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方法 对我科术前需经鼻置胃管、胃管通过鼻瓣区困难91例病人的插管方法进行研究,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呼气法进行插管.对插管时病人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呼气法插管病人舒适度好.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因不易确定鼻瓣区开口,常需反复插管,舒适度差.呼气法能增大鼻瓣区开口角度并有效判断开口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结论 使用呼气法可以有效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插胃管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湿化在脑出血术后病人经鼻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脑出血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在置入胃管前使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局部湿化,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波动最大差值、鼻腔出血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过程MAP波动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鼻腔出血发生率(4. 3%)明显低于对照组(23. 9%),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7. 0%)高于对照组(56.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出血病人经鼻置入胃管前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湿化,能够有效控制病人因置入胃管导致的血压波动,降低鼻腔出血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插胃管法与经鼻插胃管法在急诊农药中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口插胃管组70例(对照组)和经鼻插胃管组7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插管成功率、合作程度、置管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合作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鼻插胃管法抢救有机磷农药病人是可行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新的胃管置管方法,以解决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鼻胃管置管的困难,减轻患者痛苦,顺利置入导管,完成鼻饲治疗。方法将常规置管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诱导吞咽法(对照组)和等待吞咽联合旋转法(实验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护士置管用时以及患方满意度方面优于诱导吞咽法。结论等待吞咽联合旋转法在鼻胃管困难置管中效果优于诱导吞咽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置入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及实验组,各50例,传统组按传统留置胃管法操作,实验组采用含服温水吞咽插胃管法,比较2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痛苦程度和操作时间。结果传统组一次插管成功39例(78%),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49例(98%),实验组痛苦程度低于传统组,操作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服温水吞咽插胃管法可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并降低病人痛苦,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顾琴  余蓉 《华西医学》2008,23(1):155-156
目的:比较常规鼻胃管置入法与鼻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后置胃管法对喉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需要安置胃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行鼻咽部喷雾麻醉,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流泪、恶心、呕吐、咳嗽反应,一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要时间、插入中暂停次数。结果:实验组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轻,插管所需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置胃管常因病员难受而中途暂停置管,实验组置胃管前先作鼻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因病员难受暂停次数也明显减少,使临床护理工作时间缩短,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收治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A组(n=100)、改良B组(n=100)、改良C组(n=100)。常规A组采用传统方法置胃管,改良B组采用呋麻液联合丁卡因置胃管,改良C组经口腔置胃管。观察3组患者置管的不良反应、置管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 B组、C组置管不良反应次数、置管时间均少于A组,一次性置管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舒适度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胃管经口腔插入及1%呋麻液滴鼻联合1%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这两种方法均可减少置管不良反应及置管时间,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一次性插管率,由于l%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方法不适宜用于易感体质、年老体弱患者,口腔插入舒适度低于鼻腔置入,因其操作简单易行,有药物过敏史、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9.
开口器压舌板辅助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成功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利用开口器压舌板对2003~2005年间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留置胃管成功率的观察,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7.5%,现就常规插管困难原因及实验组置管方法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气管插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37~79岁;实验组41例,男38例,女3例,年龄39~79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插管前5min先滴2滴胃镜润滑止痛胶于置管侧鼻孔,然后将剩余润滑止痛胶含于咽喉部片刻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置管主观感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无恐惧感,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管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润滑止痛胶可明显减轻置管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胃管固定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留置鼻胃管病人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法,试验组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固定法,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对病人在留置胃管期间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在病人舒适程度、感觉活动不便、担心脱管,非计划性拔管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胃管固定法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了食管癌病人术后胃肠减压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舒适护理对消化道手术病人留置胃管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两种不同时机留置胃管病人的舒适度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方法]对164例消化道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舒适需求调查,观察不同时机留置胃管时病人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以及舒适程度的比较。[结果] 93 .9%的病人希望在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对照组病人留置胃管时、留置胃管后血压、心率有较大波动,而实验组的波动则不明显,而且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两组病人置管一次成功率及所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两组病人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符合病人的舒适需求,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手术病人置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双管喉罩经口留置鼻肠管,对照组不使用双管喉罩,直接经口或经鼻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及患者的营养水平情况。结果: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置管成功率高,机体营养检测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高,患者营养水平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判断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 ,选择最佳的拔除胃管时机 ,提高拔管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住院的粘连性肠梗阻、腹腔炎症所致的肠梗阻、肠道肿瘤所致的肠梗阻病人以及行胃肠手术而留置胃管的病人 1 0 0例 ,进行随机分组 ,5 0例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 ;5 0例为实验组 ,通过监测胃液常规的胆红素水平 ,了解胃液中胆汁返流的情况 ,来判断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 ,以决定拔除胃管的时机。结果实验组 :采用监测胃液中胆红素水平指标判断拔管时机 ,拔管成功率为 94 %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拔管成功率为 8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胃液胆红素水平表达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状态 ,应用胃液常规检测病人胃液中胆红素水平 ,可以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人和胃肠手术病人胃肠道通畅程度及功能恢复状况 ,确定拔管的最佳时机 ,提高拔管成功率 ,减轻病人的痛苦 ,降低治疗费用 ,提高护理质量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剑  黄卫  韦素珍 《全科护理》2013,11(17):1597-1598
[目的]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对鼻压疮的影响。[方法]将留置胃管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观察两组病人鼻黏膜局部受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鼻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时间留置胃管的病人运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降低鼻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胃管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管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式胃管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管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式胃管置入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管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管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管组(P0.05)。结论改良式胃管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式胃管结构简单,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患者鼻腔、食管黏膜损伤的防护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胰腺炎患者留置胃管后鼻腔、食管黏膜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例胰腺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照组不采取防护措施,分别询问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并通过鼻胃镜观察鼻腔、食管的黏膜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仅有3例主诉咽喉部不适,无1例发生咽喉部疼痛;鼻胃镜检查无1例鼻腔黏膜充血,仅3例示食管黏膜充血。经u检验,P〈0.0l。结论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及石蜡油口服对胰腺炎患者留置胃管后的鼻腔及食管黏膜损伤有防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摄取管对鼻胆管口鼻转换的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下的118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磁铁组和导丝组,磁铁组采用自创的鼻胆引流管经鼻导出的牵引导管和鼻导管,将装有高性磁铁的一端经口腔送至口咽部,顺利导出鼻胆管,导丝组采用导丝从咽后壁牵引拉出胃管或导尿管再将鼻胆管固定。结果磁铁组的用时短,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导丝组,咽部刺激减小、并发症减少。结论采用自制鼻胆管导出的磁性导管一次成功率高,简单易行,耗时较短,患者反应轻,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的循证护理,以期积累临床经验并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收集234例需鼻饲行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按所在病区分为对照组( n=110)和观察组( n=12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最佳的证据,最终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65 cm),而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饲胃管期间反流、呛咳或误吸的发生率。结果留置期间观察组发生反流、呛咳、误吸的百分率为2.42%,3.22%,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4%,17.27%,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42,5.188,5.360;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