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导向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粒子23例,开腹术中探头植入125Ⅰ放射粒子6例,植入粒子数目8~62粒,0.8毫居/粒.结果 29例均顺利完成植入术,无一例因植入粒子出现直接死亡和并发症.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Ⅰ级23例,Ⅱ级4例,Ⅲ级2例,存活时间4~20月.结论 根据肿瘤治疗计划运用超声导向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虹  林素音  蔡若銮 《护理研究》2005,19(20):1840-1841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术后的防护护理.[方法]采取距离、屏蔽、时间防护,配合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病人实施防护护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医护人员、陪护家属进行体检和放射剂量监测.[结果]无一例出现放射性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术后的防护护理。[方法]采取距离、屏蔽、时间防护,配合放射防护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病人实施防护护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医护人员、陪护家属进行体检和放射剂量监测。[结果]无一例出现放射性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恶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CT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对17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物品的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放射防护.结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均无放射性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和防护措施,可保证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阴道穿刺晚期恶性肿瘤,并依据放射治疗计划植入适当数量的^125I放射性粒子。 结果28例患者均获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准确引导植入针的插入,成功监视粒子的植入。 结论超声引导^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外周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CT等影像数据输入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设定~(125)I放射性粒子布放计划,根据肺外周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结果调整粒子植入计划,于超声造影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外周部恶性肿瘤内,对采用该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通过超声造影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获得确切的病理诊断,超声造影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组织顺利,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的瘤体内植入6~62粒~(125)I放射性粒子不等,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出血等急性并发症。28例患者术后3例失访,其余25例随访时间0.8~4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23个月。术后总体有效率为88%(22/25),其中16.0%(4/25)病灶完全缓解(CR)、8.0%(2/25)病灶部分缓解(PR)、64.0%(16/25)病灶控制(SD)、12.0%(3/25)肿瘤进展(PD);治疗前后患者肺部肿瘤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50,P=0.007)。结论超声造影引导可精准地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外周恶性肿瘤,操作安全可靠,粒子分布均匀,对控制肺外周恶性肿瘤局部进展疗效确切,无急性出血等并发症及放射性损伤发生,是晚期周围性肺癌较为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在肝癌小病灶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初步效果.方法 11例肝癌患者肝内15处小病灶(直径<3 cm)在B超或CT导向下经过穿刺途径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1~3d行SPECT检察评价粒子植入情况,CT随访评价病灶治疗效果,随访1~7个月.结果 所有病灶均成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1~10粒/病灶,共计110粒,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贫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 d行SPECT检查,证实125I放射性粒子均植入靶病灶,无体内移位,γ射线覆盖病灶完全;1个月后CT随访,靶病灶均明显变小.结论 肝癌小病灶在超声或CT导向下经穿刺途径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安全可行,靶病灶明显变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小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作为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8.
背景: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随着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CT、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的逐步完善,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得到进一步应用。目的:评价CT导向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技术特征。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4-01/2005-0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共26个病灶,其中原发性病灶9个,转移性病灶17个。方法: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MBq/粒,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植入粒子后病灶大小变化。结果:①21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②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5 ̄40粒(平均14粒)。1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诊复查CT,18个病灶明显缩小,4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4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③11例14个病灶随访5~7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明显小于植入前(1.84cm比3.41cm,t=5.7237,P<0.001);10例12个病灶随访8~10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也明显小于植入前(1.96cm比3.43cm,t=5.5778,P<0.002)。结论:CT导向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5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患者全部按术前制订的治疗计划成功植入放射性粒子.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2例患者CT扫描示病灶区有少量出血,术后5例患者出现疼痛,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术后全组随访4~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完全消失7例,部分残留5例,病灶进展3例.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确保该项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3个月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粒子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单位为cm).结果 21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进行准确定位,引导粒子的植入.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57.14%),部分缓解4例(19.05%),稳定3例(14.29%),进展2例(9.52%).21例患者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7.2个月(6.8~7.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对浅表转移及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共47个病灶,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瘤体大小,超声制作计划切面,经计算机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确定植入125I粒子的数量及粒子分布范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检查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漏植。定期超声及CT复查,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45例患者47个病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2%(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淋巴结转移癌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腮腺肿瘤。所有病例在穿刺植入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口腔溃疡。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广应用;在可探及的前提下,超声为首选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2.
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方法:对56例行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患者给予周到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放射护理及防护,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结论: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是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随着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CT、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的逐步完善,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得到进一步应用。目的:评价CT导向下留体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技术特征。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4-01/2005-0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共26个病灶,其中原发性病灶9个,转移性病灶17个。方法:在CT导向下将^125Ⅰ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Ⅰ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MBq/粒,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cm.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植入粒子后病灶大小变化。结果。①21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②每个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数为5-40粒(平均14粒)。1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诊复查CT、18个病灶明显缩小,4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4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③11例14个病灶随坊5-7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明显小于植入前(1.84cm比3.41cm,t=5.723,P〈0.001);10例12个病灶随访8-10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也明显小于植入前(1.96cm比3.43cm,t=5.5778,P〈0.002)。结论:CT导向下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袁灵  李宜敏 《华西医学》2012,(3):130-131
目的探讨植入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7月,对87例行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患者,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放射防护,使其最终配合完成治疗。结果 87例患者均能配合粒子植入治疗,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3、6个月随访,没有发现患者有肿瘤局部复发或粒子移位现象,肿瘤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晚期肿瘤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方法结果小或消失,结论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可能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观察9例14个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超声图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9例粒子均顺利植入,粒子分布均匀,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2~55粒(平均20.9粒),3个月后复查病灶明显缩患者疼痛减轻,未见严重的并发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材料与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2月—2015年2月,纳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72例,抽签分组。35例接受手术治疗,设对照组;37例接受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设实验组。两组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率低,且复发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效果确切,建议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顺利安全进行。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CT引导下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12例临床病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护理常规及粒子植入特殊护理,同时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结果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穿刺精确,粒子空间排布均匀;全麻下手术创伤小、技术安全,患者容易接受;术后随访中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满意100%。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术中护理,除应做好常规护理外,还要加强在CT室手术安全的护理,特别是在CT扫描时要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穿刺部位和穿刺针是否渗血、穿刺针是否排列有序,有无移位。同时,还要做好手术环境放射监测及手术人员的安全防护等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植入瘤体内125I放射性粒子后观察30例108个病灶超声图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均顺利植入粒子,粒子分布均匀,单个瘤体内植入 125I粒子数为2~31粒(平均15.5粒),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病灶显示明显缩小或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浅表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淋巴瘤安全的微创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顺利安全进行。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CT引导下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12例临床病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护理常规及粒子植入特殊护理,同时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结果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穿刺精确,粒子空间排布均匀;全麻下手术创伤小、技术安全,患者容易接受;术后随访中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满意100%。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术中护理,除应做好常规护理外,还要加强在CT室手术安全的护理,特别是在CT扫描时要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穿刺部位和穿刺针是否渗血、穿刺针是否排列有序,有无移位。同时,还要做好手术环境放射监测及手术人员的安全防护等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植入瘤体内^125I放射性粒子后观察30例108个病灶超声图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30例均顺利植入粒子,粒子分布均匀,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2~31粒(平均15.5粒),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病灶显示明显缩小或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浅表转移癌具有方法简单、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淋巴瘤安全的微创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