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肿腔内注入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6)、静脉滴注纳洛酮组(n=30)和血肿腔内灌注纳洛酮组(n=30),观察各组生命体征、意识复苏时间、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的血液及呼吸循环恢复稳定较快。腔内注入纳洛酮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比对照组和静脉滴注纳洛酮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第10天,纳洛酮治疗组比对照组的 GCS 上升,且血肿腔内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纳洛酮组升高明显(P<0.05)。而血肿腔灌注纳洛酮组β-EP 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静脉滴注组患者 GOS 比对照组升高,而且血肿腔内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纳洛酮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血肿腔内灌注纳洛酮可能通过拮抗β-EP 的作用,缩短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NGF治疗组(n=3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3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转归、CCS评分变化、伤后半年GOS评分情况。结果NGF治疗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半年门诊随访GOS评分NGF治疗组(4.3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0.97)(P〈0.05),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改善预后起到明确、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炷灸贴预处理对AA大鼠足肿胀率及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炷灸贴预处理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足肿胀率及下丘脑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早期组和继发组、预灸贴早期组和继发组共5组,于造模前用中药膜剂贴敷大鼠大椎穴后加艾灸,观察其对随后AA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及足肿胀率的影响。结果 造模后,模型早期组和继发组大鼠的右足肿胀率明显升高(P〈0.01),预灸贴各组较同期模型组降低(P〈0.05~0.01);下丘脑CRH水平造模后升高(P〈0.05~0.01),但预灸贴早期组较同期模型组有下调趋势,预灸贴继发组下降(P〈0.05);β-EP水平造模后早期组明显升高(P〈0.01)。继发组变化不大;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预灸贴早期组β-EP明显下降,而继发组β-EP却明显升高(均P〈0.01);下丘脑NPY水平造模后升高(P〈0.05~0.01),预灸贴继发组NPY较同期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 艾炷灸贴预处理可减轻随后AA大鼠足肿胀程度,机理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CRH、β-EP及NP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组)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13例)、中型组(20例)和重型组(12例);另选择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2、TNF-α的含量,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2、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颅脑损伤轻型组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型组(均P〈0.05);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均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5),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与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701,-0.686,P〈O.05)。结论IL-2和TNF-α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进行监测,与相关指标正常值进行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gG、IgM较正常值明显下降(P〈0.01).补体C3、C4则明显升高(P〈0.01)。预后评估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组较恢复良好+中残组早期免疫球蛋白抑制更严重,补体系统则过度激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球蛋白抑制及补体系统过度激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使用适当抗生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孝才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6-1147
【目的】评价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恶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2例为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以本院前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26例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及病例出院时的GOS评分。【结果】两组间病死率及出院时G0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大骨瓣减压早期手术疗效与晚期手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对治疗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血糖升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颅脑损伤后应调控的血糖阈值。方法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GOS4~5级,45例)与预后较差组(GOS1~3级,34例)。按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分为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组(67例)与对光反射消失组(12例)。分别比较GO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与入院时血糖及术后血糖的关系。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4分组入院/术后血糖较5~6分组、7~8分组均明显偏高(均为P〈0.01)。预后良好组(GOS4~5级)入院/术后血糖均较预后较差组(GOS1~3级)明显偏低(均为P〈0.01),并且入院时血糖≥8.3mmol/L,术后血糖≥11.1mmol/L的患者,预后较差。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组较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组入院血糖明显偏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的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能够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简易指标。入院血糖≥8.3mmol/L,术后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者,预后欠佳,应予降糖处理。  相似文献   

8.
唐静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07,21(3):584-586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十肠内营养组(EC组)、肠内营养组(EN组)、创伤对照组(Ⅰ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于喂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取标本,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和黏膜中的SOD和MDA含量。[结果]EC组、EN组、Ⅰ组与C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SOD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升高明显(P〈0.01);EC组、EN组与Ⅰ组比较,血清与胃黏膜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EC组在喂养第3天、第5天与EN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补充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显著增强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从而促进清除血清和胃黏膜中MDA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重型颅脑手术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醒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14d、28d清醒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O.05)。结论促醒护理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37例、中型组(GCS9~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d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及纳洛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0分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两组治疗前后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检测血浆β-EP的水平。同时以同期急性脑卒中非昏迷患者22例作为非昏迷组。结果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浆β-EP明显高于非昏迷组(P〈0.01),昏迷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浆β-EP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纳洛酮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有催醒和拮抗β-EP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血液粘度增高,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激光组合血粘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粘度明显改善(P<0.05),血清SOD活性增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手术资料,按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近、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一周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额颞去骨瓣加内减压术具有损伤小、减压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肿胀患者的近期疗效,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外伤后是否进行HBO治疗分为HBO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人院24h内和4个月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同时4个月后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评定。结果:人院4个月后,HBO组及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比较,HBO组达4—5级为68.1%,对照组为40.0%,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后进行HBO治疗后患者的清醒程度、独立性及进入正常社交生活等均优于未进行HB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监测重型颅脑外伤后椎-基底动脉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28例重型脑外伤(GCS3-8分)和26例轻中型脑外伤(GCS9-15分)患者在伤后2周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研究其与颅内压(ICP)、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预后(GOS)等的关系。结果:重型脑外伤组V-BA的受伤当天血流速度即明显加快(P<0.05),伤后第3天到达峰值,12天以后恢复正常;而轻、中型脑外伤组仅在伤后第2天有血流速度加快。重型脑外伤组60.7%的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痉挛(V-BAVS)(流速≥60cm/s),轻、中型脑外伤组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BAVS组患者预后不良率(GOS≤3)为61.9%,而无V-BAVS组患者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颅内压与颅内血管流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V-BAVS的比例很高,V-BAVS与脑外伤预后不良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英丽  朱京慈  王庆军 《护理研究》2006,20(9):2275-227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6h、12h、24h、48h、72h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腺苷酸池含量的变化。[结果]B组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ATP)与总腺苷酸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胃黏膜组织能荷(EC)无明显变化,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6h、72h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而A组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ATP与总腺苷酸含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72h较B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早期肠内营养可能通过有效增加胃黏膜的能量贮备,来实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胃黏膜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ICP)和脑组织氧分(PbtO2)PEA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纽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及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出现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减少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栗浩  陈永波  王庆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6-23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GCS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律异常率、重度脑水肿率均低于,意识转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及3个月随访时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出院后延续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由广州市两家综合性医院出院、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3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定期门诊复查,干预组同时接受3个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使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分别在病人出院时、出院4周及出院12周时评定其综合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时间总效应在各维度及综合功能总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上升趋势,干预前与干预后4周、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干预后4周与12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除言语维度外,干预主效应在其他维度及综合功能得分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言语维度在出院后4周时间点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出院后4周和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其他维度和总得分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