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检测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 ,以了解作业工人所受的遗传损害。方法 :分别抽取炼焦和非炼焦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对每一位对象观察 DNA断裂分级 (将 DNA断裂损伤按其损伤程度分级 )。结果 :焦炉作业工人的 DNA断裂程度随生产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其炉顶、炉侧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专业工龄 10~年的工人 DNA损伤程度远高于专业工龄 0~年及 5~年者 (P<0 .0 1) ;吸烟与 DNA损伤呈正相关 ,而饮酒与 DNA损伤程度未见相关性。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炼焦工人淋巴细胞的 DNA损伤 ,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对生产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彗星试验对广州某客车制造厂6个车间的346名(男240,女106)工作人员,进行淋巴细胞DNA损伤检测,其中306名为生产工人,40名(男20,女20)管理人员为对照组。结果 6个工种的彗星矩(TM)各不相同(P=0.003),以喷漆工的TM最大[3.25μm(2.97~3.55)],其他依次为车床工[3,18μm(2.66~3.82):、辅助工[3.13μm(2.82~3.48)]、电焊工[2.89μm(2.63~3.19)]、管理工人[2.54μm(2.22~2.90)]和组装工[2.32μm(2.02~2.67)。吸烟可使DNA损伤增加(P=0.023)。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职业暴露、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发现,职业暴露(P=0.001)和吸烟(P=0.019)可分别影响TM值的改变,使DNA损伤显著增加。结论 职业接触和吸烟可致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二硫化碳致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体外检测二硫化碳(CS2)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以及有无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未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阴性组,用H2O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50μmol/LH2O2染毒),用不同浓度CS2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为4个剂量组(500 μmol/L组、1 000 μmol/L组、2 500 μmol/L组、5 000 μmol/L组),进行SCGE实验.结果随CS2染毒浓度增加,淋巴细胞DNA损伤加重,表现在彗头直径变小,分别为(5.04±0.47)、(4.95±0.65)、(4.87±0.74)、(4.92±0.51)μ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彗尾长度增加,分别为(5.78±7.04)、(12.04±8.95)、(16.12±8.86)、(17.28±8.63)μ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NA拖尾率在500 μmol/L组(48.73%)明显增加,阴性对照组为11.56%;1000μmol/L组后未见随剂量增加损伤率增加的趋势,依次为73.60%、84.40%、86.86%,经Y2检验,6个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 CS2体外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一定损伤,但CS2染毒到达一定浓度后,未见随剂量增加而DNA损伤程度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对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的制鞋厂112名接触混苯作业工人进行DNA损伤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尾长、矩迁移比、尾矩、尾惯量、惯量迁移比尾长/头长比、尾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混苯浓度越高的工种DNA损伤程度越大。结论:苯、甲苯与二甲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作者开发的彗星图象分析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细胞DNA辐射损伤后离体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关系,拟合修复曲线,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结合应用剂量一效应关系曲线,提高剂量估算的准确性。方法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Gyγ射线辐照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和人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分别拟合DNA修复曲线,并对二者曲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人外周血和小鼠辐照后,随照后时间的推移,DNA损伤的修复增加,残余损伤逐渐减少,呈明显的时相一效应关系。人淋巴细胞辐照后体外修复曲线方程模型与动物体内修复曲线方程模型均以对数方程为最佳,分别为:小鼠:YTM=55.8256—10.792 lnX(R^2=0.629,P〈0.01)和YOTM=25.4173—4.5273 lnX(R^2=0.661,P〈0.01);人:YTM=30.2427—7.3836 lnX(R^2=0.686,P〈0.01)和YOTM=17.9772—3.9125 lnX(R^2=0.752,P〈0.01)。结论人淋巴细胞离体辐照后的修复过程可基本反映体内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与速度,修复曲线可以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混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SCGE)是近年来刚建立起来的方法,以采血量少、操作简单、周期短、费用低见长[1]。我们用SCGE方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方法检测了混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并研究了工龄对SCGE结果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广...  相似文献   

7.
改良彗星试验检测紫外线照射致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不同方法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以确认最佳实验条件。通过紫外线照射全血比较不同铺胶层数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铺有细胞、凝胶混合物的玻片在pH10的碱性裂解液中作用1h,碱性电泳液中预电泳20min,25V300mA电泳20min,15min中和2次,5μg/mlPI染色15min,计算彗星细胞率。并用本实验室方法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用生理盐水、PBS作为缓冲液在冰浴下提取淋巴细胞的慧星细胞率与全血结果相近。但室温下提取淋巴细胞DNA损伤明显增加。30W紫外灯照射30min,45min与未照射组相比彗星细胞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一层胶与二层胶结果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 全血用于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人为操作引起的DNA损伤,紫外线可诱导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趋势,减少铺胶层数,节省时间,结果与二层胶彗星细胞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慧星检测技术即碱性单细胞凝胶检测术检测115名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作业工人分为苯中毒组,高浓度接触组,低浓度接触组和对照组(不接触苯的工人)。结果表明,苯中毒组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接触2组和低浓度接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接触高浓度苯的敏感工人DNA损伤明显。DNA损伤与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彗星实验检测单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彗星试验(Cometassay),又称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etrophoresis,SCGE),是由Ostling和Johanson首先提出。后经Singh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因具有快速、灵敏、简便、花费少等特点,SCGE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放射生物学、遗传毒理学、生物检测、细胞凋亡、肿瘤细胞治疗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用于SCGE方法研究DNA损伤的细胞有许多种,如肝脏细胞、各种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检测了有机磷农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SCGE检测的DNA断裂可作为毒物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DNA损伤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捷、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的DNA损伤情况,探讨三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毒性.方法 检测作业工人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50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大于对照组(P<0.01),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导致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3.
神经管畸形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大鼠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DNA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 Wistar孕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神经管畸形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于孕13d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mg.(kg·bw),正常对照组于孕13d给予0.3ml的生理盐水.孕14d时各组随机处死2只孕鼠.每只孕鼠各取3只胎鼠的脑组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胚胎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检测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各组的畸形发生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胎鼠神经细胞呈现典型的圆形,而模型组出现特征性彗星形态,即很小的彗星头,大而圆的彗星尾,且彗星尾长[(16.35±5.59)μm]明显高于对照组[(7.28±1.76)μm].于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发现模型组动物胎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和尾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畸形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悬液和胶的浓度、裂解及荧光染色的时间是影响实验的因素.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时胚胎神经细胞中DNA损伤情况,注意实验的影响因素可增加该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某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法(SCGE),俗称慧星试验,探讨小剂量X射线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情况。方法 选择32例射线作业保同为接触组和33例非接触人员为对照组,通过SCGE法测定他们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射线组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A链的断裂损伤程度和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显著相关。结论 射线工作者长期受职业性小剂量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职业性射线接触者的细胞DNA损伤动态变化。方法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对某厂80名职业性射线接触人员于1996~2000年连续5次作DNA损伤检测。结果在暴露的平均年当量剂量范围内,射线接触组DNA受损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但接触组平均DNA受损细胞率未见有明显逐年升高的趋势;DNA受损细胞率与放射工龄、年龄、平均年当量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长期受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的职业性射线接触者会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持续改变;且DNA受损细胞率随放射工龄、年龄、平均年当量剂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SCGE可用于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动态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别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和染色体损伤效应。方法 观察不同辐射剂量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及迁移率 ,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组下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 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接触射线的作业人群 ,彗星细胞率及DNA迁移长度明显超过对照组 ;同时 ,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 ,细胞DNA损伤级别亦有加重趋势。结论 SCGE技术可以检测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Workers in foundry and pottery are exposed to a mixture of chemicals and silica, which is suspected to cause genetic alteration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hazard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silica, DNA damage in the peripheral lymphocytes of 30 foundry and 22 pottery workers were examined by the alkaline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or Comet Assay, and compared to 52 healthy subjects with no history of occupational silica or chemical exposure. RESULTS: The DNA damage observed in the lymphocytes of both foundry and pottery work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ir controls. Cigarette smoking was also related to DNA damage since the DNA damage observed in smoking silica-exposed workers compared with the non-smoking work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S: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silica from foundry and pottery workplace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DNA damage and smoking which represents an additional risk factor and must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单细胞凝胶图像分析系统(IM I),并确定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分析模拟彗星图像、用户使用情况、DNA损伤模型毒物H2O2的DNA损伤作用、被引用文献情况以及与权威的KS400彗星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比较。结果IM I分析得出的尾矩准确度98.7%,H2O2引起的DNA损伤存在剂量—反应关系。IM I与KS400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尾长相关系数r=0.997 6,P<0.000 1,尾矩相关系数r=0.996 4,P<0.000 1。近4年来,使用IM I作为研究工具发表的文献17篇,其中论著12篇。结论通过作者以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几年来的研究,表明IM I是一种可靠的彗星图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