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人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一要少出汗:少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二要健脚板: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三要防犯病: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 相似文献
5.
6.
“神”是人的生命内核。“神”是人生存的主宰,因此古今医学界都认为养生首先要注意对精神的保养,特别是老人,更要以“神”补为重,树立起一种“老人精神”来促进养生,让你的夕阳红胜火,晚霞更灿烂。 相似文献
7.
三合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8,(11):41-41
说起来,夫妻过性生活是不分季节的.可是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养生时应"合天时,顺地理".四季的自然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冬季养生的原则是"藏而不泄",故古人早已有"冬季禁欲"之说,通俗地讲,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较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两脚是人体的保健“特区”之一,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冬季天气渐冷,当你增添衣服御寒的同时,是否想到怎样保健自己的脚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37-37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其中“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 相似文献
10.
五色五味基于五行归属,外通于自然界五时、五方,内通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养生的目的是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可通过调整机体"五色五味",内调五脏六腑,平衡阴阳,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3.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观与冬季晨练的误区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经文的意思,就是顺应自然环境采取的冬季养生方法,并且告诫人们,如果逆之则会产生疾病。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积极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参加健身操、太极拳、长跑等运动项目。这样的早晨锻炼身体,却与内经“必先岁气,勿伐天和”的冬季养生之理背道而驰,也悖于现代医学的生理健康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58-58
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养生要讲究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睡晚起晚间到清晨是冬季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为抵御寒冷,人体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尤为无益。所以,古人云:"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之谓"卧藏"。注意保暖"九九歌"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之说,是说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人体最不怕冷的双手也不要暴露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张仲景认为饮食要顺机体之宜忌,避邪要顺天地之刚柔,无私、寡欲才能到达清静的境界,只要保持思想清静,便能获得调养精神、却病延年的结果。自然之道不仅是宁静的,还是包容的,为大仁大爱所充满的。因此,在养生方面,张仲景特别强调,作为一个爱惜生命的人,一个懂得养生的人,要常怀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自然。只有懂得这种发自内心本性的道理,才会理解什么是爱,才会对自己、对他人、对世间万物流露出爱意。仲景所讲的爱是养生学意义上的爱,有一颗发自本性的仁爱之心,善待世间万物,如此方能形与神俱,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