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葛解酲丸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酶活力及肝脏指数的影响,探讨本处方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6度红星二锅头酒ig(10 mL·kg-1,2次/d,连续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第9周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海王对照组(海王金樽片1.5 g·kg-1)、双葛解酲丸(双葛)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20,10,5 g·kg-1 ·d-1),连续给药4周,同期设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禁食12h,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及肝脏指数.结果:模型组γ-GT,ALT,AST活力及肝脏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 <0.05,P<0.01),体质量显著性降低(P<0.01);双葛高、中、低剂量组、海王组γ-GT,ALT,AST活力及肝脏指数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 <0.05,P<0.01),体质量显著性上升(P<0.01);双葛高剂量组γ-GT,ALT,AST活力较中低剂量组显著性降低(P<0.05,P<0.01).结论:双葛解酲丸能降低γ-GT,ALT,AST活力,减轻脂肪在肝脏的蓄积,降低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对酒精性脂肪肝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消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脂指标的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非诺贝特组(0.1 g·kg-1·d-1)、疏肝消脂方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成人等效剂量的1倍,2倍,4倍)。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予高脂饲料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各组相应药物,其中正常组、高脂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指标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中TG,TC,FFA明显升高(P0.05),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P0.05),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消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液中TG,TC,FFA,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LT,AST含量(P0.01)。结论:疏肝消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具有降低血脂水平和降酶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药地格达-4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Wi st ar大鼠进行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普罗宁组和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硫普罗宁组给予硫普罗宁40 mg/kg,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以1 400、700、350 mg/kg地格达-4。灌胃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指标。结果:地格达-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AL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间AL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格达-4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地格达-4高剂量组、低剂量组AST、γ-G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比硫普罗宁组γ-G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格达-4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且中等剂量为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4.
潘年松  黄勋  王毅  张立实 《陕西中医》2007,28(9):1265-1268
目的:探讨护肝灵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与机制。方法:EtOH灌胃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同时,予护肝灵高、低剂量干预、易善复对照,均连续42d。双波长法检测血清E tOH浓度,常规检测ALT、ASL、γ-GT、TBIL;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肝组织TG和CAT含量;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ADH含量;肝组织油红O染色光镜下检查肝细胞脂滴面积大于30%的大鼠只数,同时用面积IOD值和积分光密度IOD值比较脂滴面积。结果:各组大鼠血清中的ALT、AST、ALT/AST、γ-GT,以及TBIL等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肝灵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可阻止EtOH、TG含量升高(P<0.05)、阻止ADH和CAT含量减少(P<0.05);X200下见脂滴面积大于30%的大鼠只数为:正常组0只、模型组5只、低剂量3只、高剂量和对照组均为2只,即护肝灵可抑制脂滴面积大于30%的大鼠只数(P<0.05);可减少油红O染色光镜下肝细胞脂滴面积IOD值和积分光密度IOD值(P<0.05),高剂量已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护肝灵可呈剂量正相关地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其机制与阻止ADH和CAT含量减少、阻止EtOH、TG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肝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及影像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护肝宁片治疗,对照组25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肝脏B超显像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γ-GT、TC、TG及肝脏灰阶值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在改善ALT、TC及肝脏灰阶值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肝宁片治疗NAFLD安全有效,且改善ALT、TC及肝脏灰阶值方面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葱白组、中剂量葱白组、高剂量葱白组、易善复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造模,造模10周后经组织病理学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4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组织结构;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舌像评分、肝指数、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以及血清AST、ALT、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5),ACCase mRNA表达升高(P0.05),CPT-1 mRNA的表达下降(P0.05);低、中、高剂量葱白组及易善复组肝脂肪变性减轻,舌像评分、肝指数、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以及血清AST、ALT、TC、TG水平降低(P0.05),以高剂量葱白组和易善复组下降明显,高剂量葱白组和易善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有效,其机制与促进CPT-1表达及降低ACCas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文霞  闫乐  段荣章 《中医杂志》2014,(14):1223-1226
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联合盐酸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大鼠模型。从造模第2周起,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混悬液28.5mg/(100g·d)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混悬液5.0、2.52、1.26g/(100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5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脂肪沉积面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G、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血清ALT、AST、TG、TC水平更显著(P0.05或P0.01)。给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脂肪沉积的面积显著缩小或减少(P0.01),并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优(P0.01)。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有效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细胞脂肪沉积,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AST、ALT、TG、TC)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水甘油通道蛋白9(AQP-9)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防风通圣散干预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完全随机分为5个组,正常、模型对照组;防风通圣散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2只,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6,12,6 g·kg-1ig qd。正常和模型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第6、8、10周末,取大鼠肝脏HE染色判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第10周后开始给予防风通圣散高、中、低剂量干预2周,然后测定AST、ALT、TG、TC,处死所有大鼠,取肝脏进行HE染色,并检测大鼠肝脏细胞AQP-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指标以及肝细胞脂变程度均有明显的增高、加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防风通圣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指标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减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AQP-9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防风通圣散可以降低NAFLD大鼠模型中的AQP-9表达的水平,能减轻NAFLD大鼠肝细胞脂变性程度,改善肝功能,调节脂质水平。推测通过抑制或阻断AQP-9表达可能是防风通圣散干预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香连丸低剂量组(150 mg/kg)和香连丸高剂量组(300 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6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尿素(UREA)、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血清中ALT、AST、ALP、γ-GT、TC、TG、UREA、IL-6、TNF-α、MDA水平极显著性升高(P<0.01),ALB-Ⅱ、T-SOD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IL-6、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香连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对照组37例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2组治疗10周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9.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G降低(P0.05),TC、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T、ALT及γ-GT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T、ALT及γ-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联合综合护理指导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李今垣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3-465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2.
肝癌合并重症肝病肝移植术后的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较差的患者,目前肝移植作为一种临床根治性手术,不仅切除了肝内肿瘤,理论上也消除了肝硬化及肝炎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针对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单结节“小肝癌”,肝移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替代针灸)进行肝脏疾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替代针灸进行治疗)12周观察疗效.结果:加用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治疗的患者,在症状改善及肝功血常规等生化指标改善上,要优于单纯保肝抗纤维化治疗组.结论:(玉玄宫经络治疗仪替代针灸进行肝脏疾病的治疗)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红心  李术先  张志勇  姚志山 《河北中医》2021,43(11):1813-1817
目的 观察疏肝活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8例A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活血汤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水平,以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和肝脏硬度(LSM)值.观察2组用药期间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结果 对照组剔除4例,共45例完成治疗;治疗组剔除3例,共46例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41/46),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32/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血清TBiL、GGT、AST和ALT水平,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C、PCⅢ、LN和HA水平以及LSM值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39%(8/46),对照组为11.11%(5/4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疏肝活血汤治疗ALD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还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从而延缓疾病进程,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脾护肝调脂丸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造模法建立脂肪肝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组和理脾护肝调脂丸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SOD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理脾护肝调脂丸各组大鼠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SOD含量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东宝肝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脾护肝调脂丸对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东宝肝泰组。推测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保护肝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通过观察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的影响,验证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药效。方法 以益肝灵、葛花解醒汤为对照,采用白酒灌胃造模,分别预防给药和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含量。结果 预防给药结果表明:解酒护肝饮高剂量降低模型大 血清ALT作用优于益肝灵,降低肝组织ALT作用优于葛花解醒汤。高、低剂量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作用优于益肝灵,降低矸组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脂肪肝的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对照组1只,NAFLD组2只),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对照组﹙10只﹚和电针治疗组﹙10只﹚,后者施以电针"治疗"。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1.6-2Hz,强度1-4mA,以下肢轻微抖动为宜。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指数、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的血清TC、TG、LDL-C、肝指数、血清谷ALT及AST均显著低于NAFLD模型对照组(均P0.05),其肝脂肪变性程度亦显著减轻。结论:电针治疗能显著地降低其血脂,改善其肝功能,从而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袪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脂保肝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采用饮用酒精水及酒精灌胃的方式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祛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AST、ALT显著升高(P<0.01),常规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并伴有细胞损伤及点状坏死;与模型组相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TG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损伤及肝脂肪变性均有所减轻.结论:祛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建立适宜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的方证相应动物模型。依照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抽提适宜于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大鼠动物模型评价的证候、确定积分,根据药证相符原则选定逍遥丸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为模型反证药物,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血清,并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高脂低蛋白饲料及食用乙醇进行诱导;共7 d。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大鼠的体重、食量、饮水量及一般观察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检测大鼠血清ALT,AST,PA,TBIL,TBA等肝功能指标的水平,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造模1周后,各模型组的大鼠均达到明显急性肝损伤程度,且大鼠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TBIL和TBA含量升高,PA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各模型组的大鼠均出现炎细胞浸润、嗜酸性变或嗜酸性脂肪变,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腹腔注射猪血清+高脂低蛋白饲料(89.5%玉米粉、10%猪油、0.5%胆固醇)+10%食用乙醇连续造模7 d,经药物反证,可建立拟临床肝郁脾虚证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具有成模耗时短、死亡率低、动物状态与临床患者证候表现相近等特点,可适用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30-133
目的:评价茵蒿蓝颗粒退黄降酶保肝的药理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isothiocyanate-1-naphthyl esters,ANIT)、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 IN)、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加大肠杆菌脂多糖(intestinal coli 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以小鼠肝功能和肝病理改变为判断指标,观察茵蒿蓝颗粒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结果:茵蒿蓝颗粒可显著降低黄疸型肝炎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降低D-Ga IN急性肝损伤模型和BCG加LPS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茵蒿蓝颗粒对以上3种肝细胞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试验结果提示5.2g/kg可作为有效参考剂量。结论:茵蒿蓝颗粒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