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颖 《江西中医药》2009,40(4):77-78
为探讨以针刺为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时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概括,从头颈部取穴治疗、以体针为主治疗、头针与体针合用、局部取穴和综合疗法五方面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阐述,从中可以知道针刺疗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有肯定疗效,而且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傍针刺法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灵枢.官针》中的傍针刺法,采用复合处理对照,观察治疗5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结果显示,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有较好地调节糖代谢的作用,针刺能降低空腹血糖和24小时尿糖定量,改善葡萄耐量,对脂代谢也有积极地调整作用,且临床症状也有良好地改善,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3.
陈炯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48-49
局部围针刺法是在病损周围进行针刺,呈包围状,针尖指向病所,具有针刺较浅、不行提插捻转、作用显著等优点。现将笔者运用围刺法治疗皮肤病验案报告如下。1 扁平疣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且周期性发作的顽固性疾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两侧交替性搏动样剧痛、钻痛、钝痛等,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根治办法,但针刺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资料概述如下。1辨证取穴治疗王氏[1]针刺患侧太阳穴及双侧风池并辨证配穴:肝阳上亢型加率谷、合谷、太冲、中渚;痰浊上扰型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瘀血阻络型加合谷、膈俞、血海;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对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一些常用方法如针刺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剖析了现阶段应用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现状,并提出今后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傍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铁民  孙燕 《陕西中医》2010,31(7):878-880
傍针刺法为《内经》十二刺之一。本文列举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等治疗,指出较传统针刺疗法效果显著,具有加强疏通局部气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透刺法、经筋刺法及温针法三种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影响进行临床评价。方法:36例卒中后肢体存在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经筋刺法组、透刺法组、温针法组各12例,治疗20天后,分别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N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shworth痉挛程度、CSI痉挛指数五方面对三种刺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评价。结果:三种疗法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NDS、Ashworth、CSI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P<0.01;经筋刺法组在ADL量表治疗前后比较P<0.01,透刺法和温针法比较P<0.05。结论:三种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均有明显疗效,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NDS量表、Ashworth量表、CSI量比较中三种疗效相当,ADL量表中经筋刺法组优于透刺法组及温针法组。  相似文献   

9.
经筋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排刺法将经筋理论与排刺针法相结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特色针刺法。此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除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疾病、腰椎疾病等本针刺法的优势病种外,对痛证及内、妇、儿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经筋排刺法可能通过恢复病损的神经和血管周围微循环等发挥治疗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对刺法操作规范及方法指导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从单纯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药物疗法、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耳尖放血、耳穴压丸)疗法、刺络拔罐配合其他疗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笔者运用针刺逆动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0岁;设对照组58例。2治疗方法均取患恻养老穴,向上斜刺1.5寸深,强刺激,达患者最大&受量,以针感上行达肩部为佳,然后退针至皮下,旧患者逆其痛势最急之方向活动,持续30分钟,其间重复前述针法2一3次,保持“得气”量,10次为1疗程,每天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法,日针20分钟,10次1疗程,每天1次。3疗戎标准痊愈:肩关节疼…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脑细胞群异常的超同步放电而引起的发作性的、突然的、暂时性的脑功能紊乱.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可单独一种表现或多种表现同时存在.中医称癫痫为痫证,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的痰蒙心窍有关.目前还没有治疗癫痫的特效药物,西药抗癫痫治疗可控制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用药时间很长,有的病人是终身服药,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还可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或耐药性,而针灸的抗痫作用已经得到临床的证实,现将近十年针灸治疗癫痫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体针、头针、针刺加耳穴、针刺加灸、水针、电针及其他疗法进行分类综述,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近况进行总结,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十年来帕金森病的针灸临床研究重点文献的分析中,发现头针为主的针刺方法在改善PD症状方面的效果比较肯定,同时针药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增效减毒效应明显,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在神经电活动、脑血流、DA能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等方面开展了机制研究。帕金森针灸临床研究需要在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评价、多中心-大样本、更为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针、药和康复训练三结合等方面加强力度,重视非运动系统的功能和疗效评估,拓展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机制研究需要重视脑功能成像和有关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奇方 《山西中医》1993,9(4):32-32
围刺法,是针灸临床上常用的刺法之一。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围刺法治疗某些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神经性皮炎 刘某某,男,51岁,工人,住院号32518。右颈部,肩部一手掌大小的皮损20年。初因工作长卧湿地,右颈部搔痒,皮损逐渐增大,奇痒难忍,抓破出血方止。查右颈部、肩部皮损8×12厘米,苔癣样变,边缘清楚,高出皮肤,增厚而粗糙。治疗:在病变周围用2寸针向中心斜刺8针(因病变范围较大),并用三棱针在病变部多处点刺出血。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若及时治疗,临床康复效果较好,但亦有部分患者因错失最佳治疗时间,或由于治疗措施不当,或患病部位较深,虽经积极治疗,但仍留有较严重的面神经损伤症状,常被称之为顽固性面瘫,或为"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等。  相似文献   

17.
“弱视”来源于希腊语,字面意思是“视觉迟钝”,眼科检查时视力减退,视神经和视网膜出现明显畸变。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由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可塑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形觉剥夺)和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一般矫正视力≤0.8。  相似文献   

18.
侯朋兴  裴俊清  邓超群 《河北中医》2011,33(9):1414-1416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属中医学骨痹、痿证、眩晕等范畴,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以及神经压迫导致的失眠、头痛、头晕等。  相似文献   

19.
崔润强 《河北中医》2014,(1):144-146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属临床常见病之一。西医除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根治措施。中医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为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其中尤以针灸疗法效果显著。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包括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耳穴疗法、穴位注射、针刀等数十种,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衡针刺治疗运动性疲劳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文远  朱栋 《中国针灸》1999,19(1):13-15
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心率、肌力、血糖、LDH、CPK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证实确实有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