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俞江  徐晋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364-136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5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8±3.5)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1—1.0,≥0.6者16只眼(64%),与术前(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平均眼压(23.01±2.63)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4.02±2.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迅速提高视力,控制眼压,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河北医药》2013,(21):3240-3241
目的: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比较。方法83例(90眼)PDR患者,随机分2组,其中A组42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治疗,B组41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疗效。结果2组术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性改善( P <0.05),且2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的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囊膜混浊发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 P <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B组优于术式A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200只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组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3),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6±2.8)个月。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期间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0.2%、100%、94.6%;超声乳化组与联合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小梁切除术组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主要并发症为小梁切除术组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只眼,眼压再次升高需药物控制的小梁切除术组5例,联合手术组2例。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共8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7眼占8.5%,0.1—0.3者8眼占9.8%,0.3-0.5者23眼占28.0%,0.5以上者44眼占53.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3.6)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在3.08-4.15mm,平均(3.954-0.52)mm,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82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膨胀期白内障65例65眼,房角粘连关闭范围为180°~270°,药物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65眼(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64眼(98.5%1术前房角关闭部位全部开放,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眼压比较t值为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t =2.98、3.06、15.21、5.17,均P<0.05),联合组的眼压(10.65±1.58)mmHg、前房深度(2.41±0.81)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22,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联合组视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7、3.38、4.01,均P<0.05)。联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χ2=3.98,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对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53例(59眼)青光跟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测量眼压,检查视力,随访了解眼压控制及视力变化情况,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为0.02—1.0,较术前提高者56眼(94.92%),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3者48眼(85.71%)。术后1周眼压范围1.38~3.05kPa,平均(1.89±0.73)kP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反应、角膜水肿及术后大瞳孔。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既可使手术一次完成,又可达到降低眼压、增进视力的双重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娜新 《河北医药》2016,(19):2961-2963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范围房角关闭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关闭角度,将房角关闭<180度的归为1组(40例40眼),房角关闭≥180度的为2组(44例44眼)。均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变化情况,同时在术前、术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以及48周观察眼压变化。结果术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1 K.245, P >0.05),术后1组视力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563, 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房角均显著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534, P <0.05;t=5.103, 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均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6.982, P <0.05;t =3.990, P <0.05)。与1组比较,自术后第12周开始2组眼压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007,P<0.05;F=2.706, P <0.05;F =2.602, 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较好的增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使房角开放,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尤其适用于房角关闭低于180°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人工晶体后行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观察视力、屈光状态、人工晶体位置及后囊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膜炎反应,5眼视轴区人工晶体后有少量膜性渗出,1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眼出现人工晶体瞳孔挟持,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视力,防止弱视的最佳选择,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可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f42眼1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24.9个月1。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1.31+2.52)mrn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0.60+9.56)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4+0.34)mm增加到术后(2.5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能增加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及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58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35,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4.56,P〈0.01)。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9例(9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术后随访6~20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23.50±2.5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平均眼压(13.85±1.7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升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32眼)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及视野等.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眼压、视力、眼房深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23眼(71.88%)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6眼(26.09%)行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112例(117眼),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经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后,眼压由(36.4±13.4)mmHg下降至(13.2±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87,P<0.05);前房平均深度由(1.9±0.4)mm增至(3.8±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1,P<0.05);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提高,前房角增宽开放,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降低增加前房深度、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白蕾  钟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1-20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组眼压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55、4.741、5.638,均P<0.01)。且三组前房深度术后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3.080、11.890、16.124,均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明显好于术前,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χ2=9.246,P<0.05)。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3例(17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l例(86眼)和对照组82例(87眼)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2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后比较:观察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角粘连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36-43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52例5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5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52例患者术后共有50例52眼眼压明显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23.34±2.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56±2.29)mmHg,并且48例50眼术后前房平均深度(3.89±0.34)mm,术前前房平均深度为(2.46±0.19)mm。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从而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42-243,2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进行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为(14.41±2.73)mmHg,较术前显着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64.0%(32/50)、术后4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72.0%(36/50)、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84.0%(42/50);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12h、24h、48h时的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视力提升程度≥0-2者有28例,总有效率为93_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