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清总胆汁酸与胆红素在肝胆疾病中的相关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与胆红素 (TB)在肝胆疾病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利用酶法及J-G法对 2 95例不同种类的肝胆系统疾病患者 ,空腹进行血清TBA和TB的测定。结果 胆红素与总胆汁酸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 .848,0 .73 5 (P <0 .0 5 ) ,且TBA在各类肝胆疾病中的阳性率均高于TB。结论 TBA与TB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呈正相关关系 ,TBA在各类肝胆疾病的阳性率高于T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急性肝炎第1 ̄4周空腹TBA水平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BA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肝炎治疗前异常率为100%,治疗后1 ̄4周TBA异常率分别为79.5%、45.7%、36.2%、23.1%,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也快,与ALT、TB相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可作为急性肝炎的诊断及判定预后的敏感指标,对其他病毒性肝炎判断病程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应用终点比色法测定1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及出院时TBA含量,并将TBA测定异常率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测定异常率比较。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时TBA明显增高,病情好转或痊愈后TBA明显下降(P<0.01)。显示TBA测定可以反映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清TBA水平并与常规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ALP、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异常率与ALT、AST、ALP、GGT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对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有较高灵敏性,对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总胆汁酸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婴儿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确定该指标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 3 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和临床治愈期进行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同时对其他常规肝功能进行测定 ,并以非肝胆疾病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TBA在急性期有显著升高 (81 82± 72 92 ) ,其敏感性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在恢复期 ,TBA明显下降 (4 0 2 5± 14 3 1) ,而ALT、TB和DB的下降程度不明显。临床治愈期在ALT、TB和DB基本恢复正常时 ,TBA仍有升高 (2 0 83± 16 5 4) ,说明患儿可能还存在有轻微肝损伤或胆汁淤积。在相关性分析中 ,TBA与ALT、TB和DB有很明显的相关性 ,但是其敏感和特异程度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在反映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方面是一个敏感的指标 ,在判断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 165例肝病患者和10 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总胆红素 (TBil)检测。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酶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常见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性肝炎(acute icterohepatitis,AI H)、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hronic persisitent hepatitis,CPH)、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CC)及胆道疾病(dis-ease of biliary tract,BTD)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血清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健康者及140例肝胆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活力。结果:各型肝病组TB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肝病组(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0.01),与血清ALT和AST几乎平行升高;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TBA显著高于ALT和AST,但与ALT和AST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时ALT和AST升高而TBA反而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TBA测定对于急性肝炎患者具有高度灵敏性,对ALT和AST正常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但单独应用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局限性,与ALT、AST、GGT及CHE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管和引流技术收集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干预前后胆汁,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胆汁酸(TBA)浓度,并与血清中TB、DB、TBA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干预前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分别为(172.1±98.2)μmol/L、(105.6±60.0)μmol/L、(561.2±104.2)μmol/L;干预后12例胆汁TB、DB和TBA分别为(180.2±88.6)μmol/L、(106.8±70.0)μmol/L、(580.3±84.2)μmol/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乳性黄疸患儿胆汁中TB、DB和TBA浓度正常,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和胆汁酸摄取、转运、排泄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酶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并评价其对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用德国RANDOX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在BE-CKMANCX5Δ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了40例健康人及各种类型肝病患者95例血清总胆汁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转氨酶呈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认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反应肝实质性损伤一项较灵敏的指标,结合转氨酶及白蛋白水平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各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患者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乙肝患者血清HCMV -IgG ,IgM抗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V患者HCMV -DNA阳性率为 2 5 % ( 19/ 77) ,3 0例正常对照组HCMV -DNA阳性率为 3 % (P <0 .0 5 )。HCM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转移酶 (ALT)明显高于HCMV -DNA阴性组。慢性中、重度乙肝患者HCM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者。结论 乙肝患者HCMV感染再活化率明显增高 ,并与胆汁淤积、黄疸加重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有关 ,对乙肝患者进行预防HCMV感染再活化的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了1 3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 50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敏感性高于AST、γ-GT、ALT.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较理想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病毒性肝炎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芝  原芳  卫俊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1-415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TBA)在病毒性肝炎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贝克曼SYNCHRO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分析正常对照组与不同肝病组总胆汁酸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结果为(7.8±3.6)μmol/L,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时TBA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阳性率在90%以上,而对于一些肝硬化、肝癌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出率相对较低相比较,TBA则更有检测价值。结论:TBA检测是检查肝功能的一项敏感性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临床观察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BA酶法测定196例病毒性肝炎患和61例健康人的TBA含量,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质(T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其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最明显,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TBA比ALT、TB较早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它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AST/ALT比值对慢性肝炎及各期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AST/ALT比值对慢性肝炎及各期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0 3例慢性肝病患者AST/ALT比值及血清胆汁酸 (TBA)、总胆红素 (TSB)、白蛋白 (ALB)、钙 (Ca2 )含量。其中包括 10 2例慢性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组 ) ,10 1例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组 )。比较两组患者AST/ALT比值的构成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变化的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AST/ALT比值分布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不同级别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异常率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两组患者的TBA、ALB及Ca2 的异常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不同级别肝硬化患者 ,TBA、TSB、ALB、Ca2 的异常率之间的线性趋势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采用AST/ALT比值鉴别诊断慢性肝炎、各期肝硬化 ,其特异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岚  何英琳 《广东医学》2007,28(3):465-466
目的 观察思美泰与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观察组联用思美泰与熊去氧胆酸治疗10 d,对照组联用思美泰与地塞米松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与直接胆红素(DB)的含量,并进行瘙瘁评分;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胎儿窘迫、早产和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瘁评分、TBA,ALT,AST,TB,DB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TBA,ALT,AST,TB,DB的差值水平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思美泰与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治疗ICP能提高I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期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与黄疸的关系。方法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08例早产儿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GGT和TBA,从生后1~28天取时间点,按日龄排序,研究黄疸变化规律,分析GGT及TBA与黄疸参数(以TB为代表)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在生后1天黄疸不显,3~5天达黄疸峰值,此后渐下降。GGT、TBA与T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P<0.01)和0.72(P<0.05)。结论随日龄增加,早产儿对胆红素的处理日臻完善。GGT和TBA与TB有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熊 《吉林医学》2011,32(23):4840-4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37例)的血清TBA,AST和ALT的活性。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AST和ALT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109.8±80.6)μmol/L,(215.5±106.9)U/L,(196.8±103.7)U/L。肝硬化代偿病期人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37.6±23.9)μmol/L,(43.7±23.9)U/L,(50.9±26.6)U/L,正常对照组TBA,AST和ALT分别为(11.9±7.3)μmol/L,(19.3±10.9)U/L,(23.3±11.6)U/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TBA,AST和ALT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肝硬化代偿期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TBA灵敏性高于AST和ALT,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AST高于ALT,可能因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18.
熊荣  杨文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49-2351
目的:观察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77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8例健康体检者的总胆汁酸(TBA)的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肝脏疾病患者TBA阳性率都在80%以上,以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活动期的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显著,异常率为100%,肝硬化和肝癌患者TBA较ALT、AST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明显升高,说明TBA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列为肝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思美泰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128例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低剂量思美泰治疗;大剂量组采取高剂量思美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瘙痒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结果:大剂量组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治疗效果比小剂量组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治疗前后TB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比小剂量组好,P<0.05;大剂量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比小剂量组低,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应用大剂量思美泰治疗的效果优于小剂量,可更好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翟东兴 《中外医疗》2011,30(34):137-137
目的 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舒肝宁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20mL,1次/d静脉滴注。2组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s160mg加入5%葡萄糖250mL,ivgttqd、还原性谷胱甘肽1.2g加入5%葡萄糖100mL,ivgttqd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2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2组TB、DB、ALT、AS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有明显退黄、保肝降酶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