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男2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43-78)岁。肾盂癌55例,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输尿管下段肿瘤9例。其中输尿管下段肿瘤合并膀胱肿瘤1例。经尿道膀胱镜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引流肾盂尿,用电切镜针状电极距输尿管口周围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壁,分离出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拔除输尿管导管,电凝输尿管开口,使开口封闭,减少肿瘤细胞种植机会。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人路,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如果是肾盂癌或输尿管上段肿瘤,用腹腔镜分离钳可以将下段输尿管提拉出来,扩大套管切口,将肾输尿管全长完整取出,避免了下腹部开放切口;如果是下段输尿管肿瘤,则需下腹部行5-7cm切口,先取出。肾标本,再行输尿管下段切除术。结果:6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20(90-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40-500)ml,1例需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4(3-7)d,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8(7-15)d。拔除尿管后均行B超检查无膀胱漏尿。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6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18(3-38)个月。58例患者无瘤生存,3例死于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4例术后患膀胱肿瘤而行电切治疗。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手术安全易行,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可完整切除输尿管,对输尿管开口进行电凝封闭可减少肿瘤细胞种植。对肾盂癌及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可避免行下腹部开放切口的输尿管下段切除术,有效减少创伤,疗效可靠,无肿瘤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输尿管开口环切加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九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盂输尿管癌传统手术方式是肾输尿管全长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瓣切除 ,但需同时取腰部和腹部切口 ,手术创伤较大。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们对 9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采用先经尿道输尿管开口环形切开 ,再经腰部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9例。男 7例 ,女 2例。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 1岁。输尿管癌 3例 ,上、中、下段各 1例 ,肾盂癌5例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 1例。右侧 5例 ,左侧 4例。手术方式 :先用电切镜沿输尿管口周围环形切开直至显露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再取腰部切口 ,游离肾脏至肾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报道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34例,其中移行细胞癌31例,鳞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5~84岁,平均54.5岁。17例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例行患侧肾及输尿管部分切除术,4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术,1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及膀胱全切术。26例获随访,死亡8例。认为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本组5例存活5年以上者均为采取此术式患者。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切三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采用联合尿道电切镜、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患者 3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本组 3例 ,年龄 36~5 8岁。 2例肿瘤部位为肾盂、1例为输尿管上段 ,均为移行细胞癌。气管插管麻醉 ,截石位 ,尿道膀胱镜探查膀胱 ,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 ,用钩形电刀环形全层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及周围膀胱 ,游离输尿管壁内段 ,膀胱内留置2 2F双腔导尿管。将患者转为侧卧位 ,建立人工气腹。分别在脐与肋弓连线中外 1/ 3点和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 3点、腋后线与十二肋下缘交点置入套管和相应…  相似文献   

5.
上尿道移行细胞癌以往采用经腰部和下腹部切口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部分切除术 ,手术损伤大(切口分别为 30 cm长 ) ,术后恢复慢 (1 0~ 1 5d出院 )。我科于 2 0 0 0年 3月对 1例左输尿管占位病变、左肾积水、肾功能减退患者采用腹腔镜、尿道电切镜行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 ,效果良好。1 病例介绍男 ,33岁。因间隙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2年 ,于 2 0 0 0年 3月 1 8日入院。入院后行肾分泌造影和逆行造影 ,提示左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左肾积水、肾功能减退 ;尿脱落细胞检查发现移行上皮癌细胞 ;病理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移行上皮癌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误诊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被误诊误治等3例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83岁、69岁和71岁,均以血尿住院.本组例1、例2首次均以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多次行TURBt.例1曾在三个月前,在外院先后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和肾切除术、回肠膀胱术.例2在入院前,曾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例3以肾盂癌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在本院行尿细胞学检查和B超、IVP、CTU或MRI检查及膀胱镜检查,例1诊断为复发性膀胱癌术后,肾切除术后右输尿管残段癌,左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全身多发性转移.例2为复发性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右输尿管下端癌,多脏器转移,多器官衰竭.例3为右肾盂癌肾切除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例1给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例2给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例3行膀胱部分加输尿管残段切除术,BC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6年.例1、例2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脏器衰竭.例3无瘤生存6年健在.结论 提高对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认识,不能满足于单一器官肿瘤的诊断,不但要给予CT、MRI等检查,仍需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须行膀胱镜检查,尤其是复发性膀胱癌要警惕上尿路上皮癌同时存在的可能,以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腔内治疗(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患者的腔内治疗过程:19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中段2例,下段13例;肿瘤平均直径0.9cm,基底平均宽度0.5cm。19例患者中。13例行输尿管镜下电切除术,深达输尿管深肌层;6例位于输尿管膀胱壁段肿瘤患者行经尿道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切除肿瘤及输尿管开口周围1.0~1.5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膀胱深肌层。均烧灼肿瘤基底,其中17例术后放置双J管4~8周。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2.9min,平均出血量18ml,术后3天内拔除尿管出院。肿瘤分期分级:1例为TaG1,8例为T1G1,4例为T1G2,4例为T2aG2,2例为T2bG3。术后1周血Cr平均降低10.22mmol/L,BUN平均降低1.37mmol/L。随访4~67个月,无膀胱输尿管反流与肾积水,2例T2bG3患者分别于术后26个月、55个月输尿管局部肿瘤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镜下肿物电切除术,2例于术后3年继发同侧输尿管开口附近膀胱癌。结论:低级别、窄基底的输尿管癌可选择性的行ER,手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预后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 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 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 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出血量25~1 500 ml,平均163 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九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诊治体会。方法9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1~48个月出现间歇性血尿,通过B型超声波、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输尿管镜、逆行肾盂造影、CT及内窥镜下取材活检等,证实3例为肾盂肿瘤,2例为输尿管肿瘤,4例为膀胱肿瘤。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5例均采取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肿瘤患者中,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施行膀胱全切及移植肾切除术。有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次肿瘤切除术。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疗。结果9例患者11次手术均顺利,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在施行肿瘤切除术前后不需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论对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应慎重对待肾移植后出现血尿的患者,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 2 2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6 3岁。右侧 14例 ,左侧 2 1例 ,双侧 1例。 36例 (37侧 )均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 34例 (94 % ) ,随访时间 6个月~15年 ,死于输尿管癌转移和其他疾病各 6例 ,存活 2 2例。 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 1~ 5年局部或膀胱再发肿瘤。 结论 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下段输尿管癌 ,主张先行下段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作肾切除 ,可减少或避免挤压所致癌细胞膀胱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自体肾移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优点。方法:对9例输尿管癌患者行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切除输尿管癌上方3cm正常输尿管及下方输尿管全长.并做膀胱输尿管入口处的袖套状切除术;患侧肾行同侧髂窝肾移植、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结果:9例输尿管癌包括T34例和T24例中.各有1例膀胱癌复发,其余无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其生存率1年为100%,2年为88.8%.5年为66.7%。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输尿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等同于传统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包括膀胱袖套状切除).对于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也是个好的手术方式,为以往不能行保留肾功能的高分期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输尿管癌患者争取到手术机会。为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保肾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并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7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经同侧下腹斜切口切除输尿管肿瘤或下段输尿管并行膀胱袖套状切除,完整取出切除的肾输尿管标本.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结果:手术时间210~24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术后8 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1.5年,1例肿瘤局部复发伴肝脏转移,其余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并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22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TVU检查、膀胱镜、RCP检查及CT扫描得到确诊。结果 临床检查显示,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常见症状为血尿。14例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输尿管周围的部分膀胱壁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术后发生膀胱癌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血尿患应考虑到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掌握适应证,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患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2年1月,对21例UUT—UC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先经尿道行输尿管口电切使输尿管与膀胱完全脱离,后腹腔镜下行肾及上段输尿管的游离和切除,取标本同时游离中下段输尿管以完成全程输尿管的切除。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60~180ml,平均1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4d,平均9.5d。病理检查均为UUT—UC,其中肾盂癌15例,输尿管癌6例,20例T1-2N0M0,1例T3N0M0。21例随访4~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手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治疗低级别肾盂癌和上段输尿管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异位开口52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 5 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 2例患者B超检查 37例 ,IVU检查 4 5例 ,CT检查 8例 ,膀胱镜检逆行插管造影检查 18例。联合以上方法于术前确诊 4 9例 (94 .0 % )。 2 8例 (5 3.8% )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12例 (2 3.0 % )行单侧肾脏切除术 ,9例 (17.3% )行上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术 ,1例行异位输尿管口囊肿单纯切开术。 4 2例随访 6个月~ 10年 (平均 3年 ) ,疗效满意。 结论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联合影像学检查 ,大多数输尿管异位开口可于术前确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上半肾和输尿管切除术及单侧肾脏切除术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一期行后腹腔镜双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1月对8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行腹腔镜下双侧一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先取左侧卧位,后腹腔镜下游离右侧肾及输尿管,输尿管远端用钛夹夹闭;改为右侧卧位后同法处理左侧肾及输尿管;然后取截石位,经尿道用电切镜袖状切除双侧输尿管膀胱膀胱壁内段;最后取下腹正中6 cm切口取出标本。结果 8例均行后腹腔镜双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其中1例因膀胱内发现肿物同时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46.9±105.4)min(230~574 min);术中出血量(162.5±102.6)ml(100~400 ml),均无输血;住院时间(18.3±5.7)d(12~49 d)。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此2例中有1例合并膀胱癌。8例随访(22.6±14.2)月(6~49个月),其中1年6例,均存活,1例膀胱癌复发相继行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原肾肾盂癌或输尿管癌一期行后腹腔镜双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1990至 2 0 0 1年我们收治肾盂或输尿管癌根治术后对侧输尿管再发癌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例。男 2例 ,女1例。年龄 5 3~ 6 5岁 ,平均 5 9岁。患者均有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左输尿管移行细胞癌 2例 ,左肾盂癌 1例。 3例均在硬外麻醉下行患侧肾根治性切除术 ,切除肾、输尿管全长及患侧输尿管周围2cm之膀胱壁。分别于首次术后 2、9、15个月再发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入院。入院时查体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全身水肿、右侧腰部轻微叩击痛。B超、IVU示右肾重度积水 ,输尿管上段扩张 ,下段未显影 ;右逆行插管造影分别于右输尿管上段和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75例原发性肾盂及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治疗。分析术后出现的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强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应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要严密随访。本组肾输尿管全切者,膀胱再发癌的发病率为4.6%,而行肾及大部分输尿管切除者,输尿管残端癌发病率为40%,膀胱再发癌为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低分期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与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探讨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行膀胱袖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73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男3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45~87)岁.其中肾盂癌4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27例.根据术式分为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35例)和根治性肾切除组(38例).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肿瘤复发8例(22.9%),其中T1患者复发率20.0%(3/15);根治性肾切除组肿瘤复发8例(21.1%),其中T1患者复发率19.0%(4/21),2组总复发率和T1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19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4例(21.1%);1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4例(25.0%),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肾切除组27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3例(11.1%);11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5例(45.5%),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可不行膀胱袖状切除术,但肿瘤位于输尿管者应行膀胱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下段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肾旷置术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输尿管下段及膀胱部分切除肾旷置术治疗输尿管下段及输尿管管口周围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4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4例。男 2例 ,女 2例。年龄 60~ 80岁 ,平均 72岁。因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 3~ 6个月就诊。影像学及ECT检查提示患侧肾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 ,对侧肾形态和泌尿外科功能正常。膀胱镜检查均显示输尿管口周围有乳头状肿物或输尿管口有肿物突出。诊断为膀胱及输尿管下段肿瘤。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取耻骨上腹直肌外缘斜切口 ,术中探查证实输尿管下段有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