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特点以及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在发病过程中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2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入院后合并感染时出现过升高,后经治疗转为正常;嗜酸粒细胞变化符合急性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可用该指标判断预后;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并随病情好转而升高;血清生化指标中,入院时肝酶谱、心肌酶谱增高;冠状病毒变异株抗体在病程中出现,且IgM略早于IgG1~2d出现。结论: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可能是反映SA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动态观察对SARS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冠状病毒变异株抗体对回顾性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2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集患者发病后1周、2周、1月、2~3月及1年时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4 T和CD8 T细胞、纯真及记忆CD4 T细胞亚群。并以5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康复后短期内有明显恢复。在发病2~3月时,CD8 T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平均CD4 T细胞及纯真CD4 T细胞数已分别增加至(534±197)/mm3和(175±75)/mm3。但发病1年时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CD4 T细胞和纯真CD4 T细胞数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可逆的一过性快速减少及恢复。  相似文献   

3.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46例SARS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的抗凝血,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通过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CD4+纯真细胞亚群(CD4+CD45RA+CD62L+)和CD8+激活亚群(CD8+CD38+),以56例健康献血员的结果作为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SARS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在感染1周内百分比正常,但计数均显著减少,分别为(306±140)/mm3和(270±143)/mm3,CD4+纯真细胞亚群的计数也明显降低至(96±49)/mm3,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明显升至(59.3±12.6)%犤正常人为(44.9±12.5)%犦。感染3~5周时,CD8+细胞计数和激活亚群的百分比均恢复正常,分别为(581±356)/mm3和(40.1±17.6)%。感染8~12周时,CD4+细胞和CD4+纯真细胞亚群的计数分别为(578±193)/mm3和(176±64)/mm3,仍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感染1周时相比均有异常显著的升高。结论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在细胞数量上严重受损,但在短期内有很明显的恢复,CD4+细胞和纯真CD4+细胞亚群的恢复需要比8~12周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27例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和50名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比较病程不同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健康人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736±493、860±275、695±253)个/ul;227例SARS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162±649、621±399、443±290)个/u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病程1~2周达最低值,在发病的第2~3周开始明显回升.12例死亡患者外周血CD4 均低于200个/ul;SARS患者恢复期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378±746、742 474、521±295)个/ul,多数恢复正常.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均减少,但可逆转,恢复期可恢复正常,与病程进展相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4例住院SARS患者实验室资料,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和血清电解质。结果:20例(83.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4例(16.7%)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5例(62.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5例(20.8%)血清LDH升高、钠降低,3例(12.5%)血清CK升高,2例(8.3%)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血糖升高,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清钾、氯均正常。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及肝功能损伤是SARS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SARS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SARS患者在病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4153.25±515.61)μl和淋巴细胞(1 535.14±147.91)μl,CD3+(941.45±101.64)μl,CD4+(378.35±42.51)μl,CD8+(436.39±52.41)μl及CD4+/CD8+比值(0.95±0.54),较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6958.52±789.45)μl和淋巴细胞(2589.63±351.81)μl,CD3+(1 465.28±139.23)μl,CD4+(798.65±69.35)μl,CD8+(563.89±71.81)μl及CD4+/CD8+比值(1.49±0.6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240例SARS患者T淋巴细胞及活化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检测240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包括50例重型患者和190例普通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RS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各活化亚群绝对值明显减低,其中CD3+CD25+、CD3+HLA-DR亚群百分比升高;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T细胞、CD4+亚群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各病程SARS患者比较,T淋巴细胞(包括CD4、CD8亚群)的绝对值为Ⅲ组>Ⅱ组>Ⅰ组;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结论伴随着全面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SARS患者的T细胞有效活化过程有所改变,以重型SARS患者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为持续高热;全部有明显呼吸困难。79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低于020(占50%);981%的患者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血小板降低者占204%。35例患者外周血CD 4淋巴细胞降低至400/μL以下。血清ALT、AST、LDH及CK升高者分别为648%、630%、574%和481%,有肾功能损害者占129%。48例患者双肺受累,833%(10/12)的病例死亡前胸片可见双肺广泛的磨玻璃样改变。经综合治疗,778%的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222%。出院后随访4周,333%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血小板减少、CD 4降低、BUN升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重症SARS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CD 4显著降低,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大范围肺实变及磨玻璃样改变等。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继发感染、血小板下降、CD 4降低、BUN升高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对211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激素使用情况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不同病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T淋巴细胞的明显下降,低谷出现于发病后22.83d。老年SARS患者疾病极期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均低于中青年患者,重症患者低于轻症患者(P<0.01)。激素使用与否以及剂量大小对T细胞影响不大。提示SARS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损害,老年、重症SARS患者的损害更为显著,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康复期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的肺功能动态变化状态。方法对68例康复期SARS患者在出院1、2、3及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其症状、体征和基础疾病,测定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SARS病毒抗体IgG、血气分析,作胸部高分辨CT。对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SARS病毒抗体IgG为阳性。出院1个月时44例有肺功能异常(674%),43例为轻、中度异常(632%),41例有弥散障碍(603%),其中单纯弥散障碍31例(456%),6个月后仍有16例(235%)存在弥散障碍。出院3个月的TLCO较出院1个月明显好转(P<005),出院3个月与6个月的TLCO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1个月的患者中有35例(515%)胸部CT表现异常,出院3个月的CT变化较出院1个月明显好转(P<005),出院3个月与6个月时的C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LCO与CT异常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ARS患者康复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但多数为轻、中度异常,肺功能损害以弥散下降为主。出院3个月肺功能明显好转,出院6个月与出院3个月比较肺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IgA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动态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查血清IgA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Ig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急性期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8+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IgA水平逐渐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下降,推测IgA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PD-1表达水平变化与患儿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泽  王春南 《当代医学》2022,28(2):104-107
目的 总结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的炎性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揿针治疗脑瘫伴睡眠障碍的治疗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40例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揿针组(n=60,揿针治疗)、中药组(n=60,地牡宁神口服液治疗)、毫针组(n=60,毫针治疗)、中药+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挟正清肺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154例,其中观察组86例,采用“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68例,只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1%)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清肺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可提高抗感染疗效,降低炎性反应,提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其受俸3(CXCR3)的表这情况,并探索复方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清中CXCL10及CXCR3水平.结果 服用复方中药1个月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CD3+ CD8+T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外周血清中CXC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外周血清中CXCR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CXCL10、CXCR3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相关,本研究所用的复方中药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CXCL10及CX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于我院呼吸门诊科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行常规吸氧、化痰止咳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中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以及肺功能(FEV1、FVC、FEV1/FVC)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值同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4+和TCD4+/CD8+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4+和TCD4+/CD8+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较高,而CD8+相比较低(P<0.05).两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Li Z  Guo X  Hao W  Wu Y  Ji Y  Zhao Y  Liu F  Xie X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7):981-984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alsoknownas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nChina ,iscausedbyacoronavirusmutant Thisrespiratorycontagiousdiseaseistransmittedmainlybyrespiratorydropletswithinaneardistanceandclosecontactwiththepatients Sofar ,thediseasehasbeenreportedinover 30countriesworldwide SARSpatientshavebeenadmittedintoourhospitalsinceMarch 11,2 0 0 3 Inthispaper ,wepresentthelaboratoryresultsofseruminterleukins (IL) ,T lymphocytesubsets ,whitebloodcell (WBC)countsof 35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对肺癌术后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肺癌术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43);其中,试验组采用化疗联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3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计数变化,并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异常症状等.结果 试验组CD3、CD4、CD4/CD8 、CD56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CD8、CD56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IgM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试验组出现例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加味六君子汤能够改善肺癌术后化疗的免疫抑制反应,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应用于癌症术后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前后部分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恢复情况,并分析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非地塞米松组,两组均用包括阿奇霉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其中地塞米松组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2~0.3mg.kg-1.d-1),逐渐减量治疗5 d,设立对照组20例。测定相关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IgG、IgM、IgA、CD8+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组IgG、IgM、IgA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非地塞米松组IgG、IgM、IgA、CD8+T细胞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地塞米松组的发热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肺外症状消失时间均较非地塞米松组短(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存在紊乱,小剂量地塞米松早期干预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均治疗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肝功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与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8+水平降低(P0.01),CD4+、CD4+/CD8+水平升高(P0.01),总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以及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CD8+水平较低(P0.01),CD4+、CD4+/CD8+水平较高(P0.01),总蛋白、TBIL水平较高(P0.05),ALT、GOT以及GGT水平较低(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短(P0.01),积分较低(P0.01),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缩短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且能有效升高CD4+水平,降低CD8+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温肾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及Th17/CD4+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治疗前Th17/CD4+T细胞的百分率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7/CD4+T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3.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