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朝宇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36-137
目的:研究水处理系统中反渗膜及管路对透析用水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的透析调查表对2006年度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进行调查。选择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易于取样又能代表水处理污染情况的4点(原水、反渗水1(配制B液取样点)、反渗水2(进入透析机前取样点)、透析器入口透析液取样点)采水样进行内毒素定性检测。结果:管路定期消毒时间的长短,水处理系统是否设计有储水罐,管路设计是否有死腔、死腔次环路、热消毒管道,以及反渗透膜的使用时间等,对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与水处理系统使用年限、是否及时更换和消毒、管路设计有无死腔与储水罐以及A、B液配制等有关;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双级反渗优于单级反渗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细菌感染预防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液、透析用水水质状况,分析细菌内毒素及菌落数超标的原因及相关性,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督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收集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7月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数据,分别比较A、B两种方法,水处理管路更换前后监测结果,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现场采样并对照监测细菌菌落数及内毒素,为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结果使用不同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对透析液、透析用水内毒素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方法为69.23%,B方法为100.00%;对照透析液、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数与内毒素含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落数合格率为81.58%,内毒素合格率为90.79%。结论探索一种科学可行的内毒素含量检测方法;透析用水、透析液含菌量与内毒素含量不成正比;透析用水、透析液的水质状况与水处理系统管路长短、有无死腔、使用年限、有无生物膜形成,配制过程是否被污染有关,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搬迁前后血透室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搬迁前后1年血透室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内毒素、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游离氯和硬度定性.结果 医院搬迁前后反渗水输水管路近端的内毒素分别为(0.125±0.073)、(0.020±0.005) EU/ml,反渗水输水管路远端的内毒素为(0.261±0.008)、(0.128±0.083)EU/ml,透析液入透析器口的内毒素为(0.456±0.178)、(0.256±0.071)EU/ml,浓缩B液的内毒素为(0.219±0.113)、(0.096±0.125)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搬迁前后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超过干预标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入透析器口内毒素较其他采样部位高;游离氯和硬度定性全部合格.结论 新医院采用双级反渗装置、管路热消毒及更严格的浓缩B液配制制度使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长沙市医疗机构血透室消毒质量现状,分析透析液超标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医疗机构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22家医疗机构血透室的透析液、空气、无菌物品、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分别进行采样。结果各样品合格率:空气81.8%、物体表面81.8%、医护人员手95.5%、无菌物品100.0%、透析液81.8%、透析用水80.0%。结论长沙市医疗机构血透室消毒质量现状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消毒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透析用水,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0℃下TGEA培养168 h,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平行水样检测内毒素。同时设计问卷调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结果 采样距反渗膜更换间隔时长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回水口及出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采样距上一次管路消毒间隔时间与回水口和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专业工程师配备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及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软管长度与回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使用时长、透析机台数、在透析患者数等因素也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有影响。结论 反渗膜的维护更换、输水管路消毒、专业工程师配备、透析中心规模及管路长度均为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存在差异,应通过质量控制推进使其达到同质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原因.方法: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并鉴定致病菌.结果:透析液和透析用水、B液、软水口、配液容器培养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结论: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与软水机过滤器和反渗膜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破损,未能及时更换,以及B液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原因。方法: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并鉴定致病菌。结果:透析液和透析用水、B液、软水口、配液容器培养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结论: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与软水机过滤器和反渗膜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破损,未能及时更换,以及B液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院透析室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及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采集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用ATi动态试管仪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内毒素含量。结果 8家医院透析用水细菌培养计数均≤200 CFU/mL,1家医院透析液细菌计数2 000 CFU/mL,培养出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透析用水内毒素均2 EU/mL。结论目前重庆市大部分医院血液透析室的透析用水符合国家标准,但仍有部分医院透析液存在细菌污染。应定期检测透析用水、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和进行细菌培养,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血液透析用水、透析液开展质量监测.方法 按《中国药典》方法做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检查、化学污染物等检验.结果 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药行业标准YY0572-2005中规定的要求,但经贮水容器和输水管路出口的透析用水中,细菌内毒素由0.125 Eu/ml增加至0.25 Eu/ml,真菌数由10 CFU/200 ml增加至150CFU/200 ml,硝酸盐浓度增高约5倍.结论 透析用水、透析液应每日现制现用,注意消毒和冲洗各输液管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市血液透析现状及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合格情况。方法对该市36所开展血液净化项目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现状进行调查,并同时采集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分别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常规和低温培养方法)及现场ATP水样检测。结果 13.89%的水处理设备使用时间在1年内,5.56%的设备使用超过10年。砂滤等净化设备超过1年未更换的机构占77.78%,72.22%的滤芯式过滤器更换时间3个月,反渗水供水管道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占2.78%。77.78%的医疗机构使用成品A液,72.22%使用成品B液,集中提供A液的医疗机构占22.22%,集中提供B液的医疗机构占19.44%,自配桶装B液的医疗机构达8.34%。36所医疗机构微生物日常检测均合格,但有80.56%检测结果长期为"0"值;现场采集的透析用水及透析液ATP检测均合格;常温微生物检验1份超标,2份达干预值;低温培养法4份超标,6份达干预值;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3种检测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市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医疗机构重视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但是微生物检测技术有待提高,日常检测结果异常或达到干预值需要分析原因和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ET)污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102家医院为调查对象,对其5年内送检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标本的ET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标本共4859份,总体合格率为96.71%,其中透析用水的合格率94.82%,透析液的合格率为97.57%;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透析液合格率分别为96.44%和9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P=0.001);5年间二级、三级医院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ET检测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在第一、第四季度合格率均大于第二、第三季度,且透析液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6,P0.001);甘肃省内送检标本距离的远近对透析用水、透析液ET含量无影响。结论甘肃省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医院等级及季节因素对内毒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次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血透室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找出污染的途径和环节. 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细菌含量,并鉴定细菌种类. 结果透析用水(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97.79±11.64)CFU/ml,透析液平均细菌数为(312.33±8.26)CFU/ml,A液和B液平均细菌数为(0.82±2.32)CFU/ml和(207.11±5.56)CFU/ml,反渗水和B液细菌含量严重超标,且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血液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污染与浓缩B液配制过程污染和透析用水管道细菌污染及反渗透装置未及时更换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纯净水与浓缩水以 1∶34比例混合成透析液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透析用水来自自来水 ,但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Ca ,mg ,C1,K ,有机物等杂质。如果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与浓缩液混合配制成透析液 ,就会改变透析液的成分 ,长期使用会导致硬水综合症并有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透析用水对水质要求的原因 :1 透析耗水量巨大 ,长期透析可使水中的微量元素在体内蓄积。2 防止透析液成分改变及污染。3 防止对机器的损坏。4 防止透析过程中出现毒性副作用。透析用水标准 :Ca   2mg/L    No3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其主要污染的菌株。方法采用倾注法对水及透析液中细菌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定性凝胶法对水及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透析用水的平均菌落数为132CFU/mL,其内毒素的阳性率为6.1%,透析器的入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63CFU/mL,透析器出口处平均菌落数为651CFU/mL,透析时透析液中平均菌落高于透析用水,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污染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及球菌。不同时间其细菌含量不同,在4~10月份其平均细菌含量较同年其它月份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液在制备、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均可能引起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再次污染,对水路进行合理设计及定期消毒是减少透析用水再次污染的主要措施,同时建立定期开展细菌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李振华 《医疗装备》1999,12(4):40-40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细菌学标准均应在安全范围内,但用于血液透析的水的质量比饮用的要高得很多。血液透析需要大量的水,一位透析患者每周耗水约400~600L,一年用水量约为正常人的30多倍。透析用水多数取自自来水,但自来水不是纯水,含有钙。镁、铁、氯、二氧化硅、有机物等杂质,因此,透析用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使用,透析液供给系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透析液供给装置和透析液配比装置。实践证明,透析事故往往是由于透析液供给装置…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肾机主要技术参数的质量控制北京友谊医院唐仁亲,唐文宏一、人工肾机主要技术参数对透析治疗的影响(一)透析液浓度透析液一般均用浓缩35倍的透析浓液和纯净的透析用水,在人工肾机内、由透析液自动配制装置,自动连续配制而成,如果所用的透析浓液本身配制成分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透析用水、透析液及透析机质量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避免透析并发症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方案。同时阐述了透析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指明了透析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透析工程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学监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及透析用水中细菌的含量及细菌种类. 结果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486 CFU/ml,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的平均菌落数为490 CFU/ml,反渗水的平均菌落数为103 CFU/ml,常见细菌为枯草杆菌、类白喉杆菌及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结论透析液在配制的过程中,有多种环节可能造成污染,应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并建议修改透析液细菌监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监测情况。方法设置调查表,对贵州省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监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有22所医院参加完成了调查,其中9所医院每日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保养,占40.91%,部分医院未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保养;19所医院每月对透析液做细菌学培养检测,占86.36%,16所医院每季度对透析用水做内毒素检测,占72.73%,部分医院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监测。结论透析用水的质量是透析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部分医院的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监测不规范,必须规范对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血液透析室管理,以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3):320-322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部分医院血液透析用水、透析液和置换液内毒素控制状况,为透析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武汉地区43家医院血液透析用水、透析液和置换液内毒素含量并分类统计。结果 43家医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透析用水、透析液和置换液的合格率分别为91.9%、93.4%和99.1%。透析液三甲医院和其他医院(除三甲三乙医院以外级别的医院)的合格率均高于三乙医院,置换液三甲医院合格率高于其它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的检测周期没有一家医院符合要求。结论武汉地区部分医院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内毒素控制情况良好,但被调查的医院都没达到每三个月至少检测一次内毒素的标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透析中心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