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医证名的英译大多停留在一定数量的静态研究层面,而证名是随着证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证名的动态组合现象往往被忽略。证素辨证是近年来中医诊断研究的热点,其对证名的动态形成具有一定的纲领作用。本文基于证素辨证方法,根据其“病位+病性”的证名组合方式,将证名划分为主谓宾结构、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四类,通过对证名组成和对应英译方法建立系统的翻译规律,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英译中合理处理证名动态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体现了“现象有真假之分”的哲学观点。真假问题贯穿于四诊和辨证中。如何辨别真假,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抓住疾病的本质,如何把握辨证核心观点,结合中医诊断学有关的知识点来进行阐述,以期辨清证候真假,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理物质在病理上也应有相应证候表现的中医理论出发,指出目前各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缺少“营卫辩证”、“精”辨证的内容。并按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补充了“营卫辨证”与“精”辩证的内容,完善中医辨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梁昊  周小青 《环球中医药》2012,(12):923-924
证素辨证开创了中医诊断学研究的新领域,是辨证方法的一次创新。证候→证素→证名,结构清晰,又符合中医辨证的基本原理。近几年,以证素为研究的论文成指数增长,说明其已得到了中医界的认可,并被中医科研和临床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证素辨证学部分内容尚待完善,今就其中的辨证计量权值精确性、症状的主次与轻重定量、不同系统疾病计量权值判定、否定症、证素组合成证型问题进行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以期让学科更加科学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谨从"明确教学对象及目的"、"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力"、"注重中医诊断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等3个方面,结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进行探讨。认为本学科双语教学的核心应该是用地道的英文传播地道的中医诊断学知识与技能。有志于本学科双语的专业人士,可借助网络平台走到一起,共同充实及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力。教师还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初步的中医诊断辨证思维能力,锻炼中医双语临证思维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辨证概述     
赵青树 《内蒙古中医药》1994,13(4):42-43,F003
辨证概述赵青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之证候,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辨证是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将疾病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一系列证候系统地进行叙述,作为...  相似文献   

7.
肖德馨 《中医杂志》1993,34(10):623-625
“证”字有证名、证型、证候、病证、辨证等多种名词术语,在诊断学上被广泛运用。80年代初,辨证论治的规律、体系,及病证规范化,就列为部、局级科研项目。中医脏腑辨证的研究,今年已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可见“证”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但“证”在古代文献中,最初当证状用,逐渐向“证名”演化。明清  相似文献   

8.
实验诊断学在微观辨证中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本身的微观、客观、定量等特性使其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作用愈发突显,不仅在辨潜证中不可替代,而且在证的本质研究、证的模型构建、证的微观分类及辨证分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实验诊断学指标是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依实验诊断学演绎而来的微观辨证成为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并促进全新辨证论治学的形成与微观辨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洁  张长法 《江苏中医》2000,21(5):38-39
总结分析近10年来有关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文献,认为存在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证名不规范;缺管系统的,整体水平的研究。其研究应该文献是:规范并统一证型赋予证名精确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临床进行大规模验证,以期建立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新的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证的研究被认为是中医的现代化进程关键和突破口。但文献报道的回顾综合表明,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关证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相反却出现了不同结论相互矛盾,大量研究处于低级的循环反复,甚至把中医辨证的研究引向了歧途。核心问题是偏离了中医辨证思维,忽略证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只有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证的基本特征,才能从本质上揭示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完善皮肤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使此标准形象化、客观化、标准化.方法在西医诊断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用皮肤电子镜及数据库软件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利用皮肤电子镜将典型证型拍摄、整理成图片库,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诊断体系.结论皮肤电子镜直观再现了皮肤病中医证型的内涵,使得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丰富了中医皮肤病诊断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我院2012-2013年对收治的30例面瘫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45岁,依据《中医诊断学》辩属风痰阻络证10例,风寒外袭证5例,气虚血瘀证10例,风热袭络证5例。1.2辨证施护[1]: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安静休息,严密观察面瘫的性质、鼻唇沟变浅的程度、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眼睑闭合的程  相似文献   

13.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0-2411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9127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比较,符合率9个占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提出"脾虚胃实证"。规范五行辨证六型的病位、病性、临床表现在脾胃病辨证分型中应用,共同构建自我诊疗特色,以带好弟子和提高诊病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辨证是中医诊断学方法之根本,八纲辨证是其总纲,辨别阴虚证是其中一则。本文试从分析阴虚证治中有关问题入手,谈及证与病的关系,然后对疾病概念问题进行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主动性,深刻理解脏腑辨证各证的概念、表现和证候分析,学会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动物模型的建造,并进行病例分析。 结果: 通过学生亲自进行动物模型的建造,使学生对中医证候的病因、病位、症状、病机等有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脏腑辨证和证候分析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医肾病证候研究现状,综合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及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整理肾病娃候信息。用证素辨证方法,识别肾病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明确中医肾病证候类型、证候名称及辨证要点,补充完善中医肾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APO,A1,APO,B100的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川  饶吉 《四川中医》1993,11(12):16-16
观察载脂蛋白APO、A1,APO、B100的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77例资料显示中医临床证型共十二类,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肝经实热,肝脾不和,痰热壅肺为主要证型。主要涉及心、肝、肾三脏。为中医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提供了微观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辨证是中医治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由于中医证型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辨证思路应从复杂的证型中,梳理出具有共性特征的"基础证型";同时又"不必悉具,但求一证",以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正确掌握中医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的筛选和证候标准的制定,为中医证型辨证确定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从而形成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探讨证候-证素-证名问关系,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