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宏亮  庞军  杨扬  甘炜  王开龙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33-1035
亚健康的发生与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七情内伤、年老体衰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亚健康治疗的中医理论。"天人合一"理论强调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将"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亚健康干预的指导理论,可以开拓亚健康干预思路,明确干预原则,使干预手段更加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①中医"治未病"调治观察组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原则,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等调适;②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进行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③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口服维生素B1治疗;通过1年的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亚健康"状态人员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的78%;观察组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在对调治亚健康状态人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对改善疲倦、失眠、头晕、心烦、便秘的影响与维生素B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古代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观进行了讨论,认为古代文献中"未病"之论载奠定了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中医致病的"三因学说"符合亚健康状态之形成,"治未病"思想则成为中医干预亚健康的重要治则,"治未乱"方法是亚健康"防变"的保健举措。中医对亚健康认识观为当今亚健康中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防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机理,阐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的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关系。结果: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以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防治亚健康,疗效显著。结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的优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其机理的分析,论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以及中医理论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青 《内蒙古中医药》2013,(35):124-125
情志因素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健康状态形成后又表现为情志方面的异常,运用中医诊疗方法调节情志活动干预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形神合一"的,形神受损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形神同治原则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亚健康的过程中,论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以及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分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脾虚型为最常见证型,为研究中医防治亚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中兴思想"主张中年时期通过温补脾肾匡复元气,预防早衰,是传统医学对养生保健的重要观点。亚健康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干预措施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为进一步探讨亚健康发生的中医理论渊源,指导临床干预,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归纳以往研究的观点,认为"中兴思想"对干预亚健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脾乃"后天之本",肾乃"先天之本",通过调摄脾肾,充养后天中气,固惜先天精气,即可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防治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杵针组及推拿组,每组40例,2组均每日干预1次,周末休息,共进行2周。观察分析干预前后杵针组和推拿组的亚健康状态变化,并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亚健康评分改善等级、人体亚健康评分标准量表评价、CMI评价、TTM健康数据中睡眠质量和心理压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M数据中"督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杵针干预亚健康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畏寒肢冷、心悸胆怯等都是中医阳虚的证候表现,亦是亚健康状态相关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证候分型,阳虚为亚健康的一种证型。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是一种介于未病和已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临床通过中医理念调整机体阳虚状态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取得明显疗效,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同时对于亚健康的预防、诊治、调养也提出来许多新思路、新手段。通过中医学阳虚理论、阳虚体质、阳虚证等方面探究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医脏腑辨证在临床上进行亚健康阳虚状态的辨别,正确地分析脏腑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表现,对于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以此为背景,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草药与中成药的应用、药膳和药浴等方面概述了亚健康的中医约干预方法.同时围绕亚健康的综合干预、重视亚健康个体的体质因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中医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我国1984~2008年生物医学期刊中关于亚健康中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亚健康研究已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基金资助的主体是国家和各级政府,中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亚健康的研究方面起着引领作用.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发现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为亚健康的主要证型,药物干预以复方为主,其中以自拟方最多;此外对亚健康症状、中医干预所用药物和穴位出现的频次进行了排序,并围绕亚健康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及现阶段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的侧重点展开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社会、心理问题引起的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且人数逐年增加,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及社会问题。同时,其干预机制一直较混乱,缺少规范。跟西医相比,中医药在此方面有很大优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作者长期的临床实践,从亚健康的中医认识、中医分型和中医干预方案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从不同方面对亚健康进行辨证分型,结合传统中医养生的理论和独特技术,施以相应干预措施,在当前是必要的,从而达到扭转亚健康,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中国传统医学对疲劳与亚健康的认识,深入分析了疲劳与亚健康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揭示出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依据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疲劳、调理亚健康具有很大的优势,只有不断弄清疲劳的病因、病机,找到对因、对症的治疗方法,才能真正解决所谓"亚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为其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425例疲劳性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评,通过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比较,分析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肝郁脾虚组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结果: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躯体疲劳、疲劳后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疲劳特征中肝郁脾虚证组休息/睡眠后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75例(61.9%),比较明显29例(23.9%),明显5例(4.1%);疲劳情境中肝郁脾虚证组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35例(28.9%),比较明显55例(45.5%),明显25例(20.7%),非常明显占5(4.1%);肝郁脾虚证组时间模式中疲劳在1d中不同时间点疲劳程度比其他证候组重。结论:通过与其他证候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在疲劳类型、程度、特征及时间模式方面表现与其他证候不同,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状态证候——体质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三者概念的解析,阐明了证候与体质的区别和联系,病理性体质不等同于亚健康状态,基于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研究亚健康状态的可行性和优势,提出在亚健康状态的进一步研究中,应以重大、常见、多发性疾病的潜临床期和临床前期为依托,探寻亚健康状态下反应疾病量变积累的证候和体质的靶向指标,将会对亚健康及疾病防治带来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中医证候测量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设计制作能够判断与测量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证候特征的量表。方法:根据量表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研讨等手段,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亚健康及中医证候的概念操作化、量表结构与类型的确定、条目池及其答案的产生、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预调查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等过程,设计制作测量量表。结果:形成了以自填式与封闭式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测量量表,量表主体结构内含4大部分,即躯体功能状况、心理功能状况、社会功能状况与中医特异状况,将其内容归类为15个主要方面,共由120个条目组成。结论:本量表可对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进行判断与测量,揭示亚健康人群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女性生殖亚健康与肾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之说,而女子肾精或肾气的不足可直接导致生殖能力的降低.综合相关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亚健康的定义标准,试定义女性生殖亚健康的概念,并从肾入手分析其形成机理.通过二者的相关性探讨从中医角度防治女性生殖亚健康的思路,从而增加亚健康在女性生殖领域的研究内容,为改善女性生殖亚健康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