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Af)为最多见,二尖瓣病变合并心力衰竭几乎都伴有Af。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逐年下降。而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此外也可能与近年来流行的链球菌菌株发生了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9例与对照组1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等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OD水平均升高、心功能等级均下降,观察组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SOD水平与心功能等级,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在我国得以推广。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即将导管经皮外周静脉穿刺心房间隔送入左心房 ,到达二尖瓣 ,利用球囊加压充盈产生臌力 ,使二尖瓣粘连处部分或完全分离 ,狭窄的瓣口得以扩张。1 资料与方法1 1 心脏功能 心功能Ⅱ、Ⅲ级(NYHA)为理想适应症。心功能Ⅳ级尤其是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有左、右心衰竭或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病变 ,经内科治疗难以控制 ,外科手术危险性很大的患者尽快行PBMV ,可使病情迅速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 ,操作…  相似文献   

4.
<正>谈到高血压药物治疗优化组合的当今观点,应该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高血压药物联合方案的优化。从病理生理方面考虑,存在着多种血压异常升高的机制,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通常以一种机制为主,但会同时并存另外数种血压升高机制。如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以动脉硬化、高钠高容量性高血压为主,但也会并存交感神经激活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现象。每一类降压药通常针对一种升压机制,故临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o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心脏四个瓣膜受累情况与其所承受负荷有关,一般以二尖瓣病变最常见,主动脉瓣病变较少见。妊娠并发心脏病是产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治疗和监测,对孕妇及胎儿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妊娠合并心脏病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妊娠心悸”的范畴,中医将其分为虚实两类证型。虚证包括心气虚、心阳虚、气血虚;实证则主要为心血瘀阻。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中铁十七局医院2000年-2005年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心功能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病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尽管近几年来其发生率逐渐下降.但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且常危及胎儿。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妊娠期心脏病的70%,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占2/3,其次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病变,单纯主动脉瓣病变者则少见。1.妊娠合并风心病的危险性:二尖瓣狭窄时,由于左房至左室血流受阻,使心排血量(CO)下降、左房压上升、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内压相继增高,发生肺淤血,最终导致肺动脉压增高、右室肥大扩张和右心衰竭。由于左房压力上升,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较易发生。此时心率明显增速,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病变患者72例.实施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69例恢复满意。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实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适宜的瓣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病因合并瓣膜损害,心房颤动或心内膜炎等,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均发生改变,导致心腔、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进人并嵌顿于外周动脉或肺动脉,造成血流中断,组织缺血、坏死或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外科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二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置换1例.合并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7例用左乳内动脉做血管桥,二支病变中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做血管桥,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左桡动脉做血管桥.结果 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9 h,平均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2.6天,出院前行超声检查心功能,射血分数上升0%~20%.发生呼吸功能不全3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出血再次开胸1例,经治疗均好转.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心功能,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心肌保护良好,是提高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06-2010-02期间对13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病死率7.69%。术后不同程度低心排血量6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13例心包病理检查均为风湿性。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Ⅰ~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和心包剥除手术,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处理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自60年代中期以来,对风湿热和风心病是由甲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机理有进一步阐明,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据Ofek等报告,链球菌荚膜下部分含有两种物质,即脂壁质酸和M蛋白。M蛋白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一般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本文仅就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医中药治疗法则作一概述。古代中医著作中,虽无心力衰竭一词,但有类似心力衰竭症候的记载,分别属于心悸、怔忡、喘咳、水肿等篇章以及心痹病中。其对心肾阳衰、水湿不化的描述,即类似现  相似文献   

14.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自60年代中期以来,对风湿热和风心病是由甲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机理有进一步阐明,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据Ofek等报告,链球菌荚膜下部分含有两种物质,即脂壁质酸和M蛋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积极开展风湿热防治工作,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发病率有显著下降,但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风心病的临床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从我们对30年来在我校内科住院死亡并经尸检且有资料可查的114例,进行临床诊断和尸检诊断对照分析,说明:临床诊断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38例,其中重症瓣膜置换4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曲美他嗪与卡维地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26例与对照组1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曲美他嗪与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卡维地洛进行治疗。治疗5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SBP、DBP、HR均低于对照,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与卡维地洛,可有效提高疗效,且该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下称IE)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多累及主动脉瓣,其次是二尖瓣及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右心瓣膜及室壁受累者少见。患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本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4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 mm Hg)患者的临床资料。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中、术后肺动脉压及阻力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门诊随访评估患者心功能。结果 74例(8.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43.2%),年龄26~72岁,平均(48.6±16.4)岁,病程22.3±9.6年(16~35年),术中死亡6例(8.1%),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后即刻和24 h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心脏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内径明显缩小[(53.2±12.4)mm比(76.5±19.6)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4.7%±8.9%)比(46.3%±7.8%),P0.01]。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亚组分析发现,高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压力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患者的术后早期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下降,心脏指数无明显增加,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22.3%比3.6%,P0.001]。但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88.2±13.6)mm Hg比(52.1±8.7)mm Hg,P0.01],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短期预后。但高肺动脉压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高,需加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心脏病15年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风心病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分类统计1985-1999年在我科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等。结果:该病占心内科平均年总住院率的6.9%(582/8412);以青壮年居多,占71.1%;农民发病率最高为44%(256/582)。风心病15年间总死亡率为7.9%,死亡原因以泵衰竭为主,其次为猝死。结论:重视风湿热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是降低风心病发病率的关键,防治重点在农村。心瓣膜病一旦发生,应积极动员作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