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侯召民 《河北医药》2016,(23):3564-356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根治直肠癌的措施,并与同期的开腹手术展开对照,讨论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的48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输血。观察组肿瘤大小、清理淋巴结数目以及肿瘤远端切除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第1、2、3天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第1、2、3天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3天的转铁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其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2组患者切口转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应激水平低、有利于机体能量代谢及内脏蛋白的恢复,较开腹直肠癌手术优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接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 <0.05)。2组患者术后的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应激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直视下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相关并发症、临床近期和1年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同期21例开腹直视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随访研究两组患者1年疗效(复发或转移)。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数资料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7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33.3%),腹腔镜组仅1例(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随访研究提示两组患者1年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发生率和1年无不良事件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均有相同疗效,且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的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108例,根据患者自身对治疗方法的需求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5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有5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0±20.1)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4±25.5)min。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0.6±16.5)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8.2±34.6)mL。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11.0±1.5)d,对照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33.6±8.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1±1.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4.1)d。上述各项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以及IL-10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较开腹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提高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7例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组25例,腹腔镜组22例中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但差异无湿著性(P〉0.05),术中输血例数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前期较开腹组长(P〈0.05)。两组肿瘤切除范同和淋巴结清扫、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切口均无肿瘤种植、近期死亡病例.局部复发各1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邓爱华 《河北医药》2016,(8):1195-1197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TUERP)手术治疗大体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TUERP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IPSS评分、Qmax、PVR、QOL评分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前列腺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max及PVR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术后PSS评分、Qmax及PV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术后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术中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TUERP手术治疗大体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5例患者列为治疗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热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性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进行体检且检查示健康的36名人员设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d和术后3、7、10d及对照组的血清CA242、CEA、CA724及CAl99的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3d、7d血清CA242、CEA、CA724及CAl99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d的4个指标的含量与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有效反应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保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保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好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但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保肛率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115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另选择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60例105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完全切除乳腺肿块,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41、3.87、2.44和9.84,P<0.05或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χ2=4.62,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χ2=5.26,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较开放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手术并发症少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自主神经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确诊为直肠癌需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为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免疫指标;术后男性患者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的情况,术后女性患者性生活时出现疼痛的情况及获得性快感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IL-6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4+、CD8+、NK细胞及CD4+/CD8+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术后性生活中出现疼痛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术后获得性快感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腹腔镜手术术后对男性患者勃起功能、射精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减少了术后女性患者性生活时发生疼痛的几率,并且获得性快感的恢复情况也比开腹手术要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方案差异对行微创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疗效的影响及第3站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行微创直肠癌根治术病人共190例,其中89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行IMA低位结扎设为观察组,101例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行IMA高位结扎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学指标及随访无病生存率,同时对第3站淋巴结转移风险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1.83±26.20)min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37.17±22.93)min(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1.80±5.3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36±6.49)h(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瘘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管损伤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1%(P<0.05);两组术后病理学指标和随访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证实,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病理学分型是影响第3站淋巴结转移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证实,肿瘤直径>5 cm和病理学分型为非管状腺癌是影响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A低位结扎方案用于行微创直肠癌根治术病人可获得与高位结扎相近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无病生存收益,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且未增加第3站淋巴结转移风险;同时肿瘤直径>5 cm和病理学分型为非管状腺癌病人术后第3站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68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138.82±20.69)min、引流管留置时间(5.74±2.61)d、住院时间(11.27±2.43)d短于对照组的(179.74±23.57)min、(8.84±2.39)d、(16.85±2.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后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和28 d,两组CSS评分、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和28 d,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显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小明  夏斌  王军峰  卫建民 《河北医药》2016,(20):3092-309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微创术后患者血清白介素-6( IL-6)、前列腺素E2( PGE2)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椎间盘镜微创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分别采集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4、7天的外周血,以检测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 IL-6、PGE2及CRP)。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IL-6、PGE2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垐.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IL-6浓度达到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E2浓度其与对照组相比,仅第7天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的CRP浓度在术后第4天和第7天均有所下降,但第7天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的IL-6、PGE2及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为其中药药理学提供依据,为其临床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的资料,分为观察组(65例,加乌司他丁)和对照组(65例,不加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炎性指标、S100β及血液T淋巴细胞。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联想学习及视觉再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RP、ESR、TNF-α、IL-6、S100β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CD8~+%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直肠癌患者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与分析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全麻,观察组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SpO2、Glu、Gor,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毕清醒质量,对比两组术后12 h血清IL-6、IL-10、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对照组T3时MAP、HR、PetCO2、Glu、Cor与T1时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23、4.92、5.01、8.79,P<0.05).对照组T2、T4时MAP、HR、PetCO2、Glu、Cor水平与T1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1.23、1.34、1.21、1.36,P>0.05;t=1.53、1.42、1.87、1.27、1.31,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MAP、HR、PetCO2、Glu、Cor水平时点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1.02、1.39、1.22、1.09,P>0.05;t=1.54、1.65、1.37、1.55、1.67,P>0.05;t=1.47、1.65、1.38、1.98、1.03,P> 0.05).T3时,对照组MAP、HR、PetCO2、Glu、Co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23、4.34、4.21、4.3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术毕清醒质量优良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21、3.77,x2=5.6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2h血清IL-6、IL-10、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93、4.18,P<0.05).结论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复合全麻相比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稳定生命体征,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根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套管引流联合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方法。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情况、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均为(7.2±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9.5±2.7)d、住院时间(15.5±4.8)d短于对照组的(15.4±4.3)、(21.3±5.7)d,住院费用(43547±3256)元少于对照组的(53439±479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不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能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