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证是临床常见证之一。我科自1996年以来运用红外热像仪对146例痹证进行了检测,同时对23例健康人做了对照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 纤维肌炎及风湿性关节炎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陈贵廷等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593—595);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273—363);腰肌劳损及肩周炎按《临床医生手册》(湖南医学院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859—907);中医辨证按《中医学》(贺志光主编.北京:人民… 相似文献
2.
3.
痹证,属壮医湿病范畴,壮医病名又叫"发旺","风湿骨痛","风手风脚".是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伸屈不利、肿大,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相当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壮医外治法是指壮医所采用的通过外部刺激或消化道以外给药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诸多学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9):551-554
本文从红外线热成像原理、医学热像检测方法和检测机制,以及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的针灸和经络研究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其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红外线的性质、红外线辐射的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对体表温度的形成、医学热像的检测方法、医学热像应用的范围等进行了扼要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内和作者单位应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的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的部分研究工作及结果,包括:(1)针灸作用原理研究。(2)经络温度特性的观察。(3)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观察。(4)针刺手法的观察。(5)穴位温度特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药源丰富 ,种类繁多 ,而虫类药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尤其在痹证之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因痹证多由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病程长 ,中后期因痰浊瘀血阻闭脉络 ,停滞于骨骱而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皮下结节 ,肢体僵硬 ,麻木不仁 ,其证多顽固难已 ,而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的特性 ,故而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现就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择其精要简述如下 :1 虫类频多 ,搜风剔络祛湿化痰为其要法应用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丰富记… 相似文献
6.
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药源丰富 ,种类繁多 ,而虫类药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尤其在痹证之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因痹证多由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病程长 ,中后期因痰浊瘀血阻闭脉络 ,停滞于骨骱而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皮下结节 ,肢体僵硬 ,麻木不仁 ,其证多顽固难已。而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 ,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的特性 ,故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现就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择其精要简述如下。虫类颇多 ,搜风剔络祛湿化痰为其要法应用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后经历… 相似文献
7.
8.
中药熏蒸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痹证时应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祛风湿药物,对寒湿痹痛明显者可选用温热散寒药、异味药,同时可加用活血化瘀药和藤类药. 相似文献
9.
10.
麻黄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粱一成(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333000)关键词麻黄,临床应用,痹证,中医药治疗笔者以麻黄为主药,配伍其他药治疗各种痹证,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1痹痿刘某某,女,64岁,1986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感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痹证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其病机是: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骨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运行受阻,筋脉、肌肉、关节失于濡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通痹”为痹证的治疗大法.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使用活血化瘀法使经脉疏通,邪去脉和,气血流通,营卫复常,则痹证自可向愈,或在其它治法中合以活血化瘀法则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龚以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0):17-18
1 痹证和正虚 痹证,是以皮肤、肌肉、关节、血管损害为主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分为皮、肉、脉、筋、骨及五脏痹,而以风、寒、湿邪区分其致病因素。并指出:“诸痹不已,亦益内也”;“病久而不会者,内舍于其合”。阐明了肢体痹与脏腑痹之间的病机转归及预后。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正气不足、邪气侵袭的发病规律,并由于正虚而影响着痹证的病程和预后。宋·严用和《济生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清·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附子在痹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剂量附子在痹证中的应用张广玉安阳化肥厂职工医院(155133)冯晓东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0)主题词痹证/中医药疗法附子/冶疗应用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 相似文献
14.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病程长、治愈率低,故被列为疑难病的范畴.它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强直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活血行气通络法在痹证中的应用朱淑美,张永丰(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关键词痹证,中医药治疗痹证是指人体遭受客邪侵袭后,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种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但病程较长,难以治愈。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行气通络法治疗痹... 相似文献
16.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 ,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 ,客阻于筋脉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 ,邪气客表 ,往往多用汗法 ,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 ,邪气深入 ,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 ,不论新痹久痹 ,均可应用汗法 ,但汗之之法 ,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以汗法祛邪 ,宜在痹证之初 ,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 ,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久痹之证 ,往往气血虚弱 ,邪气久羁 ,痹着胶结 ,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 ,舒筋活血 ,方如独… 相似文献
17.
扶阳学术流派的核心理论即重视阳气,治法上强调温扶阳气,文章从中医经典及后世医家观点出发进行探讨扶阳思想在痹证中的运用,结合现代研究可以发现从扶阳理论论治痹证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8.
宁青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30-31
1痹证与瘀的病因病机痹证是因风寒湿邪杂合,侵袭人体,痹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症。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近况(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红外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中,是研究针灸-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启发思路.方法:综述相关文献近50篇,从红外热像原理,针灸-经络原理,以及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在针灸-经络原理的探讨、经络温度特性观察、循经高温线(带)机制阐述、针刺治疗临床疾病效果观察、经脉-脏腑相关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论述其优越性及尚需改进之处.结果: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针灸-经络研究中的较为成熟的方法.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应用针灸-经络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