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64例临床血液不合格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住院64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在64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其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其他原因等.其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间不恰当有23.44%,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5.94%,溶血占总数的10.94%,标本有凝块占总数的17.19 %,其他原因占总数的12.5%.结论 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唐刘艳 《中外医疗》2012,31(36):54+56-54,56
目的对血液标本临床送检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对策,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3月在该院住院部送检的1820份血液标本(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检查)中的260例不合格标本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分析原因,观察检测的效果。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60例,占总数的14.28%。其中凝血标本103份(39.62%),溶血52份(20.00%),标本量不准43份(16.54%),脂血47份(18.08%),标本错误5份(1.92%)。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血液标本不合格,就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数据,临床上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黄艳霞 《中外医疗》2012,31(25):172-173
目的探究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改进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的血液检验标本共10140份,严格根据医院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标准来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归类记录整理。结果该院1014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共有242份,不合格率占到了总的血液检验标本的2.3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溶血、采血量不准确、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结论通过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力度,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治疗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血液检验科发现误差的7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误差原因并将结果反馈到相应科室,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血液标本误差原因主要包括检测原因、采集原因、送检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等,其中送检时间过长、血液量过少、患者抽血前没有禁食、采集后没有及时检测所占比例较大。70例标本中,由于各种原因43份发生溶血,将发生溶血的标本与43份正常血液标本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溶血标本的ALT、AST显著高于正常标本,而r-GT显著低于正常标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质量变化的操作,也要及时嘱咐、提醒患者在采血前严格遵循各项注意事项,才能有效保证标本质量的合格。  相似文献   

9.
郭光辉  束振华 《海南医学》2010,21(24):108-109
目的研究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龙岗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采血不合格标本488例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并对35例即送检合格标本立即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和室温放置2h、4h、8h与4℃放置2h、4h、8h再测定。结果采血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溶血以及室温放置时间过长都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3年1月—6月共计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总结其原因及项目分布。结果在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有凝块或标本凝固(30.9%),脂血(19.1%),标本量不足(18.2%),溶血(14.4%),抗凝剂比例不恰当(7.7%),血液稀释(5.0%),容器错误(2.9%),陈旧标本(0.6%)。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标本和凝血功能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占30.0%和28.9%,生化标本占22.9%,血常规标本占18.2%。结论基层医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加强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原因并对其仔细分析,以提出相应的优化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0年12月进行免疫、生化或血液细胞学检查的2032份血液表本能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严格监管、检查以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结果 本文收集血液标本2032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59份,占了全部的7.8%,其中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不规范、溶血、凝血、血量过少或量不准确等因素.结论 确保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处理对于血液检查结果的科学可靠和临床诊断、疗效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8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对策。结果 8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共检出不合格血液标本73份,原因分析显示样本量不足6份,占8.22%,容器不当5份,占6.84%,溶血24份,占32.87%,凝血31份,占42.46%,其他共7份,占9.58%。结论引起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原因是凝血、溶血,需要不断提高采血者的业务能力,严格监控采血过程,定期培训采血人员,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集的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抽取456份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记录其血液标本临床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456份血液标本中,共23份标本不合格(5.04%),其中包含溶血6份(26.09%)、凝固4份(17.39%)、错用抗凝剂4份(17.39%)、量不准9份(39.13%)。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含量不准、错用抗凝剂、凝固、溶血等,为确保检验准确性,可建立并完善质控制度,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史兴军 《当代医学》2014,(28):74-75
目的选择不合格的40份临床血液常规试验标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中医医院40份不合格血液样本相关资料,总结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相关措施,对不合格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不合格原因多为凝血相关,所占比例高达67.50%,其余不合格原因还包括受到药物影响、溶血、样本延迟送检等,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在实施血液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操作,尽量降低上述不合格因素发生率,保障临床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确保临床医生获得可靠诊断及治疗依据,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黄革 《吉林医学》2013,34(9):1715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测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发现其血液采集检测标本不合格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2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中,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标本量采集不足或过多、出现溶血状况、血液采集时间不当、血液标本内有一定程度的凝块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其中由于血液标本量采集不足或过多而出现标本不合格情况的患者占总体患者的1/4。结论:为了更加规范血常规检验采集规范,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工作措施,才能保证血液采集标本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7.
马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8+16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优化的对策。方法采集血液标本800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有78份(9.8%),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样本量不足(7份)、容器不当(5份)、溶血(25份)、凝血(33份)、其他原因(8份)。结论从事检验血液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血液标本276份,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结果该组276份不合格标本中来自5359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5.15%,276份不合格标本中包含有样本量少75份,抗凝不全标本56份,溶血标本32份,凝血标本27份,送检不及时导致样品不合格26份,容器不当标本13份受检者准备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16例,标签不合理样品16份,标本污染15份。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做好预防对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在临床中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临床检验科中的2000份血液标本,分析导致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20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110份,占比5.50%。经过分析,发现标本量少、溶血、疑似标本污染、病人信息不符等均是导致出现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血凝、标本量少、标本容器选择错误等,所占比重分别为40.91%、30.00%、19.09%。结论在临床检验科相关工作中,标本量少、溶血、疑似标本污染等均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检验人员需要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最大程度确保血液标本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支持,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十年来真空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浅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真空采血方法不当,如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放置过久、真空采血管使用不正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采血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止血带压扎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掌握真空采血要求,提高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