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发异常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治疗相关疾病的最有效途径,而能否找到特异性的诱发指定细胞凋亡的药物是问题的关键。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入手,兼顾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方式和柴胡的现代药理机制,运用中医同气相求及阴阳八卦理论,从理论上科学的论证了柴胡能够特异性的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来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而为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为后期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用药提出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治疗的有关医案,探索其辨证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医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熵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辨证和处方用药。结果通过对178个相关医案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治则、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配伍和14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抑郁症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中医医案转化出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04例。核心药物为半夏、竹茹、茯苓、枳实、连翘、贝母,核心组合4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2个。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用药醇正,祛邪重视温通湿痰,扶正强调顾护津液,培本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收集与整理有关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医案,通过挖掘软件,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得到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的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85个医案进行分析,统计出乳腺癌术后医案中的基本证型、主要治则治法、常用中药出现的频次,发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治疗本病的16个核心配伍和8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术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等, 常用具有益气、健脾、疏肝等功效的中药, 从中医临床医案中转化出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发现基于医案的痛风中医辨证用药的论证规律.方法 搜集整理有关中医治疗痛风的医案,运用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以关联规则和熵聚类数据挖掘方法,获得中医治疗痛风的辨证用药理论.结果 数据挖掘得到有关中医痛风的证型主要为湿热阻痹证、脾肾两虚证、湿热瘀阻证等,治疗原则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止痛、健脾益肾等为主,使用药物以清利湿热药、健脾益肾药、活血通络药为主,计算得出46组核心药对配伍和11个新处方.结论 经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整理,发现中医在痛风的治疗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可以探寻摸索的,从中医临床医案转化出的痛风辨证论治理论具备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医案,总结整理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以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运用数据分析法、聚类算法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整理有效数据并总结概括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和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252份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对医案中常见的证候、具体治法、使用较高频次的中药及药物配伍间的关联规则高度概括,最终得出32个核心配伍及14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证型、具体治法、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借助转化医学的分析方法和医案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分析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朱良春教授医案57则,共计115首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方药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11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朱良春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以期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细菌性痢疾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医案180例。核心药物为黄连、木香、白芍,核心组合12个,并推演出新处方6个。结论:清热燥湿解毒、行血调气,是治疗细菌性痢疾选药组方的核心原则,重视"通因通用"法及顾护正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大肠癌术后治疗的相关医案,挖掘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筛选中医治疗大肠癌术后的医案,辨证与用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医案进行辨证与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通过对105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中医证型、疾病的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统计出大肠癌术后常见证型主要为脾胃气虚证、肠道积滞证、脾肾两虚证,常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肾等功效的中药,挖掘出47个核心配伍和9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对于大肠癌术后的证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中医临床医案挖掘出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5首处方,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较高(≥10次)的依次为苦杏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258首,涉及药物123种;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药物共22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当归、五味子、生牡蛎、熟地黄、覆盆子、茯苓、车前子;挖掘出高频药对组合10个,新处方7个。结论李海松教授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为主,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内服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以上3个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内服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提取有效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筛选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剂326首,涉及药物257味,统计了药物及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新处方18个。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并揭示了其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医案,总结其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以便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名医经验传承.方法 整理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张涤教授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医案,筛选出292首处方,将相关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平台软件内置的一般统计、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对硬皮病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治疗硬皮病的医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硬皮病的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对94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1个核心配伍和10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治疗硬皮病具有一定规律性,证型主要为瘀血阻络证、寒凝经脉证、脾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常用活血、通络、温肾、祛风湿等功效的中药,规律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国名老中医徐学义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为阳痿病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徐学义教授门诊治疗阳痿的193个处方,共涉及中药121味,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源,运用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明确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内部关联。结果: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新方10个。结论:徐学义教授治疗阳痿时多以调补肾气、温阳益阴、清利湿热、舒经通络、疏肝解郁为法,随症辨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疾病的处方共161个,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处方分析筛选,得到用药频次≥10的药物30味,关联系数>0.02的药对23对,新方9个。结论叶氏治疗心系疾病多从辛甘温通、滋阴养血、化痰除饮、补肝益肾四法治疗,治心不单专于补心,而是辨证求机,注重心与胃、脾、肝、肾相关性,辨证求因,审因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为基础,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吴鞠通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吴鞠通医案·痹篇》条文中治疗痹证的相关处方,将数据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鞠通医案》治疗痹证的高频药物及组合、核心药物组合等,并生成新处方。结果对搜集筛选出的76个治痹处方进行分析,挖掘出高频(频次≥10)药物24味,高频(频次≥25)药物组合10组,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吴鞠通医案》中治痹多遵循"因势利导,宣肺气,开支河"的思想,处方多采用开宣肺气与渗利膀胱相配合之法,湿热痹多用苦辛通与辛凉淡法,寒湿痹多用苦辛温法,使风寒湿热之邪分消而去。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虚劳的处方用药规律。②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普济本事方释义》中治疗虚劳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叶天士治疗虚劳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③结果共筛选出治疗虚劳的处方145首,用药频次排在前5位是茯苓(87)、人参(69)、熟地(45)、五味子(40)、大枣(38),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④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多角度分析,表明叶天士治疗虚劳重视脾肾,兼顾气血,用药规律是以运用建中焦,固下焦,温补脾肾气血之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总结吴生元教授辨治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分析挖掘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集就诊于吴生元教授门诊骨关节炎患者处方,双人校对审核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使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使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监督熵聚类、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等进行药物组合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395张,出现频次大于10的高频药物46味,温、甘性味药物最为常用,归脾、肺、肝、肾四经的药物最多。结论 吴生元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用药强调“调补中焦”和“甘温补虚”;在此基础上辨证选用,以病为核心、以症为辅助治疗骨关节炎,形成独特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方法参考《临证指南医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收集的治疗木乘土的医案,筛选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木乘土医案55例,12例复诊,共70首方剂,涉及中药92种;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茯苓,占总方剂的41.43%;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叶桂治疗木乘土组方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