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外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营养支持方法与途径的不断改进,肠外瘘的治愈率大大提高。总结了肠外瘘患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护理及特殊营养物质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胃肠道肿瘤切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但EN组肠功能恢复较早,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术后早期EN治疗,减少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早期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采用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63-3765
目的研究分析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PN),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对比组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行促进,且还能够将并发症减少,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危重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 ,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单纯肠内营养 (EN)有能量供给不足之虑 〔1〕。而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N )并发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易发生肠道粘膜萎缩〔2〕 ,最终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我们对危重病患者采用 EN 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危重患者中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10例 ,颅脑损伤 5例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 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 3例 ,胃穿孔…  相似文献   

6.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当代护士》2004,(5):34-34
营养支持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对于危重病人尽早进行胃肠内营养是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之一。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30例危重病人进行了胃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病人不能从口服或胃肠道获得需要的营养量,不宜经口摄食超过一周者,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PN)的方法提供营养支持。由于肠外营养价格高,补给时需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因此,对实施PN的患者更需要细致的监测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2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配给予EN或PN,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对代谢的影响。结果:PN组病人体重和白蛋白有显著下降,累积负氮平衡较大;EN组病人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两组病人的代谢无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63例重症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18例,分别进行护理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2种不同的营养支持对改善2组患者营养机能效果相同,但肠外营养组并发症较肠内营养组严重。结论肠内营养能较好促进患者康复,正确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将63例重症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18例,分别进行护理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2种不同的营养支持对改善2组患者营养机能效果相同,但肠外营养组并发症较肠内营养组严重.结论 肠内营养能较好促进患者康复,正确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肠内与肠外营养护理20年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初即引进外科营养方法应用于临床,80年代后期较广泛在临床推广。20年来,肠内与肠外营养实施,尤其在外科患者的治疗中,已成为有效或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以此为契机,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概念与方法、理论与技术都有较深的认识和发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治疗中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以及对改善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12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8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94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其中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55例.营养支持时间为10~214 d,平均(28.7±12.6)d,治疗有效率达到78.4%(98/125).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BMI、KPS评分显著增加,血清CRP浓度有显著下降(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7.0%(6/86),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0.6%(10/94),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营养支持在癌性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胃癌根治术后短期肠内 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病人由于进食减少,肿瘤性消耗以及手术创伤所导致的机体高分解代谢状态等因素,进行营养支持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采用肠内(EN)、肠外(PN)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34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以探索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救治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我院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胃肠外营养的概念1968年,Dudrick首先倡导临床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后逐渐推广,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全胃肠外营养系指病人每日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不从胃肠道供给而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供给。它可提供机体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和恢复机体的无脂细胞群,促进康复。同时还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氮正平衡、伤口愈合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8.
肠外瘘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晓群  方琼  金艳 《上海护理》2005,5(5):45-46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往往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将会发生一系列与原疾病无直接联系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在多数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可以通过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在神经损伤伴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6月30日神经损伤伴有胃出血患者100例,均于伤后24 h开始肠外营养,依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分组,观察组于伤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于伤后48 h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包括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和胃潴留、排便异常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7 d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1、4 d胃潴留、排便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神经损伤伴胃出血患者伤后24 h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防止肠黏膜萎缩,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更有利于促进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尽快苏醒和早日康复,且操作简单、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