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干细胞特征。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通过鉴定确为神经干细胞,并经过分化鉴定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大胚龄人胚脑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采用高—低密度培养、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从13周龄胚脑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和少校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 高—低密度培养法能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大胚龄入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s)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为NSCs移植提供细胞源.方法:取4月龄(±15 天)正常孕妇水囊引产胎儿大脑纹状体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同时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bFGF和B27培养基中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并出现少量细胞分化.单细胞培养4天即开始分裂,同时伴有个别细胞分化;出现大量神经球一般为15天;分化的细胞在30天开始分解,50天左右基本消失.细胞培养3个月(每月补液1次)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单细胞克隆可连续传代10次,仍具增殖分化能力.液氮冻存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单细胞克隆传代增殖的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呈阳性结果,证实其胚胎源性.结论:采用bFGF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并有少量分化,细胞体外培养3个月、克隆连续传代10次情况下的细胞仍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 (NSCs)实验室分离、培养方法 ,为NSCs移植提供细胞源。方法 :取 4月龄 (± 15天 )正常孕妇水囊引产胎儿大脑纹状体区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 ,培养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B2 7的无血清培养基 ;同时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来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bFGF和B2 7培养基中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 ,并出现少量细胞分化。单细胞培养 4天即开始分裂 ,同时伴有个别细胞分化 ;出现大量神经球一般为 15天 ;分化的细胞在 3 0天开始分解 ,5 0天左右基本消失。细胞培养 3个月 (每月补液 1次 )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单细胞克隆可连续传代 10次 ,仍具增殖分化能力。液氮冻存 6个月的细胞复苏后仍具增殖分化能力。单细胞克隆传代增殖的细胞球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 ,呈阳性结果 ,证实其胚胎源性。结论 :采用bFGF和B2 7的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神经干细胞连续稳定增殖 ,并有少量分化 ,细胞体外培养 3个月、克隆连续传代 10次情况下的细胞仍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取材于成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分化。方法成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细胞,根据其高黏附特性体外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在体外诱导使其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并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贴壁生长,表型相对均一,表面标志为CD90、CD44、CD147阳性;而CD34、CD38、CD45、CD14、HLA-DR阴性。体外诱导后可以得到表达nestin(神经干细胞标志物)、GFAP(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和Rhodopsin(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阳性的细胞。结论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大脑N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采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标记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体(神经元β-微管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鉴定NSCs向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从胎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并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在血清诱导下,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2种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原,NSCs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43.70±8.55)%和(23.00±3.69)%。结论:从胎鼠大脑皮质分离出的细胞可获得呈集落样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能表达NSCs的特异性抗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清晰地观察到培养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探索新的成年神经干细胞种子来源。方法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嗅球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的表达。结果从成年大鼠嗅球能够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呈Nestin和SOX2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1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成年大鼠嗅球存在神经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培养、增殖、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新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共同的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由胚胎早期室管膜上皮细胞产生并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被称为多潜能神经干细胞。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如:海马、皮层脑室区、嗅脑、小脑半球等。关于神经系统的起源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从孕15d胎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脑组织中获取NSCs,在含有B27、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5%胎牛血清培养液诱导NSCs分化。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NSCs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形成大量的神经球。经3-5代传代的细胞生长稳定。经巢蛋白染色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经胎牛血清培养液贴壁培养后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半乳糖脑苷脂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 从孕15d胎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分离出的N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其在5%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毛囊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皮脂腺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艺  杨恬  张晔  余瑾 《中国新医药》2004,3(9):23-25
目的探讨毛囊干细胞向皮脂腺分化的可塑型。方法结合一步消化法和显微分离技术培养来自于毛囊隆突区细胞,经体外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EMA及K19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其生长期可达两周以上;光镜下表现出原始细胞形态特征,能强表达K19和β1-integrin,诱导一周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出现少量脂滴,EMA表达阳性,而K19不表达。结论体外诱导条件下,毛囊干细胞具有向皮脂腺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是否有诱导迁移的作用。方法①从新生1~2dSD大鼠脑皮层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及其增殖能力鉴定。②胶质瘤细胞与神经干细胞限定区域联合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所获得神经细胞球Nestin染色阳性,传代神经细胞球抗BrdU染色阳性。②可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球周围长出细胞突起,在靠近胶质瘤细胞的一侧,细胞突起的密度及长度均大于其他方向上的突起并且可见部分干细胞向胶质瘤细胞方向的移动。结论胶质瘤细胞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有诱导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药物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申丽红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3,38(10):735-738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观察药物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并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观察黄皮酰胺、丹酚酸A及人参皂苷Rg1等对第2代神经球细胞状态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神经细胞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特性;MTT和液闪结果则表明,上述3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和/或增殖活性。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对干细胞存活和增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GM-1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分别培养于基础培养液(阴性对照组) ,加入三种不同剂量GM—1(实验组)及含有b FGF(阳性对照组)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采用神经干细胞球直接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3个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较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贴壁培养细胞分化发现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GM—1对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AIM: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 a pleiotropic cytokine,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maintenance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In this current work,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he LIF signaling pathway in embryonic stem (ES) cell differentiation to a neural fate. METHODS: In the presence of LIF (1000 U/mL), the production of neuronal cells derived from embryoid bodies (EB) was tested under various culture conditions. Inhibition of the LIF pathway was examined with specific inhibitors. The effects of cell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on neural differentiation were examined. ES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three-germ layers was compared. RESULTS: Under various culture conditions,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was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LIF. Blocking the LIF-activated STAT3 signaling pathway with specific inhibitors abolished th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whereas inhibition of the LIF-activated MEK signaling pathway impair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toward a glial fate. LIF suppressed cell apoptosis and promoted cell proliferation during ES cell differentiation. LIF inhibit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to both mesoderm and extraembryonic endoderm fates, but enhanced the determination of neural progenitor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IF plays a positive role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into neuronal cel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PDMP处理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通过神经球直径大小和数量、细胞计数、MTT分析和诱导分化实验,评价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经DPDMP处理后培养的神经球减小,细胞计数和MTT分析都表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较高DPDMP浓度可导致神经干细胞死亡;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也明显减弱,分化的细胞数较少,但仍可诱导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并可减弱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大鼠脑脊液对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大鼠脑脊液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生存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脑缺血大鼠脑脊液加入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液中,观察神经干细胞存活及贴壁细胞团的分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悬浮培养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贴壁培养细胞分化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脑缺血大鼠脑脊液可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并且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余静 《安徽医药》2010,14(4):419-423
目的本研究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于体外分离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ENSCs)生长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孕15dSD大鼠(E15 d SD Rattus)海马回ENSCs,采用不同组合成分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ENSCs,利用MTF法检测其对于E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采用不同组合成分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ENSCs,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ENSCs及atRA对于其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atRA^+组、atRA^-组和DMSO组均出现ENSCs的增殖效果,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的增殖现象,其中atRA^-组最明显,DMSO组次之,atRA^+组最弱。AtRA^+组与atRA^-的ENSCs经过诱导分化后产生的神经细胞类型有较明显差异,并且atRA组处理产生的神经元是对照组的3倍左右。结论atRA能够抑制ENSCs的增殖,并且抵消神经生长因子对于ENSCs的促进有丝分裂作用,atRA还可以促进ENSCs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新生24 h大鼠的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后进行无血清条件培养;用CCK-8试剂盒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胍丁胺的作用。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可以持续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神经球);胍丁胺1、10μmol.L-1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促增殖作用可以被依法克生所抑制。结论胍丁胺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可能与咪唑啉Ⅰ(I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