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积极开展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与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整合优化资源以完善中医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及相关内容,培养优秀人才从事实训教学、实训准备、实训管理等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实训教学质量,使临床技能中心能够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作用,为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莲香 《光明中医》2009,24(10):2029-2030
外科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操作规程,熟练各种操作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协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外科技能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外科技能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妇产科临床技能的培训模式。方法:分析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制定临床技能培训对策,规范培训模式。结果:住院医师理论知识、临床技术、教学能力及工作态度均有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结论:住院医师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医院妇产科发展的保障,加强对住院医师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整体素质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高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了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本文根据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促进实践技能教学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因此,在推拿教学中注重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并举,重视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更好适应以后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推拿学》教学要求,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推拿理论基础、手法的操作要领、手法的基本作用及推拿对某个具体疾病的治疗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探索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现将教学中一些方法列举如下,和同仁共勉。1教学实践措施1.1重视手法练习,提高实践技能: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推拿专业与其它专业有所不同,内科治疗主要靠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巩固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键性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过程[1]。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虽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其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医疗安全,因而在医院科研、教学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讲授法结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对中医外科教学的影响,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寻找一种有效的途径。方法:将河南中医学院2005级中医系1班学生120名,随机分为2组各60名。A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学期结束后,按教学要求进行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结果:B组在《中医外科学》考试成绩上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讲授法结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能明显提高《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中医内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单一的现象,中医内科教学工作应从培养中医临床技能,开拓科研思路,传授教学经验入手提高中医内科教学质量,培养中医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临床教学查房形式和内容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教育部对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全面的本科生教学评估,东直门医院作为临床医学院负责临床教学工作,在此次教学评估中承担了针对临床实习生的教学任务的评估,重点考察教学查房。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中作为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临床教学查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成为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临床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理念,丰富了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13.
彝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彝医预防医学的起源,彝医预防医学的内容:天人相应顺应变化;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饮酒有度;避忌病邪,杜绝传染源;推算“衰年”、“禁日”预防疾病等。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二者必然有相通、甚至有相同之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要找到中医、西医和其他现代科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使两种医学体系共同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启军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1-393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