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关于概念的规范1.1补益药现行的中药书籍,对补益药的定义有多种提法,初学者常不知哪一种最恰当。如2002年的《中药学(》七版教材)对补益药的定义是: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趋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1]。1995年的《中药学(》六版教材)补益药定义是: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2]。2001年的《中药学》补益药: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3]。《中医学问答·中药分册》中补益药的定义:能补益气血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4]。从以上…  相似文献   

2.
滋补强身的中草药,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深受历代医学家的重视(于智敏.周超凡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001,9)。补益药的理论基础是《内经》,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确定了补益药的理论基础。补益药按其药性、功效和适应范围可以分为四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补益药具有补益人体之器官阴阳不足,消除衰弱症侯的作用,扶正补虚,用于虚体弱之症,  相似文献   

3.
正补法是中医学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之一,《内经》中"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即指用"补法"却病。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滋补药。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防治疾病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人不了解补药性能,滥用补药,甚为有害。特提出以下忌戒数条。一忌不知补弊用攻伐药,医家多慎。用补益药也并非有益无损。《本草害利》说得好:"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用补药必须熟  相似文献   

4.
正一口血为常用苗药,苗族语名:锐欧清,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全草。一口血作为苗族药物收载于《湘西苗药汇编》[1]、血水草收载于《苗族医药学》[2]、《湘西药用植物概览》[3]、《中国少数民族有毒药物研究与应用》[4]、《中国毒性民族药志》[5]。全草可入药,性苦、寒,有小毒。外用治湿疹、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内服治劳伤腰痛等症。一口血的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5.
饮食/不用刻意大补 冬季火锅、粥、汤水、炖品、肉类都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只要胃口和消化功能良好、三餐饮食规律,肾自然就有可封藏之物,收而不亏,源源不断,并不需要刻意大补特补。其中,粥是中国的招牌饮食、天下第一补品。喝粥非常有利于补品的吸收,是最好的补益载体。  相似文献   

6.
人参、黄芪均为临床补益常用中药,且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然人参条文下谓其主补五脏;而黄芪条文下则称其有补虚之功效.岳美中谓"仲景在《伤寒》绝不用黄芪,《金匮》则罕用四逆"[1].观仲景《伤寒论》113中,补益从不用黄芪,用人参竟达二十二首之多.如若不用黄芪为何在《金匮要略》中又可见七方?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补益药中选用人参、黄芪的区别略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吴鞠通先生治疗痢疾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部著作中涉及治疗痢疾的药物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吴鞠通治疗痢疾常用的药物有补益药如人参、甘草、炒白术等;清热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常用;理气药常用木香、陈皮、槟榔;补血药常用白芍、当归。结论吴鞠通先生治疗痢疾初起,祛邪为先;久痢分虚实,宜攻补兼施,固护正气为要;治疗痢疾还善于应用炭类药物及药对。  相似文献   

8.
王永誉  王浩  方坚 《新中医》2016,48(5):1-3
正"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陈士铎《本草新编·十剂论》:"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临床谈及"虚不受补",广义是指虚证之人服用补益之药后疗效欠佳并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狭义上则指因脾胃虚弱、体质差异等因素导致补益之药不能被机体转化吸收而  相似文献   

9.
浅谈补益药     
补益药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深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益药的种类不断增加,服用者日益增多。最近,在烟台召开了全国补益药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会议,根据会议部分资料及个人参加会议的体会,本文拟提出几个有关补益药的问题,初步加以讨论,供作参考。一、补益药的概念及其与老年病的关系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的说  相似文献   

10.
"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这是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写的一句话。可见,金元时期,中医界十分盛行补益之风,无论什么病证,医生都喜欢使用补法进行治疗,而患者也习以为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喜补"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今,仍有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服用补品、保健品,"好补"之人一味地喜补、善补、用补,不仅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还造成了很多疾病的误治,危害甚广。  相似文献   

11.
洪国灿  顾凌  胡维 《国医论坛》2012,27(5):17-19
目的: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所有中药方剂,统计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数,分析内服及外用方剂中的用药规律及差异。结果:共有104首方剂纳入研究,70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26味240次,活血化瘀药19味189次,祛风湿药14味62次;34个外用方剂中,祛风湿药15味117次,活血化瘀药17味113次,补益药8味30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其内服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而外用方剂则侧重于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与金银花药性及功效迥然有别。黄芪甘温 ,功擅补中益气 ,借其补气之力又能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毒排脓生肌 ,为补气之要药 ;金银花甘寒 ,长于清热解毒 ,大宜于疮家 ,其清热之中又具补益之力 ,如《本草新编》曰 :“二花性实多攻 ,攻毒之药 ,未有不散气者也。而二花非为不散气 ,且能补气 ,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 ,多用则攻胜于补……若疑二花为长年益寿之药则不可”。二药功用相去甚远 ,然临床常同用于一方之中 ,究其配伍后的功效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益气养阴黄芪功专补益 ,《本草新编》称黄芪“专补气……乃补气之圣药”。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53首治疗尿浊的方剂中,共涉及272味中药,使用频率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茯苓、龙骨、甘草、牡蛎、人参、黄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收涩药、清热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合,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归纳为:健脾燥湿、温肾利湿、清热利湿、固肾涩精、补肾壮阳、滋肾补阴、宁心安神、益气补血。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安神药类药物的不同组合,其中桑螵蛸与龙骨是治疗尿浊最常见的药对。结论:尿浊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肾为主。中医治疗尿浊应先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治以清利湿热;久病多虚,宜健脾益气、填补肾精,但要做到清补兼顾。  相似文献   

14.
湘西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带领老百姓奔入小康,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苗药。湘西苗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一门独特的医药科学,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本文结合湘西苗药文化的现状特点,对精准扶贫视角下湘西苗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对湘西苗药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方剂,对相应的症状、病机进行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肝虚证症状共34种,最常见的症状为目昏暗,其次是目不明,其他眼科疾病以外的症状有胁痛、筋脉拘急等。病机证型主要为肝气不足、肝虚、肝血虚、肝虚寒,用药以补虚药最多,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主,其次为解表类风药及清热泻火类药物。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物是防风、细辛、车前子、茯苓、熟地黄。结论:《圣济总录·眼目门》肝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目昏暗、目不明,用药特色为补虚药兼风药及清热药。  相似文献   

16.
“补而不滞”是指在使用温补或滋补类方剂时配伍行气、活血、健脾渗湿等具有通散作用之药,使补益类药物的功效得以发挥而不至于壅滞的配伍方法,是“补法”中重要的配伍机制之一。目前对于“补而不滞”配伍理论的研究很少,梳理该理论的发源及在方剂中的应用,并结合“补而不滞”类药物的实验研究,探讨“补而不滞”机制研究的概况,以期为方剂学配伍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何谓补益药?临床应用有何意义?其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凡具有补虚扶正,以治疗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统称补益药,亦称补养药或补虚药。补益药具有补助人体正气的作用,临床应用意义有二:即用于正虚体弱之证,可扶  相似文献   

18.
羊肉是冬令的一种补品佳肴。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羊肉列为上肴。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元朝太医令李东恒称羊肉:“能补肌肉,参补气补形”。隋朝名医巢元方诊治麻大总管之病曰:“风人腠理,病在胸臆,须羊肉蒸熟掺药之则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明清文献中治疗阳痿的虫类药物处方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整理,探讨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思路。方法:对《中华医典》进行全面检索,收集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虫类处方,对药物分别按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按功效分析,明清医家治疗阳痿以补虚药为主占34.58%,尤其以补阳药为主占补虚药的56.25%;四气以温性药物比较多见,占53.64%;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占35.86%,其次辛味药占24.39%、之后为苦味药占20%;归经用药以肾经药最多占23.71%,其次分别是肝经19.44%、脾经16.16%、心经13.2%。结论: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为:(1)认识趋于全面,用药涉及多脏腑;(2)攻补兼施,仍以温肾补阳为主;(3)虫药平肝补益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