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黄褐斑、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关键因素,黑素细胞含量的多少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强弱直接决定色素性皮肤病的严重程度。从中医方面来看,黄褐斑、白癜风均可因肝肾不足,外邪入侵而发病。六味地黄方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对黄褐斑和白癜风疗效显著。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者正在研究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素细胞生成黑素的影响。阐明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细胞的双重作用,为六味地黄方更加准确用于治疗黄褐斑和白癜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肖艳  邓燕 《新中医》2008,40(4):117-118
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合成黑素(Melanin)是机体的一种自稳保护机制,皮肤黑素含量过多、过少或缺乏等均可引起疾病,如黄褐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因而影响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赵京霞  张蕾  李萍  刘欣  王燕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67-2570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剂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对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酶学方法研究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对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对TY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相应浓度的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各个浓度的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对B16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与相应空白血清相比,可显著提高B16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其中20%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相比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促进作用最显著(P<0.01).20%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作用于B16细胞72 h,与20%空白血清相比,其TyrmRNA,Trp-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Tyr蛋白表达也升高.结论: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并可促进Trp-1 mRNA,Ty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滋补肝肾方临床治疗白癜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最高的白癜风中药方剂和黄褐斑中药方剂各 5首 ,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显示白癜风治方中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P<0 .0 1或P<0 .0 5 ) ,通窍活血汤降低 (P>0 .0 5 ) ;黄褐斑治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 P<0 .0 5 ,醇提物 P>0 .0 5 ) ,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0 .0 1) ,金匮肾气丸水提物降低、醇提物增高 (P>0 .0 5 )。提示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桃红四物汤、逍遥丸、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驳片、白蚀丸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邓燕  杨柳 《新中医》2003,35(5):72-73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色素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内观察中药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或鼠黑素瘤细胞的影响,观察中药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影响,阐明菟丝子、白芷、蒺藜、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等一批单味或复方中药具有激活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调节黑素细胞的功能,增加或减少黑素生成的作用,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部分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洪武  赵健 《江苏中医》1999,20(11):46-47
为了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生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频次最高的白癜风中药方剂和黄褐斑中药方剂各5首,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显示白癜风治方中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通窍活血汤降低;黄褐斑治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金匮贤气丸水提物降低、醇提物增高。提示六味  相似文献   

7.
专家简介李志强,医学博士,现任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和科研工作15年,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攻读色素性皮肤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在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白癜风和黄褐斑基础研究及临床防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首例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1],体现在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的过程均需酪氨酸酶的参与。近年来,色素性皮肤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趋向于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并有望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报道分析如下。 1 酪氨酸酶与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两大类,分别表现为皮肤颜色变白和变黑。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2],发病率为0.5%~2%[3],发病原因复杂。而其发病机制则是由于人体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减低或消…  相似文献   

9.
<正>黑素细胞的数量及其生物学活性是引起色素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黑素细胞沉着导致雀斑或色素痣;黑素细胞缺乏导致全身或局部皮肤变白,如白癜风。虽然大多数色素性皮肤病对健康不会构成重大危害,但有碍美容,由此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等。近年米,国内学者开始研究部分中药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以期望在传统中药中找到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药物,现综述作用机制如下。1中药对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1.1提高机体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黑素的生成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该过程除与酪氨  相似文献   

10.
验方祛斑汤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验方祛斑汤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探讨验方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验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学方法测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475nm比色法测定验方对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验方祛斑汤对体外培养的A375人黑素瘤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作用.结论该方能抑制黑素细胞黑素合成,这可能是其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