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生肌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创面,直至创面愈合;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生肌膏外用,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2周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生肌膏外用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明显,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态评分改善较好,创面愈合时间较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法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祛腐生肌换药组)和对照组(贝复济换药组),分别进行消炎油纱-生肌油纱和rb-bFGF喷洒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创面颜色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等。结果 2组在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状态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祛腐生肌法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生肌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创面,直至创面愈合;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生肌膏外用,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变化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2周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创面肉芽形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生肌膏外用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明显,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形态评分改善较好,创面愈合时间较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冯建荣  王斌  魏连刚  徐大超 《河南中医》2014,(12):2415-2416
目的:观察消炎生肌膏纱条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雷夫诺尔纱条外用治疗,治疗组给予消炎生肌膏纱条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分泌物评分、肉芽颜色评分、疗程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消炎生肌膏纱条能较好地控制肛瘘术后创面局部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上皮生长,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祛腐生肌散换药,对照组45例予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换药。比较2组术后7、14、21 d创面愈合率,记录术后1、3、7、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2组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7 d疼痛积分,比较2组术后28 d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后14、21 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21 d创面愈合率高于本组术后14 d(P0.05)。2组术后3、7、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术后同期。2组术后7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3 d(P0.05),2组术后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7 d(P0.05)。治疗组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7 d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95.56%,对照组80.00%,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8 d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祛腐生肌散能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创面愈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汤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于术后予止血、抗感染、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加用托里消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瘘术后用托里消毒汤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方晓 《新中医》2021,53(12):177-180
目的:观察在现代医学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将康复新液外敷与射频电疗仪联合用于肛瘘术后对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行低位肛瘘切开术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4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补液、止血、镇痛等对症处理措施,并给予局部换药、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康复新液外敷与射频电疗仪照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评价术后创面恢复情况,包括创面疼痛程度、创面分泌物、创缘水肿、肉芽生长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于出院当天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术后1 d相比,2组术后3 d和7 d的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均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3 d和7 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2组创面分泌物、创缘水肿和肉芽生长评分均较术后1 d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医学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将康复新液外敷与射频电疗仪联合用于肛瘘术后,可有效促进创面的修复,减轻创面疼痛程度,缩短病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肛瘘术后创面节点疼痛及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的肛瘘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均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进行手术,术中观察患者肛瘘外口及内口情况,经确定内口位置后,至外向内口切除瘘管即可完成手术。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解毒生肌汤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14d。观察用药前、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的疼痛情况,术后3d、术后7d和术后14d的创面愈合情况和创面渗液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的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术后3d、7d和14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3d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14d,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d、7d和14d观察组创面渗液评分较对照组评分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肛瘘术后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地创面疼痛,促进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肌止痛散外用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位肛瘘切开术加龙血竭药粉外用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低位肛瘘切开术加生肌止痛散外用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止痛散可缓解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3):347-348
目的:观察当白生肌膏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当白生肌膏组)和对照组(雷夫奴尔组),各130例,均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术后辨证为湿热下注证,当白生肌膏和雷夫奴尔分别进行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64±8.66)d,对照组平均为(28.64±10.21)d;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日愈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5d伤口完全愈合,较对照组愈合速度快。结论:当白生肌膏应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换药,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且能减少术后伤口分泌物的渗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化毒清湿汤对于复杂性高位肛瘘新型探查术后患者手术创面恢复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功效。方法: 从接受复杂性肛瘘新型探查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4例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同时加用化毒清湿汤治疗,于术后2 d、15 d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疼痛程度,观察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28 d评估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d、28 d时血清细胞生长因子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的86.54%(P<0.05); 术后15 d两组创面面积、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两组比较治疗组更低;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71±5.57)d,对照组为(30.46±7.92)d,两组比较治疗组更低(P<0.05); 术后28 d两组各项细胞生长因子均有上升,组间比较治疗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8 d两组各项炎性因子均有好转,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毒清湿汤可提高复杂性肛瘘新型探查术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术后后创口愈合速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细胞生长因子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九一丹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同时给予正常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换药时创口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治疗组换药时创面外敷九一丹。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水肿,疼痛VAS指数,有效率,愈合时间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9天创口疼痛VAS指数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创口水肿、创面分泌物,创口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九一丹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有较好的作用,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VAS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创面局部应用黄芩油纱条换药作用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黄芩油纱条为治疗组治疗患者30例,以0.5mg/L甲硝唑溶液纱条为对照组治疗患者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泌物、创缘水肿及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分泌物疗效及愈合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黄芩油纱条在肛瘘术后的换药作用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邓台燕  王万里  杜忠群 《陕西中医》2021,(10):1429-1432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高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7、15 d后创面面积、创面疼痛、创口愈合时间; 评估临床疗效;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检查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和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肠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创面面积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1 d后,血清EGF和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AMCP和ALCT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RRP和ARP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RRP和A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RP和A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可促进肛瘘患者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升提汤治疗重度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止痛、常规抗感染、微波肛周局部物理治疗、中药创面换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气升提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及肛缘皮瓣水肿程度。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5.27±0.96)d,对照组为(18.12±1.53)d,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坠胀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疼痛及肛缘皮瓣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术后口服益气升提汤能降低肛门坠胀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瞿胤  张志君  郑德  芦亚峰  陆宏  杨巍 《陕西中医》2022,(10):1414-1418
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创面肉芽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甘露糖受体1(CD206)、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3例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47)、观察组(n=46); 对照组接受痔疾洗液坐浴熏洗治疗,观察组接受促愈熏洗方坐浴熏洗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疼痛、创缘水肿、创面分泌物情况,并检测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中CD86、CD206、IL-1β表达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两组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4、21、28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14 d的创面疼痛评分、创缘水肿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肉芽组织中CD86、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肉芽组织中CD206表达显著增强; 术后14 d,两组IFN-γ、iNOS水平显著下降、TGF-β水平均上升,观察组术后14 d IFN-γ、i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愈熏洗方用于肛瘘术后创面可提高疗效,改善创面局部免疫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更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14例行一期根治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治疗加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术常规治疗结合自拟中药药液熏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创面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3 d、7 d和14 d渗液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湖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6±3.9)d,显著短于对照组(17.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4 d后创面愈合率达到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致康胶囊外用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凡士林纱布外敷换药处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致康胶囊去壳粉剂外敷,均从术后第2天开始用药,2次/d.记录2组患者术后2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仙方消毒汤联合温和灸对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有效性以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直肠分泌物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4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术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0.4 g/次,1次/d,共用3 d;口服痔宁片,4片/次,3次/d。对照组术后第2天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20 min/次,1次/d,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仙方消毒汤内服,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同时局部创面及长强穴温和灸疗法,20 min/次,1次/d,常规换药。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创面渗出和创面肿胀评分,记录创面愈合天数、创面面积、创面纵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GF和SIg A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为83.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患者的创面疼痛、创面渗出和创面肿胀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创面面积和创面纵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4 d患者血清EGF和SIg 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方消毒汤联合温和灸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恢复可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EGF和SIg 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