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致瘀血的原因 1.各种原因造成的离经之血,又不能排出体外,而内蕴成瘀血。 2.血热成瘀。 3.气滞血瘀。 4.气虚成瘀。 5.素体阳虚,寒从内生、或过食生冷或服寒凉药过多,导致阴寒内盛,血得寒则凝而成瘀血。二、瘀血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机理 1.由于瘀血内停,壅积压迫脉络,脉络受损  相似文献   

2.
始于《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脑与生命的关系最为密切,且经络是沟通心脑与防治老年病的内在桥梁.故而从心脑论治老年病具有充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心脑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瘀和虚,瘀为淤血阻络,虚为血不养神.淤血阻络、血不养神所致的脏腑亏虚是老年病的基本病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证实了心脑论治老年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瘀血是指血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之外而积存组织间隙,或因血运受阻而滞留经脉之内以及瘀积于器官之内的.瘀血的发生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积瘀成瘕,甚至蓄血发狂等.  相似文献   

4.
产后病多虚多瘀,由于分娩时的创伤和出血,以及临产用力,耗气亡血伤津,故产后多虚;又由于产时亡血伤津,百脉空虚,易感外邪,导致恶血当下不下,败血残留,瘀血内阻,故产后多瘀。虚则经脉失养而气血运行不畅;瘀则气血阻滞而不畅,气血不通而产生疼痛,故产后疼痛为产后最常见病证,《傅青主女科》  相似文献   

5.
瘀血是指血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之外而积存组织间隙,或因血运受阻而滞留经脉之内以及瘀积于器官之内的。瘀血的发生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积瘀成瘕,甚至蓄血发狂等。瘀血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如面色暗黑,肌肤青紫,皮肤干枯,局部刺痛,胸胁撑  相似文献   

6.
试论产后"多虚多瘀"之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充分肯定产后“多虚多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虚者为气虚、瘀者为血瘀之内涵,气虚血瘀具有密切相关性。气虚血失固摄则致产后恶露不绝,出血又致气随血泄,形成气虚血虚的恶性循环,引发产后血晕等虚证。新产后余血浊液经阴道从子宫排出,此血属离经之血,此瘀血不去,则新血妄行,停而成瘀,瘀血叉致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等实证,成为第二个恶性循环。因此,气虚血瘀为产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补气化瘀则为产后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金生 《中医学报》2021,36(4):721-724
瘀血在演变过程中呈现两种状态,即显性瘀血状态和隐性瘀血状态。显性瘀血状态包括不通而瘀和离经而瘀;隐性瘀血状态包括不畅而瘀和不荣而瘀。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瘀血骤然形成,血管闭塞,继而引发全身血流紊乱,治疗应以峻攻、破瘀、通络、开窍之品活血化瘀攻邪;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病机由"不通而瘀"转变为"不畅而瘀"合并"不荣而瘀",或表现为三者并行的状态,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注射剂为主,辅以口服剂效果明显;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多依赖其生新功能,正是生新功能推动着病情好转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医所说的瘀血,是指血液在生成、输布、运行以及质和量等方面发生障碍,以致瘀滞于体内一定部位所出现的各种病证。所谓瘀血,在中医文献中有衃血、蓄血、积血、死血、干血、恶血、污血、血结、血痹等记载。凡属血脉瘀滞、血流不畅、血液蓄积、血液污秽等所致的各种有关疾病,都包括在瘀血的范畴之内。关于瘀血的诊断,可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9.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关于血水之间病理关系的论述。瘀血阻滞是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湿瘀互结型是其较为多见的临床证型。本文通过探讨血水之间互化互病的关系,以“血不利则为水”为切入点论治湿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提出瘀血是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瘀血阻滞进而引发津液运行代谢失常产生病理水湿,水湿停滞又加重瘀血的阻滞,瘀血与水湿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而发病,故治疗应调治津血,可选择祛瘀与除湿并行的血水同治法,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瘀血证关系密切,多从气、热、痰几个方面治疗。因气致瘀者,治疗旨在求"和",即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因热致瘀者,当首辨虚实;阴亏血少、中焦阳虚发热致瘀者治以补泻兼施;五志化火致瘀,热瘀胶结,难解难清者以清热凉血法伍以活血散瘀法,邪祛而瘀散;痰瘀交阻者,以荡痰汤及抵当汤化裁治疗,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11.
“瘀血”与“血瘀”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瘀血理论始于《内经》 ,经历代之演进至清代而有较大的发展 ,使瘀血学说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说 ,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瘀血理论有了空前的发展 ,对瘀血的认识不断深化 ,活血化瘀治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深入研究瘀血学说已成为创立发展我国新医学、新药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瘀血及血瘀证的理论作一扼要阐述。1 历代对血瘀的有关论述“瘀”字最早出于《楚辞》“形销铄而瘀伤” ;《说文解字》曰 :“瘀 ,积血也” ;《内经》中有血凝泣、恶血、留血、凝血、着血、石瘕等名 ;张…  相似文献   

12.
按清代名医唐容川所著《血证论》中治疗血的总则:一止血、二消瘀、三宁血、四补血.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此四法非单适于治疗吐血,诚亦治疗崩漏之大纲也.崩证发病急而血量多,古有“血山崩倒”之喻;漏证虽发病缓、血量少,但病势缠绵而淋漓不断,总的出血量亦不少.因之,无论或崩或漏,均可损失大量血液,甚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为人身生命之源泉,因而治疗崩漏当以止血为第一要务.所谓“留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之语,强调得好.血止之后,离经之血,未必尽去,其不能复还故道者是为瘀血,瘀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且瘀血留阻经络,每可致少腹刺痛,或结为症瘕,壅而生热,亦常为崩漏复发之病根,故血止后又必亟须消瘀。然对较缓之漏证,则不必待血止之后方行消瘀,而应在止血方中兼用化瘀之品,可收血止瘀化之功,从而缩短疗程.血止瘀化之后,方可言宁血.所谓宁血,具有冶病求本,根除病患之意.但此法不能施之过早,过早反有除邪不尽之弊,至于补血,则是为了巩固疗效,用些益气生血方剂,扶助中焦受气取汁之能,  相似文献   

13.
1瘀血的含义何为瘀?瘀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凡血行不畅,凝滞脉中,或已离经之血和污秽不洁之血,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所出现的病变称为瘀血。《说文》指出:“瘀,积血也”。《内经》也说:“寒独留,则血凝,凝则脉不通”。《血证论》又说:“离经之血,为瘀血”等。历代  相似文献   

14.
崩漏乃妇科常见之病,主要指妇女阴道非时之下血。病势淋漓不断者为之漏,突然暴下为之崩,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一般将崩漏分为:血热、脾虚、肾虚、血瘀四型。也有分为,血热妄行,气虚不摄,气血瘀阻,冲任虚寒四种。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该病病程长,虚实夹杂,而气虚血瘀为常见的一种。不管是崩还是漏,均有出血过多而导致气随血脱而虚之症,所以补虚塞流是治疗之要务。但崩漏每多夹瘀,尤其是崩漏交替久而不愈者,多为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恶血不去,宫室难安,经血妄行,溢血不止。”故有人提出逐瘀畅流法治疗瘀血崩漏。临床中单纯的气虚不摄或单纯的气血瘀阻比较好治,但两者并存时治疗上比较棘手。常因气虚过用补气塞流之品而有碍瘀血的清除;也有因瘀血单用活血化瘀之品而伤于正气,使一般活血化瘀之药难以凑效。笔者经多年之  相似文献   

15.
王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15):33-34
一般对肝炎后直至肝硬化均认为是肝气郁滞,故多采用疏肝理气法。姜老临证体会肝病主要是血瘀引起气滞,所以治疗首先应考虑治血,兼顾理气,而不应以理气为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瘀血化除,瘀化则血行更畅,血行则瘀无所留,由此而肝气亦得畅通而无所  相似文献   

16.
肝掌、蜘蛛痣是肝硬化的常见体征,祖国医学称为手赤痕、血痣、血缕。《中医内科学》五版、六版教材臌胀篇均认为这是血瘀征象,如六版《中医内科学》:“肝脾血瘀……颈部出现血痣或血缕”[1],五版认为:“瘀热……人血则面颈胸臂等处出现血痣,手掌赤痕”。[2]但作者认为将肝掌、蜘蛛痣作为血瘀证的辨证依据不妥。 按瘀血定义[3]:瘀血同血瘀,指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为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及器官内的。可因病致瘀,如跌仆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同样...  相似文献   

18.
脑分水岭梗死的形成与津亏及气虚有关,津亏不足以载血运行致血行不畅,甚则瘀塞不通而发生瘀血,津亏亦可导致气随津脱而发生气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瘀血形成.最终导致瘀血阻滞脑梗而发生脑分水岭梗死.  相似文献   

19.
仲景治杂病,十分重视治瘀,《金匮要略》对瘀血病的论述甚为详尽,其法颇为灵活,为后世研究瘀血证奠定了基础。此问题笔者略还管见,不妥之处,敬请赐教。工病因病机1.1血寒:《妇人杂病》云:“血寒积结胞门”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血受寒则凝而结瘀。凡外感寒邪,阴寒内盛均可抑遏机体阳气,使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则寒与血搏而致瘀。互·2血热:《肺搭肺痈咳嗽上气病》云:“热之所过,血为凝滞。”《妇人杂病》云:“热入血室,其血必给。”热为阳邪,能伤津耗液,热郁于血损伤血络,或热宝血结,使血流不畅而成瘀。后世王清任调:“…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是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临床上难治性肾病之一,其病史缠绵,病程长久。邹燕勤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常表现为水瘀互结,应当以保肾气、维护肾元为先,在淡渗利水的同时提出"治水必和络""经主气,络主血",常"从血论治"膜性肾病,根据不同证型及病程长短分别采用活血和络、活血化瘀、逐瘀破血法。瘀血证轻或不明显者,药用当归、丹参、牡丹皮等养血和血;病程较长且存在血黏度和血脂高但无明显瘀血癥块者,常用川芎、泽兰、三七、桃仁、红花等活血散瘀;而对久病难愈、瘀血明显者,常选用虫类药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等破血逐瘀。同时配以理气补益之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