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扳法联合针刀序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53例用定点旋转扳法联合针刀序贯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57%、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颈椎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序贯疗法联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A组单纯采用不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对照B组采用针刀加颈部推拿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5天,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评分、治疗组及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结果治疗结束后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六个月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三组间田中靖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六个月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A组行扳法时出现"咔哒"声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疗法与不定点旋转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快速的缓解疼痛且中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疗效;探讨此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操作机理。方法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针刺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定点旋转位小针刀疗法,每5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5、10、15 d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随访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5、10、15 d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治疗5、10 d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临床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5 d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相当(P0.05)。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疗效显著且长期疗效稳定,操作方便、省时、廉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反应点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点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予常规体位针刀松解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0日,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5日后、治疗10日后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体位相比,定点旋转体位下针刀松解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疗效相当,但此新方法便于寻找进针点,而且进针浅、安全系数高、对正常软组织损伤较轻,因而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85-88,后插9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可视化热图评估定点侧屈旋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定点侧屈旋扳手法)与对照组(非定点仰卧三牵手法),每组各60例,隔日1次,15~20 min/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度、患侧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VAS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组VAS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降低优于对照组(P 0.05),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定点侧屈旋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非定点仰卧三牵手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红外热成像可视化热图可作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一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观察精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凝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 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凝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55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 例,给予精针刀配合中药熏蒸)和 对照组(28 例,单纯给予精针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颈部症状评分、上肢、手指症状 评分、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颈部症状、上肢及手指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 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颈部症状、上肢及手指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精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比单纯精针刀治疗寒湿凝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胡志斌 《光明中医》2011,26(11):2273-2275
目的比较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和单纯牵引、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牵引及定点扳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量表(SF-MPQ)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达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SF-MPQ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骨度分寸法结合临床经验定点进行非直视下针刀松解疗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疗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压痛点计数、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压痛点计数、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李济军  李秀彬  江杨青 《新中医》2020,52(13):134-137
目的:观察针刀定点三线闭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进行针刀定点三线闭合松解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40例给予针刺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各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NDI各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定点三线闭合松解治疗CSR比针刺治疗更加准确、规范,多数患者均可通过此法取穴治疗,随症加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林依怀  王史潮  吕存贤  王庆来 《新中医》2021,53(12):170-173
目的:观察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ND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杨氏3+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2组分别给予杨氏3+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临床有效率评价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杨氏3+疗法"椎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埋线针刀疗法临床操作性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反应点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定点旋转体位下阳性点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予常规体位针刀松解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0日,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5日后、治疗10日后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体位相比,定点旋转体位下针刀松解治疗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疗效相当,但此新方法便于寻找进针点,而且进针浅、安全系数高、对正常软组织损伤较轻,因而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8):1059-106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3%、97.4%,对照组分别为34.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亦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作用相近。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6.
沈冬  狄毅  陈武杰  王晓明 《新中医》2021,53(21):48-5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结合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患者的疗效效果。方法:将76 例CSR 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联合常规西药,观察组采用针刀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观察其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为97.3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针刀疗法治疗对CSR 患者的效果明确,可缓解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比传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颈四针"的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刀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VAS和JOA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组内治疗疗效明显(P<0.01);针刀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颈四针"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旋转斜扳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旋转斜扳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颈椎牵引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扳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