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脐灸又称"灸脐法",总属中医外治法中的"脐疗法",又细属"蒸脐法""熏脐法"类别,是脐疗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而确有疗效的代表方法之一,即在脐部采用隔药或隔物等形式施以灸法,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1]。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1992年就对"脐疗法"进行了系统而较为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按摩脐部法的临床疗效,通过整理相关的古籍文献,将其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摩脐法、揉脐法、按脐法、拍脐法及呵脐法等几种古代临床应用法做简要介绍,初步探讨其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古代文献为现代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按摩脐部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上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探究古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认为按摩脐部法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隔药灸脐法,又称蒸脐法,也是通常所说的熏脐疗法,是将药物研成极细药末填满脐部,上置艾炷灸之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简、便、验、廉、捷的优点,集中了穴位、灸法、药物的多重作用。隔药灸脐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了临床验证,对内、外、妇、儿、皮肤科等多  相似文献   

4.
灸脐疗法简称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脐疗法临床疗效肯定,现笔者从灸脐疗法治疗时间及灸量两个方面探讨其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6-2179
目的:整理古代医家急症用灸文献,为现代临床急症用灸提供方法借鉴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对急症用灸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先秦、秦汉时期医家著作为急症灸法奠定了基础,晋隋唐时期急症灸法取得了较大进展,宋金元时期医家流派纷纷涌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急症灸法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清时期急症灸法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革新了灸疗方法,达到鼎盛时期。结论:灸法是古代主要的急症救治措施之一,可以为现代急症用灸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介绍高树中教授“脐关”理论与临床应用经验。高教授提出脐为三焦将原气从下焦传至中焦的“关”,是人体阴阳气化、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可称之为“脐关”。临床中,结合望诊、触诊、切诊应用“脐关”理论辅助疾病诊断,创立了通“脐关”以疗疾之法——脐针疗法、脐灸疗法。脐针疗法常取高氏脐部五穴(脐心、脐胃、脐肝、脐肾、脐肺);脐灸疗法强调“生猛辛香温”是选药原则,采用多种隔药灸脐法。  相似文献   

7.
脐环穴是壮医在长期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经不断实践和总结而创造出来的壮医特定穴位,在广西壮族民间早有应用,鸡屁股肚脐疗法在壮族民间就已传承了五代。肚脐中医自古禁针,《针灸甲乙经》载"脐中禁不可刺",但壮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脐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为人整体全息的缩影,通过观察其反映的整体系统的信息就可以诊断全身疾病,同时刺激脐部还可以作用于全身脏腑组织,从而能治疗全身疾病,临床取脐环穴治病日益普及,适应证范围很广,脐环灸、脐环针刺疗法、脐环拔罐法等针灸方法很多,治疗价值日益凸显,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疗法、新穴位。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91-2394
目的:系统整理古代急症灸法文献,为现代临床急症用灸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方法:通过参阅大量古代文献,对急症灸法的源流、特点、常用方法和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急症灸法始于秦汉时期,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应用特点为:以经穴为主,根据艾炷的尺寸、壮数、患者的感觉及发灸疮把握灸量,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及天灸,多用于外科疮疡类急症。结论:灸法是古代主要的急症救治措施,可以为现代临床急症用灸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及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谈脐疗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最早的治病方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繁多,备受历代医家重视。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敷、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熏脐法、熨脐法、炼脐法、温脐法。脐疗法是在古代药熨、敷贴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与药物刺激、渗透、激发相结合的产物。脐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试就脐疗法的历史发展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神阙穴属任脉,古书记载忌针宜灸,位于脐中部。经临床反复研究及验证,神阙穴具有抗衰老、调和脏腑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注重脐诊,且开始在脐部施诊,予以脐灸、脐针疗法,其中脐针疗法提出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故应将脐针疗法传承创新以广泛运用于临床,本论文对近年来脐针疗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行医60余年,足迹至江西、北京、山东、河北及河南等地,曾被鲁王授予"医林状元"。其代表性的著作为《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其中内含较多脐疗法的内容,本研究总结出灸脐法、熨脐法、药物敷脐法、滴脐法、浴脐法和揉脐法6种脐疗操作方法,各脐疗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结合应用;有一种脐疗法治疗多种病证者,也有一种病证应用多种脐疗法者;还可结合中药内服;而除了取神阙穴外,还扩展到脐部周围及关元、气海等穴。文中还对脐疗法所用药物加以分析,对当今的临床、科研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治法包括药物贴敷、灌肠、外洗、吹鼻、吹喉等药物外治方法.近年来,临床将其应用于消化系急症的救治中取得较好疗效,且具有简便、易行、经济、速效的优点,现总结如下.1 贴敷疗法1.1 中药敷脐疗法敷脐疗法是中药外治法中的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重要治病方法.脐,中医又称“神阙”是贴敷外治法中最常用的主穴之一.所选用药物大多辛香走窜、药力峻猛,旨在“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由于脐与消化系脏腑部位相近,作用更为直接,且脐常为消化系急症病症反应点,所以敷脐疗法在消化系急症中应用相当广泛,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多与灸法、熨法同用.  相似文献   

13.
正天灸疗法属于中医学的独特疗法。近年来,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而被广大患者熟知和认可。中医肺系疾病包括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是天灸疗法最常治疗的疾病。笔者对近10年来天灸在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这方面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现综述如下。1天灸疗法的概念及理论渊源天灸是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白芥子、细辛、甘  相似文献   

14.
正脐疗历史久远,在历代的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具有简、便、验、捷等特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蒸脐法又是脐疗中更为重要且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之一。蒸脐法,又称为熏脐法、炼脐法、温脐法,是将药物研细末填满脐部,上置艾炷灸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虚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5.
脐疗法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参阅古今及国内大量的脐疗法文献,综述了脐疗法传统理论和制剂的应用、发展历史,总结、评价了脐疗法制剂经皮给药的适宜性,为脐部疗法经皮给药制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映峰  黄超凡  张江松  姜硕  林咸明 《新中医》2017,49(10):149-151
通过对近年来发泡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机理探索等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发泡灸疗法在内科系统、神经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病以及骨关节等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的应用,证实了内病外治之发泡灸是值得推广的优势疗法。  相似文献   

17.
冯鹏超 《河南中医》2012,32(4):422-423
目的:总结周庆伟教授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经验.方法:采用督灸、脐灸、热敏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平衡火罐法、益肺呼吸操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结果:采用上法治疗后,达到了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发病、阻止或减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特有的优势病种,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对古籍文献的发掘和整理,现代临床资料的考察和回顾性总结,既可以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提供病种的依据,又有助于挖掘中医优势病种的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脐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昆 《山西中医》2011,27(5):58-59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与脐部,或在脐部给与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隔盐灸、隔姜灸、隔葱灸、隔附灸、药饼灸、保健灸以及药物填脐、熏脐、贴脐、温脐、滴脐、吸脐、热脐等法。这些治疗方法,也统称为神阙灸。现介绍有关脐疗研究进展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中毒性肠麻痹为儿科严重感染性疾病中常见并发症,是造成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医者在采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外治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就近期文献整理如下。1 敷脐法 现代医学证实,药物在脐部皮肤穿透后,可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而入体循环,药物经脐部皮肤吸收,具有作用快,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所以,脐疗是目前治疗小儿疾病过程中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