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治疗原则及其预后。方法 20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一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分期介入栓塞多发动脉瘤3例;二期开颅治疗动脉瘤3例;一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二期介入栓塞眼动脉瘤1例。结果 20例手术全部成功,存活率100%。因手术新出现神经系统体征2例,1例偏瘫,1例昏迷;半年以上的随访,1例恢复,1例植物生存。手术前有神经系统体征表现16例,其中6例动眼神经瘫痪,3例脑积水,5例偏瘫,2例失语。术后2例偏瘫未恢复,3例动眼神经瘫痪部分恢复,2例失语症状改善,其余恢复良好;3例脑积水中,2例手术后脑室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根据患者条件和具体情况,尽早实施外科干预治疗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和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98例脑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常规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通过不同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生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P <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有较大差异,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要远远的优于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并且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并发生率比较低,所以,在临床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中,应积极的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军  梁伟  陈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17-2019
目的 探讨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合理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18)d实施显微手术夹闭(36例)或介入栓塞(44例)处理,按发病后手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3~10)d手术组42例及晚期手术组(11~18)d 3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或晚期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比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更低的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结论 对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干预,其中又以介入栓塞治疗更为合理;术中良好的操作习惯,术后有效的管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各40例。栓塞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其中2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治疗,设为弹簧圈组;1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设为支架组。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栓塞组和夹闭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栓塞组中支架组、弹簧圈组与夹闭组病死率、复发率、术后1个月及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夹闭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病死率分别为5.56%、4.55%、2.50%,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病死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复发率分别为0、27.27%、10.00%,支架组与夹闭组、弹簧圈组与夹闭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复发率低于弹簧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术后1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分别为88.89%、81.82%、87.50%,术后6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分别为88.89%、90.91%、92.50%,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m RS评分0~2分比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前者中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复发率偏高,两种术式在近期和远期预后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开颅夹闭者32例为手术组,介入栓塞者38例为介入组,进行两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后致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和介入组出院时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各有各的优缺点,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ACA)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50例于2009年1月~2013年3月间在本院进行ACA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组8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以及介入栓塞治疗均能够对患者的语言能力、回忆能力、计算能力与注意力以及记忆力和定向能力产生影响。结论对ACA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能够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均不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的手术指征.方法:对14例V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病人急诊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结果:10例病人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71.4%),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但神经功能基本恢复(21.4%),1例术后10h临床死亡(7.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如果发病时间短,年龄偏低,实施早期手术治疗,病情可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Ⅰ~Ⅲ)组52例和高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Ⅳ~Ⅴ)组21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72h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发现复发病例2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1例。术后低分级动脉瘤组的预后优良率(90.38%)明显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42.86%),P<0.05。结论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疗效确切。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直径≤ 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 5 mm)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250例(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栓塞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手术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入射角、AR、SR均较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入射角、AR、SR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OS评分分级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栓塞介入术对直径≤ 5 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进行治疗,有近期疗效好、预后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35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对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估并总结分析其预后.结果 35例患者共有38个动脉瘤,手术成功夹闭35个;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恢复良好20例,中度病残9例,重度病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估,81~100分22例,61~80分5例,41~60分5例,31~40分2例.结论 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63例患者共66个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栓塞;1例出现脑梗塞,给予扩张脑血管、活血化淤及对症治疗;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并将支架压塌,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将弹簧圈压回动脉瘤。结果4例恢复良好,1例永久性肢体偏瘫。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GOS(预后)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而该种治疗方法住院费用高,脑积水的发生率高,需行V-P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及血清中MMP-9、Caspase-3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另取老年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系统(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健康对照组以及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 3,Caspase-3)和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结果 血管内介入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的GCS评分、GOS评分、Caspase-3、MMP-9均显著大于术前,且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术后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术后(均P< 0.05);血管内介入栓塞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均P< 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组治疗老年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具有更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赵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94-195,198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开颅夹闭治疗组)38例和B组(血管栓塞组)38例,比较两组中不同Hunt-Hess分级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Hunt-Hess分级者GOS 5分者的比例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管栓塞的安全性相对更高,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00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栓塞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要明显好于开颅夹闭法,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50例颅内动脉瘤实施开颅夹闭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5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75例,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比例、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沈斌  施海彬 《江苏医药》2007,33(12):1228-1230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急诊治疗(3天内),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结果 16例患者的16枚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10枚、接近完全闭塞与大部分闭塞各3枚.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填塞,14例基本康复,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死亡.结论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急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安全、有效的,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士巡回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000年共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8例 ,手术均顺利 ,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9例 ,女9例 ,年龄30~40岁3例 ,41~50岁8例 ,51~60岁4例 ,60岁以上3例 ;肿瘤部位 :后交通支动脉瘤11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6例 ,大脑中动脉瘤1例。2术前准备2 1术前访视 :术前1日访视病人 ,了解病人神志、情绪、颅内有无出血 ,出血程度 ,有无反复出血史 ,动脉瘤大小、部位。2 2心理护理 :对神志清醒情绪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避免因情绪紧张所致动脉瘤破裂出血 ,病情加重。2 3术前物品准备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朱志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50-3452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口[2].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的有效方法[3],但任何一种方法单独治疗均存在局限性.故本研究对42例IA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并与分别单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