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清肝火利湿热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蛇串疮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1 6岁 ,平均为 35岁 ;病程最长者 2个月 ,最短者 1周 ,平均 1 0天。2 治疗方法2 1 内服中药汤剂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由龙胆草、大青叶、板兰根、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组成。若发于颜面者 ,加野菊花、牛蒡子 ;发于腹部、下肢者 ,加苍术、黄柏 ;若皮疹消退后 ,皮肤仍刺痛者 ,宜合用逍遥散加丹参、延胡索。以上诸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和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周琳  周贵云 《河南中医》2010,30(1):72-7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0.2g,3次/d,同时对水泡破溃者予0.1%雷夫奴尔温敷,未破渍者予阿昔洛韦膏外用,均2次/d;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口服,2次/d,两组均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9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止疱、结痂、止痛、皮损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敬文 《光明中医》2013,28(1):87-88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再取药汁湿敷患处,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对照组口服强的松30g,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外敷3%硼酸溶液和艾洛松软膏交替。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龙胆泻肝汤是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1]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2]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上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结果 6天内临床治愈25例,占69.4%;10天内临床治愈11例,占30.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治疗肛门湿疹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门湿疹多由湿热下注、血虚夹风所致,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出现丘疹,甚者皮肤糜烂、渗出、结痂反 复发作,皮肤瘙痒或痛痒交作.属祖国医学肾囊风、风湿疡、顽湿等范畴.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龙胆 泻肝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肛门湿疹120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吕萍  陈玉珍 《新中医》2002,34(2):67-67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栀子、泽泻、生地黄、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经实火而致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等病症。笔者临证运用该方颇有心得。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之功,凡肝胆实火上逆,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病证,均可用本方治疗。笔者用其化裁治疗多种病证疗效颇佳。介绍如下。 1 狐惑病 李某,男,30岁,1998年7月5日初诊。1年前开始口腔及阴部反复发生溃疡,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给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始终未能控制。2周前两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口腔、舌尖及阴部发生多个溃疡,疼痛较甚。查双眼睑肿胀,目赤,口腔颊粘膜、舌尖、阴部见数处米粒至黄豆大的溃疡,周围红晕,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治疗研究对湿热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减龙胆泻肝汤与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疾病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3.00%,对照组有效率83.00%,两组疾病疗效比较P=0.044,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3.00%,对照组有效率83.00%,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38,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龙胆泻肝汤是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用治肝胆火热,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诸症,如耳聋、耳鸣、头痛目赤、口苦胁痛、阴肿、小便淋浊等.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多种儿科病症,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加减加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加拔罐法治疗带状疤疹45例,全部治愈。提示: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拔罐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预防于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治疗眼部蛇串疮、暴盲、淋证、大咯血,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冯章强 《新中医》2001,33(7):68-68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黄芩、栀子、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临床原用治胁痛、黄疸、眩晕、失眠等病症。笔者用治皮肤科杂症,亦获良效,现举例如下。1带状疱疹王某,男,36岁,1997年6月5日初诊。右胸部红斑、水疱1周。1周前右胸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疱疹,并向背部曼延,疼痛剧烈。检查:右前胸、背部皮肤有多处大小不等红斑,其上密集粟粒至绿豆大透明水疱,疱群呈带状排列,并有破溃、渗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带状疱疹,证…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肛门湿疹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艳嫣 《四川中医》2000,18(8):53-53
肛门湿疹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 ,多以肛门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渗液、疼痛、糜烂、红色丘疹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 ,所以急性期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 3 8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60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 3天。均有典型的肛门瘙痒、渗液、疼痛等症状 ,符合顾伯华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关于肛门周围湿疹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内服 :龙胆草 1 5g ,木通 6g,苦参、山栀、当归、泽泻…  相似文献   

16.
肛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 ,病因复杂。临床仅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效果不满意。笔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加味龙胆汤治疗肛周湿疹 86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86例 ,男 5 6例 ,女 3 0例 ;年龄 16~ 3 2岁 ,病程 2个月~ 5年。全部病例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中医认为与湿邪有关 ,湿可蕴热 ,本病为湿热之证。2 治疗方法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2 g,苦参 10 g,白鲜皮 10 g,苍术 10 g,栀子 15 g,黄芩 10 g。湿重渗出明显者加黄柏 15 g;合并感染者加生大黄 10 g,金银花 2 0 g;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 15 g,刺蒺藜 10 g。1剂 /…  相似文献   

17.
18.
1991年以来 ,我科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眼部带状疱疹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为 1991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6 2岁 ;右侧眼部带状疱疹 36例 ,左侧眼部带状疱疹 2 4例 ;眼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 5 5例 ,并发前葡萄膜炎 32例 ,并发青光眼 15例 ;均有较剧烈眼痛、眼红、流泪 ,眼睑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伴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 ,前额及眼睑皮肤损害为单侧且不超过中线。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 ,药用龙胆草、知母、黄芩、柴胡、…  相似文献   

19.
郭兰娇  王孟丽  兰芳 《河南中医》2016,(8):1394-139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外洗方辨治阴痒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本院的180例难治性阴痒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47);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症状有所缓解,瘙痒评分有所降低,以观察组降低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外洗方治疗阴痒湿热下注证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20.
近2年来,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34.7岁;病程2~10天,平均3.8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31例,腰腹部14例,头颈部10例,臀部四肢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4岁,平均36.1岁;病程2~9天,平均3.4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22例,腰腹部11例,头颈部5例,臀部四肢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皮疹分布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者均不作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