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体语法系统与中医药理论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体语法系统是一种形式化语法系统,可用于形式化地描述复杂系统的组成单位、组织方式、变化规律。本文尝试将实体语法系统引入中医药理论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理论的形式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中医药理论与微观领域知识的衔接和用中医药理论解释人体复杂系统的可能性。实体语法系统为中医药理论形式化和中医药理论现代化提供了较具体的研究工具,为中医药理论现代化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首先概述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结合中医药工程和医学领域阐述了数字人体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数字人体与虚拟人的区别;详细论述了数字人体理论,包括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人体系统的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复杂巨系统;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包括数字人体原型、数字人体物质模型、数字人体力学模型、数字人体数学模型和数字人体信息模型;数字人体技术,包括数字人体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人体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人体信息表达技术;以及数字人体标准化;最后以经络为例,简迷了数字人体研究示范。为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现代化思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及其实现的途径意见尚不统一,从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谈了笔者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首先概述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结合中医药工程和医学领域阐述了数字人体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数字人体与虚拟人的区别;详细论述了数字人体理论,包括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人体系统的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复杂巨系统;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包括数字人体原型、数字人体物质模型、数字人体力学模型、数字人体数学模型和数字人体信息模型;数字人体技术,包括数字人体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人体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人体信息表达技术;以及数字人体标准化;最后以经络为例,简述了数字人体研究示范。为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现代化与系统复杂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关于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在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关注程度很高的问题,其探索过程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从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中可以看到中医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性。笔者试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数学等相关知识,在复杂性科学、控制论等理论的指导下。浅析中医药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医理论能否现代化?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对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进行反思。进而选择研究的方向。原有中医药的理论滞碍了中医的发展,可否进行重新整合和建构?而诊疗技术现代化是一项已开展多年的工作,它的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实践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中医药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发展中医药理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将现代科技知识纳入到中医药知识领域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关于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在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关注程度很高的问题,其探索过程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从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中可以看到中医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性。笔者试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数学等相关知识,在复杂性科学、控制论等理论的指导下,浅析中医药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产生的量子力学影响到医学领域,20世纪90年代微弱磁场测定装置的出现是量子医学的开端。量子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波动力学和水的微现构造。量子医学是应用量子物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科学。机体信息的传递、贮存和机体群特征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量子治疗是改变机体内各种电磁波及信息贮存的标本兼治。中医理论的诸多基础问题将可能由量子理论来解答。微弱磁场测定装置的出现将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及一些生物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TCM Genommics)”研究的策略。认为当前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应集中体现于中药基因组学,并将以基因芯片等为核心的基因技术引入中药基因组学和现代中药研究。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利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提出将中医学的基础概念进行二进制数字编码,根据中医原理和规律确定算法,建立数字模型。在保持中医学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实现用现代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解构和重建,形成可资检验的具有严格逻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用计算机数字语言研究中医理论,开创中医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而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使其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也更加难以明确,因此本文系统地对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构建的乳腺癌分子调控网络,利用实体语法系统分析常用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对乳腺癌相关靶点的作用,从而对其治疗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解析。结果:通过多个数据库收集及文献验证得到包含213个节点以及486条边的乳腺癌分子调控网络。利用筛选的4味中药通过实体语法系统进行作用机制解析,最终表明所选择的中药中有48个化学成分会对ESR1、AR、BCL2、PGR、ERBB2、SRC、PIK3CA、CA2、EGFR、HSP90AA1、PIK3CG、KDR、INSR、TFF1、PLAU 15个乳腺癌相关靶点进行调节,影响多种生物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结论:本研究从分子调控网络方向系统的解析了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及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提出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二进制数字编码,根据中医原理和规律确定算法,建立数字模型。在保持中医学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实现用现代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解构和重建,形成可资检验的具有严格逻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用计算机数字语言研究中医理论,开创中医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和领域。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成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