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将采用西医进行治疗的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型之间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观察组风热上壅型和气滞血瘀型的治愈率比较高,分别为100.0%和91.7%,均大于痰浊积聚和脾气虚弱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疗法,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尤其适合于风热上壅型和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0年1 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自拟三陈汤中药配合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陈汤法中医配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分泌型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辩证施治)和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50例,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未愈者追加1~2个疗程。结果:在第1、2、3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二陈汤加减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二陈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用药后中耳炎病情再次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朱红 《山西中医》2013,29(8):18-19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汤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药加微波疗法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分型护理结合西医常规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护理结合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护理结合西医常规护理干预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另外40例患者单使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蒙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皓  郭琳 《四川中医》2011,(4):107-108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耳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每周1次,辅以口服激素及抗生素,每周为1疗程;治疗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每日1剂,每周为1疗程。两组均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肝胆湿热型是很有效的,且疗效高于西医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风寒袭耳证分泌型中耳炎患者行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4例风寒袭耳证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试验组62例行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2例行以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风寒袭耳证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该治疗方案值得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5):598-599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10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51耳)和治疗组(37例,53耳),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28/36)和94.59%(35/37),经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半夏厚朴汤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听力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听力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明显,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8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68例(72.34%),显效6例(6.38%),有效16例(17.02%),无效4例(4.26%),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治愈49例(52.12%),显效9例(9.57%),有效18例(27.5%),无效18例(19.15%),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中医辨证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通窍法为临床基础治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通窍法”和“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卡他性中耳炎”、“耳胀”等类似病名为主题词检索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报道,并辅以手工检索进行文献追踪。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治疗组,提取纳入研究文献原始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共2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001),总有效率合并OR及其95%cI为1.25(1.13,1.40)。结论:通窍法治疗该病有优势,可作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准则,但仍需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电子鼻咽喉辅助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其复发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电子鼻咽喉镜辅助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门诊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54例和48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的西医疗法(与治疗组完全一致的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治愈好转率为97%,对照组为6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克洛和氯雷他定抗感染治疗,试验组给予龙胆泻肝胶囊。评价2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计算IFN-γ/IL-4,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耳含积液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前,2组IFN-γ、IL-4和IFN-γ/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IL-4和IFN-γ/IL-4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FN-γ、IL-4和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耳内含积液率为71.79%,低于对照组89.74%(P<0.05)。结论:采用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可下调IFN-γ、IL-4表达,调节Th1/Th2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宣窍化湿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晓 《河南中医》2016,(12):2193-2195
目的:观察宣窍化湿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窍化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37%,对照组有效率69.7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鼓室抗导图、纯音测听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宣窍化湿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改善患者IL-6、IL-8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胶囊对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诊断为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并保留中耳积液,经离心后保存于-80℃冰箱保存。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并予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联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鼓膜穿刺,并予龙胆泻肝胶囊口服;治疗7 d后再次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保存,评价临床疗效并测量血清及积液中PAF与ET-1含量。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再次穿刺治疗抽出积液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与积液中PAF,ET-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龙胆泻肝胶囊效果更显著。结论: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F,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减充血剂,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氨溴索,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