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经八脉中的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其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前人治疗“血证”的方法较多,但张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我们在《血证论》的“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的理论启示下,采用降冲止血法来治疗血证。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进行加减运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证是指一切出血的症状而言。究其病因病理,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气逆与火盛(其病在阳):气逆多因肝阳上亢,即《内经》所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肝气上冲影响胃气而逆上,冲脉隶于阳明,且冲为血海,阳明之气逆上冲,引动血海不甲,血随气上而离经妄行造成出血。2.血热与血阏(其病在阴):阳乘于阴,邪气入血  相似文献   

3.
出血一证是临床常见之证,治法很多,出血的原因,大多与火或气有关,《景岳全书》血证指出:"血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我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代赭石镇冲止血法是治疗血证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介绍几例典型病例。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正> 冲属奇经八脉之一,“起于气街,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附丽于肝肾,隶属于阳明,与任脉相连,为肾脏之辅弼。“冲之为病,气逆里急。”张锡纯氏对冲气致病之由及降敛冲气之法独具匠心。他在《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中,首  相似文献   

5.
止血法是针对出血而立法,凡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导致咳、吐、衄、便、尿血、崩漏、紫癜等疾患悉可用之。然究其出血的原因,概言之,有血热妄行,气虚不能摄血,气逆迫血,血寒外溢,瘀血阻络血溢脉外等诸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切忌“见血治血”,必须端本求源,审因论治,明辨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笔者于临床立有清热、益气、调气、温摄、化瘀止血等五法,随证施治,颇多效验,兹将止血法的具体应用分述如下: 一、清热止血法:血属阴类,得热则行,得凉则止,凡血因热而妄动者,必先清热,热清则血自宁谧;然热有虚实之分,实热宜清热泻火,苦寒直折;虚热宜滋宜养,甘寒至静之品补阴配阳;宜分别选而用之。  相似文献   

6.
一、对血证吐衄病因病机的认识张氏认为:“吐血之证,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云;“阳明厥逆,胃腑气血必有膨胀之弊,此血管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气,血管破者自闭。”指出阳明厥逆,导致胃中气血膨胀,进而血管破裂(络伤血溢)这一演变过程是吐衄发生的主要病理。因此,治疗“毋见血而止血”,须根据“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原则,予降逆下气。气为血之主,气降则血管破者自闭,血亦随之而安,不行涩止,出血自宁。  相似文献   

7.
安佳岐  王程秀 《陕西中医》2005,26(4):366-366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因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辨证多从肺、胃、肝热(火)入手。常规治疗以凉血止血者多见,而这种治疗方法用于一般症状典型,病发初期疗效尚可,但在病症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病例时,就疗效欠佳或无效。本人在临床治疗鼻衄,尤其是顽固不愈反复发作的鼻衄时,采用降逆止血法治疗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张锡钝“凡吐血之证,无论其为虚、为实、为寒、为热,均皆胃气上逆……”为据,拟定了镇冲止血汤及丸剂。并用此汤、丸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18例(所有病例均经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确诊)。取得较好疗效,在随访观察的75例中经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复查,支气管扩张情况均有好转。治疗方法为汤剂治标,以镇冲止血为法。药用代赫石60g(先煎),生地30g,太子参30g,百合15g,桑白皮(吴茱萸汁炒)12g,白芨15g,阿胶  相似文献   

9.
见血止血,医之常法也。出血之因有血热、气虚、血之别,法有凉血止血,补气摄血、逐瘀止血之异。吾在临床上应用补肾止血法,治疗妇科多种出血疾病,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所谓补肾止血法,其涵义有二:就狭义而言,乃指选用既有补肾作用,又有止血作用的一些药物所组成的方剂,来治疗某些出血病证的方法,就广义而论,系指应用补肾药为主,佐以某些止血药组成方剂,来治疗某些出血病证的方法,本文的重点是讨论前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前列腺摘除术时将制备的马勃粉5~15g填塞于前列腺囊内止血,共60例收到满意效果。除个别病例外,只经尿道放置18~24号普通导尿管或完全废除。革除了耻骨上膀胱内引流管和反复持续冲洗膀胱。前列腺囊内马勃粉经尿道随尿流排出体外,残留者被吸收,不堵塞尿路,不引起感染,尿路狭窄和形成结石。术后口服中药代茶饮或静脉输液冲洗尿路。肉眼血尿多于3天左右消失,无术后再出血病例。本法可早期拔除导尿管,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输血量,简化了手术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药物制备:将完整的马勃,在防止污染的情况下剥开外皮,取出孢子粉末,经80目筛,称取马勃粉100克置于干净乳钵中,另取10克吐温-80和75%乙醇50毫升加入乳钵中混匀,并置于干燥箱中,稍加热使乙醇挥发,粉剂分别装入15~30克的玻璃管中高压灭菌备用。挖出腺体后,前列腺囊内无活动性出血,即将装有马勃粉之玻璃管,插入囊内,据囊之大小,倒入马勃粉5~15克,将小纱布块或示指放入囊内压迫马勃粉止血;结扎输精管后再次检查囊内止血情况,如止血不满意可再次向囊内填塞马勃粉。手术后常规口服银花、灯草、竹叶各25克煎液代茶饮或静脉输液,以利冲洗尿道、抗感染等。注意马勃粉不能散附在创面,以免污染切口影响愈合。经用60例,效  相似文献   

12.
苦降辛通法,源于《伤寒论》,乌梅丸治寒热错杂蛔厥,诸泻心汤治寒热痞结。《温症指南》更有阐述,叶氏治呕,以泄肝安胃为纲,用药以苦辛为主。如肝气犯胃,胃有火者、药用若降,胃虚浊阴不降,药用辛通,常将黄连枳实干姜半夏等苦辛药同用,习称苦降辛通。此法适用病位在胃,寒热错杂,胃逆不降之痞满呕吐,或肝胆失疏,脾运失常所致胃逆,每见胃逆既降,诸症亦随之而解。兹将此法异病同治数则,略述于后,请同道指正。一、急性黄疸肝炎并发胆道蛔虫  相似文献   

13.
王东巧 《光明中医》2004,19(2):55-55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 16岁~ 2 3岁者2 4例 ,2 4岁~ 44岁者 3 1例 ,45岁以上者 2 5例。出血时间最短12天 ,最长 62天。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关于崩漏的临床诊断依据 :( 1)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 ,出血量多如注 ,或淋漓不断 ,甚至数月未有尽时。 ( 2 )崩漏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病、赤带、瘕、外伤等所致的阴道出血证鉴别。3 治疗方法固本愈崩汤药物组成 :党参 12g ,黄芪 3 0g ,熟地 15g ,杜仲12g ,川断 12g ,枸杞子 15g ,炒枳壳 3 0g ,益母草 3 0g。随证加减 :出血量多如崩者加生地榆 3 0g ,乌梅…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阳虚的血证患者颇多,而温阳止血的方剂除黄土汤以外,余则很少有人使用。因此,在古人的启发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个人运用温阳止血法的点滴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余经数十年临床探索,以为胃病多具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病情复杂,变化多端,难复易发,易波他脏之特点,并以中焦失和为其主要病理特征,故习用和中降胃法证治胃病,颇获心得。一、疏肝理气、和中降胃:若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证见呃逆嗳气,呕吐反胃,呕血便血,胁脘  相似文献   

16.
本组病例中,男36例,女18例;31~40岁居多,占67%,发病时间1~5年者37例,占68.5%;有49例伴有慢性咳嗽,咳吐大量脓痰,舌质红者39例,淡红15例,脉濡细为多,细数者仅23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支气管碘油造影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法:①汤剂:治以镇冲止血为法。代赭石60克先煎生地30克太子参30克百合15克桑白皮(吴萸汁炒)12克白芨15克阿胶10克(烊化) 侧柏炭10克藕节7枚。每日1剂早服各服一次。②丸剂:滋补肝肾,养阴敛肺,散瘀镇冲。代赭石90克生地60克太子参30克桑白皮3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百合30克阿胶60克紫河东60克田三七20克诃子20克川贝20克海浮石30克白芨30克研末蜜丸每丸10克.  相似文献   

17.
镇冲止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崇域  吴德兴 《中医杂志》1992,33(11):27-27
<正>我们自1980年以来采用镇冲止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发现有较好的止血疗效。现将随访1年以上的118例远期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均经本院或其他医院支气管碘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甚者常危及生命。笔者于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运用降气镇冲止血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2 1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全为男性患者 ;年龄最大者 6 3岁 ,最小者 13岁 ,平均年龄 42岁 ;干部 5例 ,工人 8例 ,农民 4例 ,学生 4例 ;出血病史最短者为 1昼夜 ,最长者为 1周余 ;胃溃疡出血者 1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者 8例。2 治疗方法以降气镇冲止血为治疗大法 ,采用参赭止血汤治疗。基本方 :代赭石 30 g 太子参 30g 法夏 10 g 生地 15 g 白芍12 …  相似文献   

19.
20.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止血生肌散治疗创伤或皮肤溃疡等疾病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 :鱼骨粉 40 0 g,血竭 50 g,象皮 50 g。先将鱼骨粉研细 ,用清水漂洗 2次 ,澄清 ,去上清液晒干 ;象皮用砂烫法制酥 ,然后将三味药合并研细 ,高压消毒后贮存备用。治疗时以干粉外撒于患处 ,2日换药 1次。止血生肌散可止血生肌收口 ,用于皮肤外伤及皮肤溃疡的治疗。其作用原理为 :鱼骨粉含大量碳酸钙、甲壳质 ,能减少血管壁的渗透性 ,收敛止血 ;血竭破瘀生新 ,生肌定痛 ,使瘀散血止而不留弊 ;象皮含大量胶质 ,有较强的粘合作用。《本草纲目》云 :“象肉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