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杰  解翔  陈宏艳 《安徽医学》2008,29(5):608-6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TGA)图像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应用VanPraagh三节段分析法,分析诊断大动脉转位及类型。结果32例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TGA)中,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大动脉左转位(SLL)型12例;心房反位、心室右袢及大动脉右转位(IDD)型8例;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及大动脉右转位(SDD)型4例;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及大动脉左转位(SDL)型3例;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大动脉右转位(SLD)型4例;Taussing—Bing病1例。合并畸形中以VSD、ASD伴PS最多,占67.14%。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转位,是一种无创检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以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 测定 2 0例单纯持续性心房纤颤、2 0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以及 2 0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上 p- se-lectin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 ,并与 2 0例对照作对比。结果 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组的血小板 p- selectin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单纯脑梗塞组及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 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又高于单纯的房颤组 (P<0 .0 5 ) ,前二者血浆中 p- selectin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单纯心房纤颤和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 p- 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尤其以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更为突出。提示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小板活性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250mg,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KT—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含量,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CNA蛋白水平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窦性心律纽比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01;P〈00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0.001;P〈0.001);与阵发性屠颤患者比较,慢性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心房组织中PCNA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起博器 (VDD)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 :术中观察心房感知电极在心房上、中、下 3个不同部位A波振幅的大小 ,和平静呼吸、深呼气、深吸气、咳嗽状态对A波振幅的影响 ,术后 3、6和 12个月观察心房感知阈值及 2 4h房室同步起搏率。结果 :心房感知阈值各期分别为 1 5±0 2、1 5± 0 3、1 4± 0 2、1 5± 0 1mV ,无显著性差异。 9例房室同步起搏率为 10 0 % ,1例为 80 % ,1例为 70 %。无一例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1例出现电极导管松动致心房感知功能不良 ,再次手术得以纠正。结论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VDD可提供理想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80例心房纤颤病人的诊治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心房纤颤患者8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总结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用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有46例治疗显效,21例治疗有效,13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结论及早诊断并给予心房纤颤患者合理药物,有助于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60例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前心血管情况、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 :对 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 52例 ,其中心房纤颤 4 2例 ;8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其中心房纤颤 8例 ;栓塞部位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4 8例 ;治愈 12例 ;好转 36例 ;死亡 12例。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 ,应积极纠正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纤颤对母儿的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诊治的11例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中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6例心功能Ⅲ~Ⅳ级;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心功能Ⅱ级。结论患器质性心脏病的孕妇合并心房纤颤易致母亲心功能恶化,应动态监测心功能,为确保母亲安全,宜适时引产或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8.
李妙龄  欧贤红  李涛  毛亮  杨艳  曾晓荣 《重庆医学》2016,(22):3046-3048
目的 明确在慢性心房颤动(AF)中Junctophilin-2 (JPH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获取21例窦性心律(SR)患者和30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房肌组织JPH2蛋白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房肌JPH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人心房肌JPH2蛋白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SR组与AF组心房肌组织上均存在JPH2蛋白表达,SR组着色更明显;AF组心房肌JPH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R组(P<0.01).结论 慢性AF患者心房肌JPH2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心房肌细胞内钙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 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 ,男 2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7.8± 12 .4岁 ,其中 5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于射频消融成功后给予心房起搏 (RAA起搏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 ) ,分别测定不同起搏状况下RAA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和心房传导时间 (RAA -His,RAA -DCS)。结果 DCS和双心房起搏后 ,与RAA起搏相比较 ,RAA处的心房传导时间明显缩短 ,ERP显著延长 (P <0 .0 1) ;且DCS起搏与双心房起搏相比 ,前者对心房传导时间和ERP的影响更为显著。 14例阵发性房颤病人 (包括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和起搏过程中诱发房颤的患者 )与 2 5例非阵发性房颤病人相比 ,前者RAA起搏时的心房传导时间较长 ,ERP较短 (P <0 .0 5 )。DCS和双心房起搏可显著减轻阵发性房颤病人的心房传导延迟 ,延长ERP(P <0 .0 1)。结论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可改变心房的电生理学特性 ,缩短心房传导时间 ,延长ERP ,其中尤以DCS起搏的改变最为显著。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和预防房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晓新 《河北医学》2000,6(9):807-809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塞发病前心血管情况,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病52例,其中心房纤颤42例;8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心房纤颤8例,栓塞部位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48例;治愈12例,好转36例,死亡12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纠正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材料齐全的279例心房纤颤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学分析。97例风湿性心脏病中粗型房颤68例,占70.10%;非风湿性心脏病50例,占27.47%;二者差异显著(P<0.005)。尤以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差异显著(P<0.005)。左房扩大组型心房纤颤占69.23%,左房正常组粗型心房纤颤占4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5)。房颤 f 波大小在心功能不全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48例在发生心功能不全时由细 f 波变为粗 f 波,占72.70%,心功能不全纠正后 f波逐渐恢复原状。粗型心房纤颤的83.05%为持续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心房纤颤的76.78%为细型心房纤颤,二者差异显著(P<0.005)。  相似文献   

12.
彭茵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64-16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房黏液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心房黏液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最大黏液瘤85mm&#215;66mm&#215;55mm,最小26mm&#215;21mm&#215;19mm,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合并心包积液及肝肿大各2例。左右心房内清楚显示瘤体随心动周期有规律的活动,瘤体呈现云团状回声。心房内有随血流周期性变形的瘤体相应部位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同时均可见舒张期房室瓣口处沿占位光团边缘灌注心室之血流束,由宽渐细。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房黏液瘤,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及诊断准确率高等多项优点,患者容易接受,是早期发现心房黏液瘤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100例心房纤维震颤尸检病人心脏的窦房结及结间束,死前2周心电图检查均有心房纤维震颤、心律不整开始时间及经过记录。26例为短期组(心房纤维震颤存在2周),74例为长期组(1月~10年)。女性44例,年龄46~91岁。结果: 短期组:肺栓塞7例,急性心包炎13例(2例心肌炎,3倒尿毒症,6例恶性肿瘤、2例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房肿瘤浸润及脑星形细胞瘤各1例。多数右房容量显著增加,并发肺栓塞者均很高;左房容量较  相似文献   

14.
王玲  白原  何涛  任志亮  刘晓云 《医学综述》2005,11(4):377-379
目的 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 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 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 5 %。结论 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③食管电生理检查可部分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心源性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既往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进行分析。结果:心房纤颤84例,占8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21例,占21%;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63例,占63%;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大面积脑梗死76例占76%,合并出血性梗死23例,占23%。结论: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为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约76%为大面积梗死,而且病灶累及多叶,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风心病房颤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38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8例,阵发性房颤组10例,持续性房颤组20例.对各组心房组织,应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及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含量及分布;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及分布;应用RT-PCR检测TGF-β1 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的细胞质;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相比,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胶原含量在阵发性房颤组(P<0 05)和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增加(P<0 01);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中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及胶原含量继续明显增加(P<0 05).相关分析发现TGF-β1的mRNA、蛋白表达程度与心房胶原含量均呈正相关(r=0.37, P<0 05; r=0.45, P<0 01).结论 风心病患者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在风心病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风心病房颤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38例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接受换瓣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8例,阵发性房颤组10例,持续性房颤组大于或等于6个月20例.应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检测各组心房组织胶原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心房组织中bFGF和 TGF-β1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 bFGF和TGF-β1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的胞质;与风心病窦性心率组相比,bFGF和TGF-β1表达及胶原含量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增加(P<0.01);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胶原含量继续明显增加(P<0.05).bFGF和TGF-β1与胶原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bFGF及TGF-β1的表达程度与心房胶原含量均呈正相关,即随心房胶原含量的增加,bFGF(r=0.52,P<0.05)、TGF-β1(r=0.70,P<0.01)表达增强.结论 风心病患者心房组织中bFGF和 TGF-β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在风心病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与血浆心房利钠尿肽含量的关系。研究设计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浆及心房利钠尿肽水平,井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生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对象肝硬化腹水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38~67岁,平均59岁。正常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1岁。处理方法被检查者空腹,抽静脉血3ml,置于含10%EDTA-Na_2 30μl和抑肽酶50μl的玻璃管中混匀。4℃3 000rpm离心10min,取血浆分装两管,-20℃以下保存待测。测定结果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浆心房利钠尿肽水平分别为863.7±98.5pg/ml和354.5±39.2pg/ml(P<0.001)。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心房利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心房黏液瘤患者17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3例加做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CT增强图像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主要观察肿物的形态、密度、部位及强化后的CT表现。结果17例心房粘液瘤中左心房14例,右心房3例。CT平扫图像心房黏液瘤呈稍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平均CT值约为(21.39±10.63)HU,5例肿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图像肿物边缘清晰,8例边缘光整,6例有分叶,3例表面呈菜花状,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10例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增强后延迟期平均CT值约为(29.88±14.51)HU,但增强前后CT值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10例蒂较短而宽,2例肿物蒂较长,于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1例合并左侧髂动脉栓塞。结论CT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部位及密度;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观察瘤蒂;增强后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对心房黏液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28-3928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意义。方法:把AMI合并心房纤颤的23例患者与不合并心房纤颤的130例患者作比较,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合并心房纤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房纤颤组。结论:AMI合并心房纤颤预后较差,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