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萍  陈日新  刘金香  田宁 《中国针灸》2006,26(11):801-80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分别用3Hz、20Hz、100Hz3种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主频功率(PDP)和总功率(PTP)。结果:红霉素可使家兔胃电PDP和PTP明显增高(P<0·001);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PDP及PTP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PDP的影响3种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PTP的影响20Hz电针疗效明显优于3Hz电针组(P<0·05),但与100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而且不同频率电针对胃电的调整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电针对实验性癫痫的抑制效应,探索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最佳电针条件.方法:在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以诱导急性实验性癫痫.造模30分钟后,以1 mA/100 Hz和1 mA/10 Hz电针分别在水沟 大椎、筋缩 腰奇、内关 曲池、丰隆 涌泉四组穴位施治,以Racine行为学评分和脑电记录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表明:除1 mA/10 Hz电针内关 曲池外,低频(10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均可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和对照组比较尸<0.05或0.01);2)在低频电针(10 Hz)治疗组中,丰隆 涌泉穴位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穴位组(P<0.05或0.01);3)高频电针(100 Hz)治疗组中,不同穴位之间的疗效差异不明显;4)总体而言,除筋缩 腰奇穴位组外,高频电针(100Hz)的治疗效果优于低频电针(10 Hz)(P<0.05或0.01).与此同时,脑电图记录也显示出电针具有降低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频率和幅度等的作用.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实验性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其效应与电针参数和穴位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穴位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选择低频电针频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kg,随机选10只做正常对照组,其余家兔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左冠状动脉旋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频(2 Hz)电针组、高频(100Hz)电针组和混频(2/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兴奋性降低,与正常组家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电针后即刻及停针15min时,心交感神经电活动显著增强,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及混频电针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以低频电针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而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均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且存在相对特异性,以低频电针组提高心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频率及艾灸对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3 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艾灸组,每组20只。通过静脉注射25μg/kg的乌头碱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电针组分别予3Hz、20Hz、100Hz 3种频率电针刺激"内关"穴,艾灸组予艾条灸"内关"穴。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心电,以心律失常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为观察指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结果:5组间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Hz、100Hz这2种频率的电针能缩短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0Hz电针组与3Hz电针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60min后5组家兔hs-CRP值均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01),而20 Hz电针组给药后60min hs-CRP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高两种频率的电针均能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以20Hz的电针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频率电针对荷瘤小鼠脑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荷瘤小鼠脑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癌性疼痛的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于小鼠皮下建立肿瘤小鼠模型,用电针仪对荷瘤小鼠耳穴进行不同频率刺激并与正常小鼠对照,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电针后小鼠脑β-EP含量。结果:(1)正常小鼠脑β-EP含量比荷瘤未电针小鼠低,P<0.05;(2)2Hz、20Hz、100Hz、疏密波4种不同频率电针组小鼠脑β-EP含量与荷瘤未电针小鼠组相比较,P<0.05,疏密波组小鼠脑β-EP含量最高,且与2Hz、20Hz、100Hz 3种固定频率电针组相比较,P<0.05;(3)2Hz、20Hz、100Hz 3种固定频率的电针小鼠脑β-EP含量相互之间P<0.05。结论:(1)荷瘤小鼠脑β-EP含量比正常小鼠脑β-EP含量高;(2)不同频率电针均可增高小鼠脑β-EP含量,疏密波组小鼠脑β-EP含量最高;(3)2Hz、20Hz、100Hz 3组中,随着频率增高小鼠脑β-EP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镡丽霞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7,29(10):921-92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妇女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Digitrapper双电极胃电图(EGG)记录仪记录31例单纯性肥胖妇女电针治疗前、后餐前和餐后胃电活动。结果①空腹状态下,电针治疗后肥胖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显著高于治疗前(71.53±16.31与54.42±13.70比较,P<0.05);胃动过缓百分比(B%)显著低于治疗前(10.46±4.86与15.07±6.86比较,P<0.05);无节律百分比显著(AR%)低于治疗前(4.65±3.04与10.60±4.70比较,P<0.05)。②进餐后,电针治疗后肥胖组N%显著高于治疗前(65.24±18.63与52.29±15.57比较,P<0.05);主功率(DP)和胃动过速百分比(T%)显著低于治疗前(31.04±5.25与37.50±6.86比较,P<0.01;11.84±5.78与18.98±10.52比较,P<0.05)。③治疗后餐后功率增加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餐后、餐前功率比(P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电针治疗后肥胖者空腹及餐后胃电节律异常得到改善,且餐后胃电主功率下降,电针治疗通过影响胃电活动改善胃动力,胃动力亢进得到纠正,达到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健康家兔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损毁SCN对电针调节胃电的影响,探讨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目的:研究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在6个时段内观察损毁SCN前后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结果:健康家兔胃电频率的峰值在13时,谷值在17时,振幅的峰值在09时,谷值在21时,针刺可降低频率和振幅的峰值,升高二者的谷值;损毁SCN后,胃电频率的峰值在01时,谷值在05时和21时,振幅峰值在09时,谷值在05时,针刺只能降低频率和升高振幅.结论:健康家兔的胃电存在昼夜节律,受SCN调控;针刺能双向调节胃电,SCN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红霉素引起家兔胃肠电紊乱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只家兔记录胃结肠肌电活动。静脉注射红霉素建立胃肠道紊乱模型。研究电针对胃肠电活动的调整效应,观察切除膈下迷走神经后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空腹正常家兔胃电频率4.47±1.23cpm,幅值1.90±0.27mV。近端结肠电频率为8.33经±2.61cpm,幅值0.51±0.12mV,远端结肠电频率为674±2.68cpm,幅值0.35±0.1mV。注射红霉素(7mg/kg)后经3.8±1.4min潜伏期,持续36.5±4.5min的胃结肠电频率、幅值增高,出现巨大收缩波。电针足三里后可使胃肠电频率幅值下降,潜伏期和持续期缩短,离散度减小,降低巨大收缩波出现。切除迷走神经后电针效应不明显,胃肠电更为紊乱,说明迷走神经在针刺调整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影响,研究电针同名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随机选择8只家兔作为正常组,余家兔经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 U/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太溪"组和非经穴组,每组8只。各电针组刺激电流为1.1 mA,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10 min,进行电针治疗。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各组家兔30 min内心率和交感神经活动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心率明显下降、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一过性增多后急剧减少,与正常组家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停针即刻,"神门"组家兔的心率和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太溪"组及非经穴组家兔心率和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在20 min时刻,"神门"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频率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家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溪"组与非经穴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频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调整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电针心经原穴"神门"的调整效应优于其同名经原穴"太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以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选用大椎穴、命门穴作为治疗穴位,通过测定脊髓中的MDA和SOD含量变化,从而确定对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最有帮助的电针频率.结果:(1)针刺大椎、命门穴后,各针刺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水平接近(P>0.05);在100 Hz针刺组MDA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1).(2)针刺大椎、命门穴后,各针刺组SO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模型组相比,100 Hz针刺组差异显著(P<0.05);100 Hz针刺组SOD含量上升最为明显.结论:3种频率电针均能降低MDA水平及提高SOD活性,从而降低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这3个治疗频率中,100 Hz针刺频率对于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0只。采用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对损伤指数(LI)、胃粘膜血流量(GMBF)、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胃粘膜损伤模型存在GMBF下降、LI升高、血清NO下降及血浆ET升高。电针“足三里”后可使NO回升,ET回降,GMBF亦明显增加,LI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中NO、ET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针足三里对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兔胃粘膜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以胃粘膜损伤指数为评定指标,均与足三里旁非穴点进行比较。结果:电针足三里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与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足三里与胃密切相关,并具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低频,中频和高频组(2Hz组、15Hz组、100Hz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 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 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 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15.
将16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在其腰背部植同种异体皮片3块。电针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在足三里、三阴交穴处电针30分钟,对照组则只针不通电,连续10天。结果:电针组比对照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P<O.01),移植皮片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可以认为,电针疗法是调节移植免疫排异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胃缺血再灌注大鼠足三里穴,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状态胃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组、胃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电针刺激病理模型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前后3组胃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正常组大鼠的有显著升高(P<0.01);(2)电针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对照组的均有所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3)电针组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在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胃黏膜组织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E选择素表达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电针对血中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探讨电针保护胃黏膜的时效关系。方法:将动物随机分组、制备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其后行电针足三里干预,在电针前及电针后7个时刻分别取材,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浆中内皮素(E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OD、MDA时间-均值曲线趋势改变比较明显,相同时段的变化基本同步。NOS、ET时间-均值曲线趋势有所改变,曲线比较平稳,NOS略微上升,ET略微下降,随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保护时存在着时间效应关系;电针可使SOD、NOS的表达提高,MDA、ET的表达降低,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胃肠道毒物的清除作用。方法: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6例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规范给予综合治疗,电刺激组在首次彻底洗胃后胃管内注入甘露醇导泻和药用炭片吸附毒物前,配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仅常规应用导泻剂和吸附剂。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彻底洗胃后胃管内注入导泻剂所致的呕吐发生率,应用导泻剂后首次大便时间和排出黑便时间,患者阿托品使用总量,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出黑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阿托品使用总量比较,电刺激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可降低呕吐发生率,增强导泻效果,促使胃肠道内毒物尽快排出,减少住院期间阿托品使用总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