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伊曲康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LC法测定了小鼠单剂量(20mg/kg)尾静脉注射伊曲康唑纳米粒及其市售注射剂后心、肝、脾、肺、肾、脑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伊曲康唑纳米粒在肺中的AUC为注射剂的32.94倍;在心、肾组织的蓄积量减少,在各组织中的半衰期延长,尤以肝、脾、肺为甚.说明伊曲康唑纳米粒的肺靶向性明显优于市售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和其他组织中苦参碱的浓度,研究苦参碱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心、肝、脾、肺、肾等组织的分布。方法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采用乙醚提取处理,以甲醇(每100mL甲醇加3μL三乙胺)为流动相,AICHROM-SiO2柱分离,检测36只健康小鼠分别给予苦参碱溶液和苦参碱纳米粒后各时间点的血浆及组织样品中苦参碱浓度,并评价苦参碱纳米粒的小鼠体内靶向性。结果苦参碱在血浆中线性范围是0.1~5.0μg.mL-1,在组织中线性范围是0.1~10.0μg.g-1,日内日间RSD均〈10%。苦参碱纳米粒和苦参碱溶液的肝靶向效率分别为42.78和21.55,相对摄取率为6.31,肝内药物峰浓度比为2.19。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快速、准确、专属、灵敏,苦参碱纳米粒具有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载长春西汀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Vin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尾静脉注射长春西汀注射液(Vin注射液)和Vin纳米粒,给药剂量均为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摘眼球取血并制备各组织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提取药物。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血浆及各组织Vin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重量-平均总靶向系数(TE*)和AUQ0-t为指标评价纳米粒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小鼠血浆中Vin纳米粒的AUC0-t是Vin注射液的165.4倍;t1/2由0.47 h延长到2.71 h,增加5.76倍;MRT0-t增加4.58倍。Vin纳米粒在脑中的滞留时间为注射液的2.24倍,t1/2为注射液的3.97倍,AUC0-t增加1.62倍。静脉注射Vin纳米粒后,对肝和脾靶向明显;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Vin纳米粒的AUQ0-t均大于Vin注射液的AUQ0-t,Vin纳米粒的总AUQ0-t是Vin注射液的65.58倍。结论 Vin纳米粒可延长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分布及肝靶向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NCD-NP)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后,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去甲斑蝥素溶液(NCD-SOL)组进行比较.并以靶向指数TI=(AUC)NCD-NP/(AUC)NCD-SOL来判断NCD-N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NCD-NP组在肝脏中组织浓度明显高于NCD-SOL组,肝、脾的靶向指数大于1,而在其他器官靶向指数小于1.结论:去甲斑蝥素纳米粒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实现肝脏被动靶向,能够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8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溶液(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溶液,10 mg/kg)组与纳米粒(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10 mg/kg)组,尾静脉注射给药,于给药0.083、0.17、0.5、1、1.5、2、4、8 h时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不同时间脑、心、肝、脾、肺、肾的药物质量浓度,并计算制剂的靶向性参数。结果:制备的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粒度分布范围为63231 nm,纳米粒外观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无粘连现象。小鼠脑的相对摄取率为2.46,脑组织峰浓度比值为2.38;靶向效应最大值为2.845,靶向效应最小值为1.337。结论:骆驼蓬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具有较明显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鼠静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后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血液、肝、肺和肾样品,经处理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血浆及组织中浓度。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及溶液注射给药,血浆药时数据经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双隔室模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t1/2β=2.786 h)是溶液剂消除半衰期的(t1/2β=0.599 h)的4.7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纳米粒组是溶液剂组的3.95倍,肝组织中药时曲线下面积纳米粒制剂是溶液剂组的3.8倍。与溶液剂组相比,纳米粒组在肺、肾中的药物分布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纳米粒作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载体,能够显著延长重组人干扰素α2b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增加其在肝、肺、肾组织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酸表面修饰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GL-ADM-NP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GL-ADM-NPs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检测阿霉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游离阿霉素溶液(F-ADM)组和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ADM-NPs)组进行比较。以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为指标评价其靶向性。结果:与F-ADM相比,ADM-NPs明显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Re和Ce分别为3.54和2.2) 经甘草酸修饰后GL-ADM-NPs对肝脏的靶向作用更强,Re和Ce分别达到5.83和3.42,在心和肾中药物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F-ADM的43.06%和62.58%。结论:GL-ADM-NPs改变了药物ADM的体内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并能显著降低心和肾毒性,有望成为肝癌治疗药物ADM的理想输送载体。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和悬浮液,建立了小鼠经口吸入水雾剂的新方法.测定了3种制剂经小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1 mg/kg)和经口吸入(200μg/只)后肺、肾、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雾化吸入3种制剂的肺靶向效果相近,均明显优于静脉注射,但吸入脂质纳米粒后药物在肺中的滞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石文宏  巩俊卿  盛惟 《中国药师》2006,9(9):783-785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FH-SLN)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及吸收、分布的经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口服醋柳黄酮(TFH)和TFH-SLN后血液、心、肝、脾、肾的药物浓度。结果:TFH-SLN在心、血、肝中的分布明显高于TFH。结论:TFH-SLN具有明显的心、肝、血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目的:为提高喜树碱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制备了该药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了体外和体内喜树碱的浓度。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dln=196.8 nm,载药量为4.8%,包封率为99.5%,表面带有负电荷,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以喜树碱溶液为对照组,Poloxamer 188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结论: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粒(PTX-NPs)注射剂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生长抑制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分散法制备PTX-NPs. 建立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并将6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4组,PTX-NPs组、PTX组、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及空白载体材料组,每组各15只. 每3 d尾静脉注射给药5 mg.kg-1,共5次. 小鼠于接种细胞30 d后处死,观察肺部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 评价肿瘤组织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小鼠血浆及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制备的TAX-NPs包封率达65%,粒径分布为80~100 nm. PTX-NPs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PTX-NPs组PCNA阳性细胞数为(125±16),HIF阳性细胞数为(27±10),与PTX组[分别为(217±19)及(9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LC结果显示末次给药后24 h PTX-NPs组肺组织的药物含量为(5.73±0.25) μg.g-1,明显高于TPTX组(0.66±0.02) μg.g-1(P<0.01). 结论 PTX-NPs注射剂可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生长及转移,并具有一定的肺部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肝靶向性。方法:7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尾ivEMO-SLN混悬液和EMO溶液,在给药0.083、0.250、0.500、1.000、2.000、6.000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肝、脾、肺、肾中EMO的浓度,计算EMO-SLN对EMO的药物总靶向效率摄取率(re)、总靶向性(Te)。结果:肝中所得r和Te值均为最高。结论:EMO-SLN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且强于EMO。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并探讨其靶向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和市售羟喜树碱注射液(4 mg/kg,以羟基喜树碱计),在给药后5、30、60、120、240、360、480、600、720 min时于眼底静脉丛取血500μL,...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制备了多柔比星壳聚糖聚合物胶束(doxorubicin-loaded N-octyl-N′-succinyl chitosan,DOX-OSC),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用透析法制备DOX-OSC,以多柔比星注射液(doxorubicin for injection,DOX-INJ)为对照,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5 mg·kg-1的DOX-OSC和DOX-INJ,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各组织药代动力学参数(AUC、MRT)和靶向参数(ReCeTe)为靶向评价指标。DOX-OSC载药量为(35.8±0.4)%,包封产率为(75.3±1.1)%,粒径为(174±12)nm,zeta电位为(-37.1±3.0)mV,形态为球形结构。小鼠尾静脉注射DOX-OSC和DOX-INJ后,DOX-OSC表现出较好的长循环及缓释特性。与对照组比较,DOX-OSC具有肝和脾靶向特性及滞留特性,AUC分别提高20.0和47.4倍,MRT分别延长11.2和37.2倍;在心脏和肾脏中药物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对照组的17.0%和11.4%。结果表明DOX-OSC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有利于肝和脾靶向,并能显著降低心脏和肾脏毒性,对于DOX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晓华  秋泽文  徐红  鲍旭  高萌  梅林  田燕 《中国药房》2012,(33):3086-3089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OPTN)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前6组为OPTN组,后6组为OA溶液剂(OS)组,剂量均为20μg.g-1(以OA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80min内各组小鼠血清、肝、心、脾、肺、肾中的OA浓度,采用靶向指数(TI)、选择性指数(SI)、相对靶向效率(Re)和靶向效率(Te)全面评价OPTN对肝的靶向性。结果:OPTN组在小鼠血清、肝、心、脾、肺、肾中AUC0~480min值分别为(2820.83±1.57)、(5897.98±1.34)、(601.03±1.83)、(1189.50±1.46)、(1363.78±1.58)、(670.30±1.79)μg.min·mL-1,且肝脏的Te值均>2;OS组各组织的AUC0~480min值均1;与其他组织比较,肝脏Re值最大。结论:OPTN能提高药物在肝中的分布,具有肝主动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熔融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脂质载体(HCPT-PEG-NLC)及非修饰的羟基喜树碱纳米脂质载体(HCPT-NLC),并考察了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测定了HCPT注射液、HCPT-PEG-NLC及HCPT-NLC 3种制剂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及卵巢等主要组织的浓度,评价了HCPT-PEG-NLC及HCPT-NLC在各组织的靶向性效果。透射电镜下观察,HCPT-PEG-NLC及HCPT-NLC呈球形;测得平均粒径分别为(88.6±22.5)和(127.2±43.4)nm;包封率分别为(90.51±3.29)%和(84.37±2.81)%。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CPT-PEG-NLC及HCPT-NLC在多数取样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较HCPT注射液有所提高,HCPT在各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HCPT-NLC蓄集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在肝、脾的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明显高于HCPT-PEG-NLC。HCPT-PEG-NLC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利用度,MRT及AUC0-24 h分别为注射液的19.80和17.02倍,并且与HCPT-NLC比较显著降低了RES的吞噬作用,在肺部表现出明显的靶向作用(ReCe分别为14.51,41.35)。综上,HCPT-PEG-NLC可延长HCPT的体内循环时间,呈现明显的肺靶向性,有望作为HCPT肺癌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RBG)/香豆素-6(Coumarin-6,C6)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RBG/C6-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RCPTN)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建立RP-HPLC法测定RBG在小鼠血浆及肝、心、脾、肺和肾等生物样品中的浓度,将RCPTN和RBG溶液(RS)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测定不同给药时间后小鼠血浆及各脏器中的RBG浓度。采用靶向指数(TI)、选择性指数(SI)、相对靶向效率(Re)和靶向效率(Te)4个指标,同时通过对各器官进行冰冻切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纳米粒RCPTN在各器官的分布,定性、定量的全面评价RCPTN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除SI血浆在0.08,0.5 h时,TI和SI的数值均大于1,表明RCPTN在各时间点对肝脏的靶向作用良好;在血浆、肝、心、脾、肺、肾中的Re分别为2.1、40.1、1.1、16.4、11.7、1.4,即在整个考察时间范围内,RCPTN在肝脏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RS的40.1倍,表明载药纳米粒能将药物更好的传递至肝脏;RCPTN在血浆、心、脾、肺、肾中的Te均大于3,表明RBG在肝脏比血浆和其他脏器匀浆中的AUC高达3倍以上,且在心脏中的Te(28.1)是RS在心脏中Te(0.8)的35.1倍,表明RCPTN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作用,且可显著降低RBG在心脏中的分布。冰冻切片图可见在1 h的RCPTN组小鼠各器官中,肝中荧光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脾和肺,最后是肾和心。表明RCPTN静脉注射后对肝脏有良好的靶向性,这与用TI、SI、Re和Te 4个靶向指标评价RCPTN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是一致的。结论:RCPTN对小鼠肝脏有良好的靶向作用,在心脏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