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调查流动采血车医务人员手细菌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对流动采血车医务人员手消毒后工作状态下未戴手套及戴手套的手指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未戴手套操作时,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后勤人员、体检人员的手平均菌落数分别为4.20、7.30、8.60、10.50 CFU/cm2,手合格率分别为82.72%、64.17%、52.26%、45.33%;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0%、2.08%、0.00%、0.00%。采血人员和检验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手(于手套上采样)平均菌落数分别上升至6.80 CFU/cm2和12.60 CFU/cm2,检验人员手HBsAg污染率上升至9.38%。提示流动采血车医务人员手细菌污染严重,戴手套操作时手消毒不规范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常规消毒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胃镜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清除情况。方法检测2014年12月1-31日于某院行胃镜检查的HBsAg阳性患者使用后的胃镜,根据检查时患者有无黏膜损伤分为黏膜损伤组和黏膜完整组,分别于初洗前、初洗后、消毒后进行3次采样,进行HBsAg、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黏膜损伤组胃镜初洗前HBsAg检测阳性率为93.33%(28/30)、HBV DNA定量检测阳性率为53.33%(16/30),黏膜完整组初洗前HBsAg 定量检测阳性率为80.00%(24/30)、HBV DNA定量检测阳性率为20.00%(6/30);初洗前两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洗后仅黏膜损伤组HBsAg阳性2例(6.67%),余均为阴性;消毒后两组HBsAg与HB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BsAg阳性患者使用后的胃镜可以通过规范的常规清洗和消毒达到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手套不能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传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用手套阻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用手套阻止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结果 HBV经过单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5 ID/ml;经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6 ID/ml;HBsAg阳性、HBsAg阴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传染性分别是0~109、0~104、102~109和0~106 ID/ml;分别有19.2%、0、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感染阈值,为手术中的传染源;76.7%的HBsAg阳性和80.8%的HBeAg阳性传染源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为103 ID/ml;HBeAg阴性传染源有50.0%达到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但传染性仅为临界水平.结论在手术中,单层手套只能消除HBsAg阴性血液的传染性,双层手套虽能阻止HBeAg阴性血液传染,但对大部分HBeAg阳性血液防护无效.  相似文献   

4.
高凤玉  明儒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0-186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转归及家庭成员感染HBV的情况。方法 2009年12月对HBsAg阳性人群(16例)及家庭成员进行HBsAg检测,阳性人员再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HBV标志物检测、临床检查以及B超检查,对HBsAg阳性人员进行分类诊断。结果共检测44份血清,其中HBsAg阳性16份(仍为2006年HBsAg阳性者)其余家庭成员HBsAg均阴性。3年内HBsAg阳转阴率为0,仅携带HBsAg者4例(25.0%),慢性肝炎病人为10例(62.5%),脂肪肝(轻度)2例,肝硬化为0,无转为肝细胞癌(HCC)者,感染乙肝病毒又感染丙肝病毒的1例。结论 HBsAg阳性者转阴的概率很小,应定期进行查体和继续关注其密切接触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体外培养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高病毒载量的HBV阳性血清感染BeWo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感染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内以及上清液中HBV DNA量;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感染后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量;应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0 h HBV DNA量最高;传代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在1~3代为阳性,但量逐渐降低,4代后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eAg量均为阴性;1~3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感染BeWo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表达;BeWo细胞可用于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舟山市近洋船员HBsAg携带者的感染状况,掌握其本底资料,制定相应的乙肝防治对策。方法:对437例HBsAg阳性的舟山籍近洋船员的血清采用乙肝二对半、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相关性检测。结果:共出现7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最常见的为1、2、3号模式。其中1号大三阳为强传染性模式,占总模式的24.94%(109/437);与HBV DNA阳性吻合率为97.24%(106/109),肝功能异常吻合率为62.38%(68/109)。而3号小三阳模式为HBV的主要感染模式,占总模式的61.10%(267/437);其与HBV DNA阳性及肝功能异常检出吻合率分别为41.20%(110/267)和23.97%(64/267)。结论:结果表明,近洋船员中1号模式传染性间接指标与传染性直接指标呈高度吻合,与肝功能关系伴随密切;而3号模式HBV DNA阳性率与肝功能异常率虽明显低于1号模式的检出率,但由于HBV突变株的存在,其HBV复制并非完全终止。此外2、4、6号模式携带者,同样是传播HBV的潜在危险传染源。因此,近洋船员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携带者,最好增加HBV DNA载量相关性检测,以观察血清HBV DNA动态变化及提供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同时建议海事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近洋船员现有传染病的监测项目及对HBV感染者的重点管理,是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情况。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观察单层、双层手套对HBV的防护效果。结果HBV经单层、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分别为105ID.mL-1和106ID.mL-1;HBsAg阳性、HBsAg阴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3.7%、9.0%、100.0%和67.2%,传染性分别是0~109、0~104、102~109和0~106ID.mL-1,分别有19.2%、0.0%、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有80.0%HBeAg阳性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域值,均为手术中的传染源。结论HBsAg阴性者都不能,而阳性者绝大部分不能成为手术中的HBV传染源;HBeAg阴性者几乎都不能,而阳性者绝大部分都能成为手术中的HBV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6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根据HBV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及前S1抗原,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g(+)+HBcAb(+)、HBsAg(+)六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67%、68.75%、65.92%、29.41%、74.71%、11.76%;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94%、75.00%、67.71%、35.29%、78.16%、21.43%.HBeAg阳性患者中,PreSl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47%、91.58%;HBeAg阴性患者中,PreSl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4.22%、6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病毒存在、复制、传染的标志物。HBV标志物和PreSl抗原及HBV—DNA联合检测,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科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感染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工作结束后洗手依从性为95.0%,在检验人员手部佩戴饰物,均培养出致病微生物。结论准确地评估和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手卫生不仅仅只是针对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的手卫生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郑善英  李爱芹 《现代保健》2010,(33):153-154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液中病毒标志物(HBV M)和乳汁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为乙肝产妇产后哺乳提供安全性指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液中HBV 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乳汁中HBV DNA含量情况.结果 113例病毒携带产妇中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56例,占49.6%;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37例,占32.7%;HBsAg(+)、HBeAg(+)9例,占8.0%;HBsAg(+)、抗HBc(+)11例,占9.7%.分别对以上乳汁作HBV DNA检测,发现大三阳组和HBsAg(+)、HBeAg(+)组HBV DNA阳性率高达87.5%和88.9%,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乙肝携带产妇乳汁具有一定的传染危险性,应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传染源替代指标的优缺点。方法在测定HBsAg携带者病毒浓度和经手术传染感染阈值的基础上,分析以HBsAg为传染源替代指标的优缺点。结果 9.0%HBsAg阴性者HBVDNA阳性,传染性在0~104ID/ml;73.7%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传染性在0~109ID/ml;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HBsAg阴性者病毒浓度都在感染阈值之下,单层手套可使80.8%HB-sAg阳性者的传染性消失,双层手套可使另外4.5%传染性消失,剩余14.7%仍具有传染性,其病毒浓度高出感染低限1000倍。结论 HBsAg监控法对手术中HBV传染源的筛查效果很好,但控制HBV经手术传染的效果较差。而且不是最经济的防护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区设计siRNA,观察其对HBV表面抗原、e抗原分泌和HBVDNA复制的影响。方法靶向HBV基因区S、C、X的siRNA分别转染可稳定分泌HBV颗粒的HepG2.2.15细胞,转染后72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Real-timePCR定量检测HBVDNA拷贝数。结果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其中S区siRNA对HBsAg呈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1.88%(P﹤0.01),对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为24.85%(P﹤0.05),对HBVDNA的抑制率为63.07%(P﹤0.01);C区siRNA对HBeAg和HBVDNA抑制作用较强,分别为54.77%(P﹤0.01)和76.97%(P﹤0.01),但对HBsAg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X区siRNA对HBsAg和HBeAg、HBVDNA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83%(P﹤0.01)、34.85%(P﹤0.01)和70.31%(P﹤0.01)。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对HBsAg、HBeAg、HBVD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剂量效应,而无关序列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复制和表达几乎无干扰作用(P﹥0.05)。结论靶向HBVC、S、X基因区的siRNA可特异、高效、稳定地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为应用RNA干扰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阈值。为建立其监控方法以及评价该方法的防护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992例手术患者的HBsAg和HBeAg.套式PCR法检测156例HBsAg阳性和100例阴性者的HBVDNA。套式PCR极量稀释法检测HBVDNA阳性者的感染剂量,缝针刺伤接种模拟试验法检测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结果HBsAg阳性和阴性、HBeAg阳性和阴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9.0%、100.0%和67.2%:其传染性范围分别在0—109ID/ml和0~104ID/ml、102-109ID!ml和0~106ID/ml。缝针刺伤单层手套传播HBV的感染阈值为手术传播的基本阈值,其值是105ID/Ⅱd,HBsAg阴性HBV携带者都不能成为传染源;保护手术患者的感染闽值是103ID/ml,68.6%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15.2%HBeAg阴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保护外科医生的感染阂值是108.5ID!ml,所有HBeAg阴性者和99.4%HBsAg阳性者不能成为传染源。结论围术期保护医生或患者的HBV感染阈值不同.使用的防护措施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是否相同。方法在HBsAg携带者传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上,比较医、患双方HBV医院感染在易感性和感染预后、传播方式和入体血量、免疫能力和防护方法方面的差异。结果 15.7%手术患者HBsAg阳性者,HBV浓度在0-109ID/ml,9.0%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在0-104ID/ml;乙肝疫苗接种前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6ID/ml。乙肝疫苗接种后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8.5ID/ml,经双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9.5ID/ml;使用单层手套时只有0.6%HBsAg阳性者可成为传染源,使用双层手套可使传染性消失。结论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HBV医院感染特点存在很大差异,防护措施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食品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在珲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HBV感染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14 055人,HBsAg阳性率为4.74%,HBeAg阳性率为1.89%,ALT异常率为0.05%。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男性分别为5.70%、2.16%,女性分别为4.19%、1.74%(P〈0.01或P〈0.05);1620岁分别为5.08%、1.90%,2130岁分别为4.86%、2.48%,3158岁分别为3.92%、0.19%(P〈0.01)。[结论]珲春市食品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1 2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情况。[结果]1 280例血清中HBV DNA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425例HBsAg呈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3.20%。按母亲HBV DNA含量滴度的高低分为5×103~4,5×105~6,5×107~8拷贝/mL三组,分别为436例、398例、446例,其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8例、82例、335例,感染率为1.83%、20.60%、75.10%,经统计学处理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前S1蛋白与胎儿感染的相关性,为筛查HBsAg阳性孕产妇中可能感染胎儿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分级定量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6例HBV携带孕妇及其分娩的256例新生儿静脉血前S1蛋白、HBV DNA及HBV标志物。结果:①256例新生儿中发生HBV感染81例,感染率为31.6%。②前S1蛋白阳性孕产妇所分娩的85例新生儿中,感染率为88.2%(75/85),显著高于前S1蛋白阴性者的3.5%(6/171)(P<0.01)。③在感染的81例新生儿中,有79例其母前S1蛋白阳性(97.5%)(79/81),81例其母HBVDNA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孕妇单纯HBsAg阳性,其婴儿感染率相对较低,如合并有前S1蛋白阳性或HBV DNA阳性,则胎盘传播率显著上升;②前S1蛋白检测可以代替血HBV DNA检测作为判断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依据,可作为筛查HBsAg阳性孕产妇中易发生垂直传播人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感染者配偶感染情况的5年追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HBV感染者的配偶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在婚后的第1、3、5年追踪检测HBV感染者配偶血液中的乙肝标志物。[结果]男性感染者的配偶婚后3次检测HBsAg的感染率分别为30%、44%和58%;女性为10%、18%和26%,两组间配偶HBsAg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0.01)。男性为HBV感染伴有HBeAg阳性者,婚后其配偶3次追踪检测HBsAg感染率分别为42%、63%和685;女性分别为12%、24%、35%,两组间差异同样有显著性。[结论]男性为HBV感染者,其HBV传播给配偶的概率要大于女性;伴有HBeAg阳性者要比仅HBsAg阳性者传播给配偶的概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圳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现状及乙肝疫苗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户,对深圳市1~14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采用Epidata 3.2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之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1~14岁儿童1 653人,HBsAg阳性率2.06%,抗-HBs阳性率74.53%,抗-HBc阳性率5.32%,HBV感染率9.62%。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1 349人,HBsAg阳性率1.85%、抗-HBs阳性率75.02%、抗-HBc阳性率4.60%及HBV感染率5.41%;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92人,HBsAg阳性率4.35%、抗-HBs阳性率68.48%、抗-HBc阳性率10.87%及HBV感染率73.91%;有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457.83,P均<0.01)。乙肝疫苗免疫3年以内儿童601人,其中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73.71%、抗-HBc阳性率2.0%、HBV感染率2.0%;免疫7~9年183人,其中HBsAg阳性率5.46%、抗-HBs阳性率79.23%、抗-HBc阳性率8.74%、HBV感染率11.48%。乙肝疫苗不同免疫年限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36.88、43.75,P均<0.01)。结论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研究和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也是乙肝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组织切片病理申请单HBsAg和HBV-DNA检测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病理科的组织切片 ,病理申请单是否受到 HBV污染和是否具有传染性。方法 :随机采集传染病医院组织切片、病理申请单各 5 0张 ,用标准固体表面 HBV采样法取样 ,EL ISA法检测 HBs Ag,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结果 :组织切片 HBs Ag ( ) 15例 (30 % ) ,病理申请单 HBs Ag ( ) 14例 (2 8% ) ;组织切片、病理申请单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传染病医院的组织切片、病理申请单有相当数量被 HBV污染 ,但传染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