2011,35(5):412-414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60岁ACS住院患者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A(HB适中组)、B(贫血组)、C(HB偏高组)三组,再根据住院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是否高于10 g/dL分为两个亚组,分析HB水平及其下降幅度对住院...  相似文献   

17.
孙琪  石宇杰  张健  崔俊玉 《河北医药》2011,33(14):2097-2099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及药物治疗并发严重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高龄ACS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121例及药物治疗组41例,比较2组间院内严重出血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出血发生率为4.3%(7/162),PCI组与药物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2/41)与4.1%(5/1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可增加严重出血发生风险。结论同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未增加高龄ACS患者出血并发症。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均行直接PCI术,其中20例术前应用IABP的为IABP组,12例未应用IABP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2周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值.结果 IABP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心功能[( 45.4±7.3),(40.5±6.2)]较PCI术后即时[(37.4±7.1),(36.8±6.7 )]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IABP组患者心功能(45.4±7.3)较对照组(40.5±6.2)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IAB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