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术后的MRI表现并作相关分析。方法:5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术后患者于术后1月或3月及以后作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且全部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全部切除49例;5例部分残留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时均匀强化;3例复发者直径大于8.0mm,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出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①轴位FSE T2和冠状位SE T1增强序列非常重要;②MRI能准确区分肿瘤的残留与复发,为临床反馈客观信息;③该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总体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CT和MRI图像融合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 5例病变中包括动静脉畸形 5例、海绵状血管瘤 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 3例、听神经瘤术后残留 3例、转移瘤 2例、垂体微腺瘤 2例、垂体腺瘤术后残留 2例、颅咽管瘤术后残留 1例、垂体柄肿瘤病变 1例、间脑胶质瘤 1例和中脑披盖肿瘤病变 1例。图像融合前均行颅脑MRI薄层扫描及常规X刀术前CT定位扫描 ,然后将CT和MRI图像资料传输至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配准和融合。结果 所有病变在融合图像上均能显示清楚 ,2例转移瘤在融合图上显示出更多的病灶。所有融合图像上的软组织结构、颅骨结构及病灶轮廓均重叠一致 ,最大误差均 <1mm。结论 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X刀治疗中的应用 ,确保了CT定位的精确性 ,避免了病变的遗漏 ,必然会提高颅内病变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 ,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972~1991年138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结果,70例为无功能腺癌,50例为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证实生长激素过度分泌的腺瘤,11例为泌乳素瘤,7例有ACTH过度分泌所致的柯兴氏综合征。由于内科原因不能手术及泌乳素瘤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而首选放疗共16例。术后放疗的指征是:术中、CT/MR疑有残留者或术后持续激素过度分泌者。12%病人由于单纯手术后局部复发再治。全部病人治疗选用42MV-X线治疗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按TPS计划治疗,野大小从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原因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MR影像特点,以明确其病因.材料与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及MR确诊的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共2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垂体大腺瘤共9例(女3例,男6例),5例合并腺瘤出血.继发性空蝶鞍8例,均为女性,其中5例继发于微腺瘤术后,1例继发于腺瘤γ刀治疗后,2例继发于产后大出血.垂体低矮共3例(1例为儿童,2例为成年女性).垂体影像正常1例.结论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常见病是垂体大腺瘤和继发性空蝶鞍,MRI能为明确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RI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RI扫描,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6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39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对比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结论:同层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佛罗里达大学放射肿瘤科1965~1986年单纯放疗或手术加放疗105例垂体腺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96例为首程治疗,9例复发再治。单纯放疗29例,术后放疗76例(前颅骨切开术20例;经蝶骨垂体切除术56例)。80例获明确的组织学诊断,包括术后放疗组的76例和单放组4例。所有放射治疗都是连续性的,每日一次,每周5次,采用高能射线:~(60)Co、2MV-X、8MV-X或17MV-X线,  相似文献   

8.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相似文献   

9.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垂体微腺瘤的MR成像(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 2 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前 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 (4 4 % ) ,等信号 14 (5 6% )。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 88%。标准剂量增强 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 7例 (5 8% )低信号上升到 11例 (91% ) ,半剂量法增强 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 (10 0 % ) ,非动态增强 5例中 ,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 :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动态增强扫描 ,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8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15~70岁,平均42.7岁,均经病理确诊.总结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47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8例(80.9%),大部切除9例(19.1%,均为大腺瘤并侵入海绵窦者).本组共40例(85.1%)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头痛减轻35例,视力视野改善30例.本组47例中泌乳素(PRL)型29例,生长激素(GH)型6例,无功能型12例,术后28例(80%)血清内分泌激素较术前有改善,其中PRL型23,GH型5例.10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发生颅内感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态对比增强MRI诊断《5 mm垂体微腺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 -MRI)动态扫描时间的选择对诊断 <5mm垂体微腺瘤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进行分析。使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仪。所有患者在常规平扫后 ,均进行DCE -MRI冠状位扫描。结果  3 6例均呈阳性结果 ,<5mm的垂体微腺瘤由于瘤体微小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 ,本组平扫 19例未发现信号学改变 ;7例未发现形态学改变 ,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 ,明确诊断。结论 DCE -MRI对 <5mm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 ,尤其是动态早期 ,在 3 3 .5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 ,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垂体大腺瘤的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大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临床病理证实17例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鞍区肿块,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正常垂体未见显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3例,2例伴有出血,“腰身”显示6例。结论:MR对垂体大腺瘤有定性诊断价值.术前可有效地观察其形态大小信号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玛西普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单纯泌乳素型垂体小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2011年11年共收治瘤体最大径≤20 mm单纯泌乳素型垂体瘤325例,其中微腺瘤197例,小腺瘤128例.采用50%等剂量曲线,治疗周边剂量20~24 Gy,中心剂量40~48 Gy,有68例经过两次治疗.随访13~56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症状消失/改善291例(89.5%),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265例(81.5%);MRI复查,全组病例瘤体消失.结论 伽玛刀对单纯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和瘤体≤20 mm的小腺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垂体微腺瘤是颅内好发肿瘤之一。MRI以其无创伤、无骨伪影、软组织分辨力高、解剖背景清楚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成为诊断垂体瘤较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50例经结合临床表现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并治疗后有效的垂体微腺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对MRI图像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情况进行分级.将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的检出率与常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4.7%、97.4%和73.7%,这种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MRI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显示的等级.结论 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单纯伽马刀治疗及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合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伽马刀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合伽马刀治疗的137例垂体腺瘤患者资料,其中单纯伽马刀治疗95例,手术结合伽马刀治疗42例,随访6~64个月,对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内分泌结果及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缓解者124例(90.5%),其中手术后行伽马刀治疗患者37例,只行伽马刀治疗患者87例。治疗后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降低者96例(93.2%)。MRI复查瘤体缩小者118例(86.1%)。结论对于垂体腺瘤来说,伽马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单纯伽马刀或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合治疗是治愈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