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出速度和程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按不同此例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随载体所占比例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原料药,且随载体比例增大而增加,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4最佳.结论: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有利于提高其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等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制备不同比例的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根据测定结果筛选出两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压片,并比较阿折地平固体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阿折地平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溶出,且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最优制备方法为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6,采用熔融法制备。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有效增加阿折地平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不同载体,不同溶剂和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同时采用XRD,DSC,ESEM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对多烯紫杉醇增溶的效果优于PVPk3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且溶出实验2 h时,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10:90)的累计溶出百分率接近于原料药的4倍;XRD,DSC、ESEM显示多烯紫杉醇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或分子状态存在;高、低剂量大鼠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和35.1%.结论 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制备了水飞蓟宾的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方法:选择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并进行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最后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水飞蓟宾在PVP中以无定型存在,在泊洛沙姆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在尿素中大部分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少量以分子状态存在。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载体的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最大,溶出速度最快。结论:泊洛沙姆是提高水飞蓟宾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5.
崔志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0):215-216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又名S-40)的熔合物(1:3)为载体,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0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增加葛根素溶出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热焓变化及溶出度改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难溶性氯诺昔康体外溶出速率。研究载体类型及药物-载体混合比例对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并根据:DSC测定结果考察各种混合物中氯诺蕾康热焓变化的特性。方法:分别以Poloxamer188、PVPK30和Gelucire 44/14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采用浆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根据DSC实测数据考察热焓变化特征。结果: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先后顺序为PXM,PVP,GLC,物体混合物顺序为PXM,GLC,PVP,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PVP和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常数增加。DSC圈谱表明,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氯诺昔康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和△H降低,当氯诺昔康的泊洛沙姆比例为1:10时,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结晶性的泊洛沙姆中,从而使其在体外具有最快的溶出速率。结论:载体类型及药物-载体比例影响氯谱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及热焓变化。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改善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药物的累积溶出速率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以1:9的比例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泊洛沙姆18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番茄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从而提高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溶剂法制备番茄红素固体分散体,应用光谱分析和DSC考察其分散特征,溶出度试验测定其体外溶出度,大鼠灌胃后测定其体内生物利用度,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Kinetica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番茄红素可能以分子复合物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且显著提高了番茄红素的溶出度,与市售番茄红素油混悬液为对照,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12.2±96.9)%。结论: 番茄红素-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溶出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硝苯地平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采用DTA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结论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比原料药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及其释药性能。方法:以水溶性聚合物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以热重、红外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优选得到大黄酸:泊洛沙姆188的最佳比例为1:5。导数热重法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大黄酸与泊洛沙姆188未发生化学反应;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其在30min内药物释放达90%左右。结论:大黄酸-泊洛沙姆188型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固体分散体,以期提高齐墩果酸的溶出度。方法?以纳米级碳酸钙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采用扫描电镜分析(SEM)、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表征,并对其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分析显示齐墩果酸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态存在,体外溶出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1∶2,w/w)60?min的累积溶出度达到83.30%,显著高于齐墩果酸原料药。结论?将纳米碳酸钙作为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能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桂利嗪-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桂利嗪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桂利嗪-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done,PVPk30)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桂利嗪-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水中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均高于原药,且载体加入量越大,溶出速率越快;比例相同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桂利嗪-PVPk30固体分散体能加速体外溶出度和增大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缬沙坦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体中缬沙坦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方法以PEG6000为水溶性载体,泊洛沙姆188(F68)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缬沙坦固体分散体。以乙腈水醋酸(60∶40∶0.1)为流动相,采用RP-HPLC法测定固体分散体中缬纱坦的含量。结果缬沙坦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缬沙坦在1.0~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6),日内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5%~1.36%(n=5),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54%~1.50%(n=5),回收率为99.68%~101.00%(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缬沙坦-PEG6000固体分散体中缬沙坦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并评价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制剂。方法:以Poloxamer407、Poloxamer188、HPMC为凝胶剂基质制备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采用倒置法测定载药凝胶的胶凝温度,用超声波粘度计测定载药凝胶的粘度,并考察其稳定性和溶蚀时间。结果:所制备的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胶凝化温度为30.3℃,凝胶粘度为540mPa.s,凝胶在25℃和35℃下稳定,且体外溶蚀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制备的异烟肼-链霉素原位凝胶,其性质稳定,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