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易袭阳位,眼位于人体高处,故眼科疾病多与风邪相关,许多眼科疾病在命名上体现了风邪致病的特点,如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暴风客热、风牵偏视、风热不制之病等,因此内服方剂中配伍风药是眼科的一大特色.风药具有引经报使、疏肝解郁、疏风解表、祛风养血等多种作用.在治法方面有祛风清热法与祛风散寒法,祛风清热法常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其起病隐匿,病机复杂,病程缠绵,若控制不妥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收效缓慢且不良反应较多。然中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已趋于成熟,在遣方用药方面独具特色,充分发扬中医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焦安钦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善用风药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方配伍精当,效果斐然。此文旨在阐述对风药的认识,总结焦安钦教授运用风药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以期共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人体正气亏虚时发病,该病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肝,涉及脾肾,病理因素包括气、血、痰、湿、毒。风药是一类具有升散宣通、畅达引导、助阳发散之性的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可起到疏肝畅气机、醒脾化痰湿、助阳益肾气、通瘀散癥积等作用。临床运用风药治疗本病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性开泄,易袭阳住,善行而数变,并常挟它邪而致病.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风病的形成,是由于先有各种原因导致肾元亏虚,又有风邪或风邪挟它邪侵袭.结合从师学习的体会,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西医临床诊断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等一组疾病,希望通过确立肾风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曹式丽 《河南中医》2014,(7):1241-1242
曹式丽教授认为风邪是慢性肾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常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用方法有:散风解表法、祛风清热法、疏风祛湿法、熄风和络法等。  相似文献   

6.
浅议风药在慢性泄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 ,论述了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具有健脾升阳、祛风胜湿、发散郁热而止泻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刘江凯 《新中医》2011,(10):129-130
风药,是指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如升麻、柴胡、川芎、羌活、防风、独活等。李东垣有云:“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风类药物具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在治疗肝胆疾病中配伍风药,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周斌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2):1495-1496
目的:探讨中药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分析、总结风药在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脾胃病、肝胆病的应用。结果: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延伸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增加了临床治疗手段。结论:风药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解除患者的疾苦。  相似文献   

10.
冯俊志 《四川中医》2003,21(1):27-27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论述了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具有健脾升阳、祛风胜湿、发散郁热而止泻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风药治疗慢性腹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红 《北京中医药》2009,28(5):378-379
慢性腹泻是内科常见病证.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的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肠鸣、腹胀、少腹重坠不适等.多种原因皆可引起.如现代医学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消化道肿瘤、糖尿病、腹泻等.  相似文献   

12.
刘月红 《北京中医》2009,(5):378-379
慢性腹泻是内科常见病证。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的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肠鸣、腹胀、少腹重坠不适等。多种原因皆可引起.如现代医学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消化道肿瘤、糖尿病、腹泻等。笔者临证多年,所见数十病例.常因腹泻日久,变证丛生,病机错综,屡发屡治,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3.
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中风邪伤肾的特点、主症、辨证标准,以及从风论治的大法、方药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3例住院已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慢性肾炎风邪证患者,制定祛风益肾大法及基本方,摸索风邪伤肾特点,风邪证与肾脏各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从风论治的疗效。结果:风邪证在系膜增生性及微小病变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所占比例较大,从风论治慢性肾炎总有效率为90.41%。结论:从风论治作为新法可以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肾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证,肾元亏虚为本,风邪或风邪夹他邪侵袭为标;"论治不离风,治亦不拘风"。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从入络剔邪、补虚益损、搜风逐邪、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解毒攻毒、软坚散结等方面介绍虫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经验,并总结临床运用虫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医结合思路出发,对慢性肾小球疾病在学术思想、治疗法则、治疗药物三方面结合问题作了探讨。在学术思想上的结合主要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但能指导中药作用,即使在西药应用时也很有参考价值,如对有一定毒性作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或大剂量激素的冲击疗法等必须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与疗程,以免产生矫枉过正之弊。在治疗法则上的结合主要是扶正祛邪兼顾,起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中医的扶正固本治疗的同时,以控制诱发因子及病灶的根治,如抗菌消炎、免疫抑制与抗凝治疗。在治疗药物上的结合主要是为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根据辨证,采取治疗药物上的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7.
风药具有散化内外湿邪,消胀除满,祛风止泄,和脾升胃降之生理,调理气机,益气健脾,升阳举陷,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升发阳气,发散郁火等功效,应用风药掌握时机用量,辨证准确,多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近年来风药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状况,认为风药味辛、性轻,善升散窜透,畅气活血,疏肝调肝,对肝胆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临床在肝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风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益肾汤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62-562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病情迁延。笔者自拟益肾汤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取较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病程2年以下21例,2年以上11例;慢  相似文献   

20.
李萌  李敏  郑军 《北京中医药》2024,43(2):194-196
风药之性与小儿脏气清灵之体同气相应,针对小儿肺系疾病不同病种发病特点,巧妙运用风药以疏风解表宣肺、消风涤痰宣窍、益气固表祛风,在感冒、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