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可以是房室顺序,亦可是室房顺序。后者通常须在心室程序刺激时方能诱发,表现为室房传导曲线的中断,不易在普通心电图中显示。本文报道一例由室性早搏逆传显示室房传导双径路的现象。患者,女性,52岁,因心律失常入院。  相似文献   

2.
报道 1例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室房传导双径路现象 ,并分析其两种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和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6例异位心搏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特征为:①心室搏动后跟随P^-波,R—P^-间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60ms。②起搏源性室房文氏现象中,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心室回波。③室性期前收缩后跟随两次P^-波。形成1:2室房同步传导。结论通过推理性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单向3°房室阻滞伴干扰性2:1室房阻滞陈绍良,盛铁仁单向Ⅲ度房室阻滞伴室房传导少见,今将我们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4岁,头晕一周入院。图1为连续记录的导联,特点如下:(1)窦性P波直立,频率95次/分,全部未下传心室(Ⅲ度房室阻滞);倒置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9岁,因间断头晕半年就诊。心电图看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但仔细分析诊断为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此种情况较少见,需要与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室性融合波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室房传导并非新概念。但是,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临床心电生理学的发展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解释,使室房传导现象在临床实践上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报道3例显性室房传导。例1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而行心内电刺激检查。图1当心室起搏周期(S_1-S_1)为600ms,V_1-A_1间期(在 HRA 处测量)为180ms,给予室性期前刺激,刺激周期(S_1-S_2)为400ms,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院所见32例室早伴室-房传导现象。 对象和方法 以听诊闻及早搏,心电图见室早伴室-房传导者计32例为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8—74岁;另以听诊闻及早搏、心电图见室早而无室-房传导者计32例为对照组(经V_E证实无室房传导现象),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2—76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双径路的房室双重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双径路的房室双重传导王毅杜日映1临床资料及心内电生理分析患者女性、55岁,有心动过速史10年。第一次房室结改良术前电生理检查示高位右房程序刺激S1S1500ms,S1S2300~260ms,均反复出现房室双重传导(DAVC),随后诱发慢-快型房...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12房室传导及机制三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赵龙生刘世玉周兴文刘映雪杨永键预激综合征患者的12房室传导少见,其发生率约为3.4%。我们从104例患者中检出3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诊断为A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VVI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类似逸搏及逸搏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本文通过VVI起搏室房传导的31例心电图分析,从而来探讨VVI起搏器室房逆传的心电图特征及产生机制,并所涉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起搏心律伴逆传文氏现象及室性反复搏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女性患者 ,80岁。 6年前安置了VVI起搏器 ,现因头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起搏心律伴逆传文氏现象及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在安置起搏器前 ,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有室房逆传 ,无论有无形成反复心律 ,不宜安置VVI起搏器 ,避免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室房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4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者室房传导的电生理特征,探讨了由心室程序刺激所诱发的几种电生理现象。室房传导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折返机制和鉴别逆传途径。为避免起搏环行性心动过速,室房传导也是必要的检查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伴室内差异传导之室性搏动远较室上性者少见,且常发生在心脏病患者,现报告一例如下。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心慌、胸闷一月余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79次/min,可见三种频发异位搏动:①R型(E_(1、4~7、9)),联律间期不等0.46~0.70s,QRS增宽畸形,代偿间歇完全,属室性早搏;②RS型(E_(3、8)),宽  相似文献   

15.
室性并行心律伴室内差异传导马明1谭英2患者女,60岁。因反复心慌、胸闷一月余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79次/min,可见三种频发异位搏动:1、R型(E1,4,7,9,联律间期046~070s,QRS增...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4例(949%)表现为慢-快型折返,3例为快-慢型折返,1例为慢-慢型折返;68例(872%)诱发房室传导不连续曲线,10例(128%)未诱发出不连续曲线;慢-快型AVNRT平均VA间期为(19±31)ms,6例(81%)合并2∶1房室阻滞。提示AVNRT多为慢-快型折返,短VA间期和2∶1房室阻滞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快速心房起搏最短1:1房室传导时最大PR间期与RR间期比值在鉴别阵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意义,分析比较了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前,后快速心房起搏时最短1:1房屋传导的PRmax/RR。AVNRT组消融前,后心房快速起搏时最短1:1房室传导的PRmax/RR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二联律发生过程中所伴发特殊心电现象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室性早搏二联律患者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结果 观察到6种特殊现象:①1: 1电交替现象;②交替性手风琴现象;③折返径路内文氏及反文氏现象;④偶联闻期文氏型室性并行心律中部分类性心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现象;⑤与房性早搏同步发生形成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⑥宣房双径路传导现象,间歇性1:2室房同步传导及心室回波.结论 这些现象常呈一过性或暂时性改变,心内电生理检查不易复制,认识这些心电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并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三径路1∶2房室传导形成非折返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快、慢径同步文氏传导王军,杨佩,刘建勋(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河北辛集052360)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儿男性,6岁。因发现心动过速伴不齐而入院。体检、X线摄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房颤伴宽QRS波病人心电轴的特征。方法全组112例房颤合并宽QRS波病人,48例为房颤合并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64例为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经体表心电图测定额面电轴。结果 28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均为房颤合并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者,占所有合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58.3%,64例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者,无一例出现无人区电轴。结论无人区电轴可作为房颤合并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