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脐血HBVDNA ,婴儿出生后 1 2h内及第 1 4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并按0、1、6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 ,分别于婴儿 7月及 1 2月时随访 ,检测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 ,婴儿 7月时未感染乙肝但抗 HBs阴性者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5μg。 结果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阳性率为1 8.37% (9/ 4 9) ;HBsAg及HBeAg双阳性者为 1 2 .50 % (2 / 1 6) ;HBsAg及抗 HBc阳性者为1 2 .50 % (3/ 2 4 ) ;HBs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者为 1 .37% (1 / 73) ;脐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生于HBVDNA阳性的母亲 ,阳性率为 1 8.52 % (1 5/ 81 ) ,不同HBV携带状态的脐血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总母婴传播率为 9.78%。结论 :孕妇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 ,孕妇血清HBeAg阳性或HBVDNA含量高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孕妇血清HBVDNA阴性者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极小。在新生儿、婴儿接受被动及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 ,产时、产后HBV的母婴传播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慢性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状态,如果肝功能正常,称慢性HBV携带(又称HBV携带);如肝功能异常,则为慢性乙型肝炎.因此,慢性HBV携带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区别仅在于肝功能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系统了解HBV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合理预防。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有关HBV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结果,全面介绍了HBV母婴传播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免疫预防措施及孕期是否进行人工干预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阻断措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哺乳结果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母乳喂养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广为世人接受 ,但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一直被视为禁地。随着研究的深入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日益提高 ,HBV携带产妇能否母乳喂养日益受到重视。为此 ,我们观察了 30 0例HBV携带产妇及其婴幼儿在应用多种阻断措施后进行母乳喂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及分组 :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HBV携带产妇及乙型肝炎产妇近 2 0 0 0例 ,选择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双项阳性 ,肝功能正常的初产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约 5 %的母亲为 HBV携带者。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半年内约 40 %~ 5 0 %HBs Ag为阳性 ,而 HBs Ag、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 HBs Ag为阳性者可高达 90 %以上。我国 HBV携带者约有 3亿 ,HBs Ag携带为 9.7%。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产科、儿科、传染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减少儿童时期乙…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妇产科医务人员对预防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9日至10月25日分别参加在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召开的2次全国性妇产科学术会议以及在江苏省2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市举办的妇产科学习班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调查表”,调查这些医务人员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预防母婴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59份,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分别为85.0%(475名)和15.0%(84名);来自一、二、三级医院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3.2%(74名)、36.9%(206名)和49.9%(279名).90.0% (503/559)受访者能正确判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有传染性,但也有27.5% (154/559)将HBsAg阴性、乙肝核心抗体和/或乙肝e抗体阳性误认为有传染性.96.3% (519/539)的受访者知道孕妇产前检查时需筛查HBV血清标志物,二级医院工作人员知晓率高于三级医院[分别为99.0% (201/203)与94.7%(250/264),x2=6.466,P=0.011].95.3%(511/536)能正确回答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接种乙肝疫苗,但对注射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61.6% (330/536)和80.4% (427/531).对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的知晓率仅13.0% (69/532),仍有13.8% (74/536)错误认为剖宫产能预防母婴传播.此外,仍有54.4% (290/533)受访者错误地认为HBsAg阳性孕妇需在妊娠期注射HBIG. 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基本掌握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使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的预防策略,但对具体细节的合理应用,如能否母乳喂养、妊娠晚期是否需注射HBIG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认识到经血液传染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时代,对手术用手套的防护作用尚缺乏研究。1980年11月在 Texas 医学研究中心收集产科剖宫产、产后输卵管结扎及阴道分娩操作用的手套,每个手套放入密封的小塑料袋中并标记使用者姓名、职称及习惯用手、病人的病历号及手术类型,手术者脱去手套后检查手指有无血渍以发现忽略的手套穿孔。同时检查100只未用过的手套破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唐加敏①范冰梅②王宪华②郭素莲②Stokes早在1951年就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由母亲传给胎儿,但直至8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运用免疫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sAg(+)孕妇的流产死胎肝细胞内检测到HBVDNA和...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染在 HBV高发人群中是一严重问题。HBeAg 阳性母亲约90%的婴儿感染 HBV,如母血 HBV-DNA 亦阳性,则所有婴儿都将感染 HBV,并成为慢性携带者。HBsAg 携带者母亲中,33%的羊水、50%脐带血、71%乳汁和95%的婴儿胃内容物中有 HBsAg。HBV 可能在分娩时经口感染。剖宫分娩可减少母-婴传播,避免经生殖道分娩时摄入受感染母亲的血和分泌物,但也有认为无此作用者。作者估价了不同分娩方式对 HBeAg 阳性母亲对婴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HBeAg 阳性的 HBsAg 携带者母亲所生婴儿447例,接受乙肝免疫(于出生后肌注5μg HBsAg/ml),3次/2周,然后1、2月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方法对5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孕妇的16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相对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孕妇乙型直炎病毒e抗原、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产科领域的弓形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科领域的弓形体感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110003)尚涛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弓形体病或受其感染的孕妇除自身患病外,还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新生儿出现严重并发症。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故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不能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能否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采集并保存的江苏省14个县市妊娠15~20周孕妇的外周血血清,采用固相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其中419例单胎妊娠孕妇HBsAg阳性,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这419例孕妇所分娩的子女进行随访,随访到298例(71.1%),纳入资料完整、按“0、1、6月”方案正规接种乙肝疫苗的281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儿童5~7岁时的HBV感染率.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剖宫产组136例和阴道分娩组145例,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HBeAg阳性率[25.7%(35/136)与34.5%(50/145)]和HBeAg阳性者的HBV DNA水平[(2.30×106) IU/ml与(2.09×106) IU/ml],以及所分娩子女在新生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比例[38.2%(52/136)与35.9%(52/145)]、婴儿期母乳喂养比例[82.4%(112/136)与75.9%(110/145)]、儿童随访时年龄[(5.9±0.8)岁与(6.0±0.6)岁]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81例儿童中,272例(96.8%) HBsAg阴性,9例(3.2%)HBsAg阳性,163例(58.0%)抗-HBs阳性.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2.9%(4/136)与3.4%(5/145)]、自限性感染(HBsAg阴性且抗-HBc阳性)率[0.0%(0/136)与1.4%(2/145)]、抗-HBs阳性率[57.4%(78/136)与58.6%(85/1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剖官产不能减少HBV母婴传播,临床工作中,不建议为阻断HBV母婴传播而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Yue YF  Jiang H  Shi L  Li LF  Xi BS  Yu YL  Chen G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24-22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 5 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研究组 ) ,1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阴性的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的阳性率。 结果  ( 1)研究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4 7 5 % ( 2 8/ 5 9)、5 2 5 % ( 31/5 9)、4 5 8% ( 2 7/ 5 9) ;对照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均未检出HBVDNA。 ( 2 )研究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阳性率 ,呈现出由蜕膜细胞 ( 76 3%及 5 9 3% )、滋养层细胞 ( 72 9%及 5 5 9% )、绒毛间质细胞 ( 6 2 7%及 5 0 8% )至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5 2 5 %及 4 4 1% )依次递减的趋势 ;但其中有 4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分布与上述特点相反。研究组孕妇有 32例羊膜细胞中检出HBsAg及HBcAg。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HBcAg检出率为零。结论 孕妇血中HBV主要是通过感染胎盘导致胎儿感染 ;但也可能存在胎盘以外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阻断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568例孕妇孕期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玎3sAg( )孕妇检测HBVDNA,并于妊娠16~20周每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采用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t3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2568例,HBsAg( )者318例,占12.38%。新生儿HBsAg( )者10例,占3.14%,新生儿1个月时复测无新增病例,多种措施联合阻断成功率达96.86%。结论孕妇早期检测HBVM、HBVDNA,早诊断,早治疗,多种措施干预,可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期暴露感染后,约90%将变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母婴传播阻断率,改善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  相似文献   

19.
2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胎盘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HBV标志物及其新生儿血清HBsAg;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的HBV DNA;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等73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151例新生儿中,血清HBsAg阳性5例,血清HBV DNA阳性29例,PBMC HBV DNA阳性36例,HBV标志物任一项阳性57例,宫内感染率为37.8%(57/151)。(2)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比值比(OR)分别为2.25(1.08~4.72)、2.69(1.26~5.73)、4.63(1.70~12.62)。(3)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OR为4.24(1.22—14.69)。(4)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DNA阳性,OR为24.53(7.92~76.01)。结论孕妇PBMC和血清HBV DNA阳性及胎盘HBV感染为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孕妇PBMC HBV DNA阳性可能是形成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