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敏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7):880-881
目的分析妊高症患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8例妊高症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40例、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28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产妇及新生儿脐血血清VE-cadherin和HMGB1含量。结果VE-cad herin和HMGB1在妊高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均有表达,VE-cadherin在三组妊高症病患者血清中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5.83,8.41,9.04,P均〈0.05)。随着病情越严重,VE-cadherin水平越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8.56,P均〈0.05);HMGB1与VE-cadherin分布高度一致,并呈正相关(r=0.59,P〈0.01)。VE-cadherin和HMGB1在妊高症各组新生儿脐血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cadherin和HMGB1的高表达,显示妊高症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是妊高症内皮损伤炎症标记物,为妊高症的治疗和预防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两种炎症介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以及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在特发性突发性聋患者体内随病情变化的不同,及其这两种物质对该病患者的机体影响和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包板、免疫的方法(ELISA)来检测受试者体内中血清HMGB1和ENA-78的含量,受试者包括114例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低度,中度和重度),38例其他疾病对照患者和36例正常健康的成年对照者。并观察这两种物质在患者治疗前后浓度上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患有特发性突发性聋的患者按本文方案治疗后体内的HMGB1和ENA-78含量比治疗前降低显著,且患病程度越重的被测者血清中HMGB1和ENA-78的浓度越大,有正向关系;患有突发性耳聋的受试者两种被测物的含量高于患有其他疾病及健康的对照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患有特发性突发性聋的患者,HMGB1和ENA-78在体内血清中的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和患者患病程度的检测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允玲  严旭  周永勤  黄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88-1789,1793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变化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ENA-78和VE-cadherin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ENA-78和VE-cadherin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ENA-78和VE-cadheri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ENA-78和VE-cadh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1);治疗后血清中ENA-78和VE-cadherin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12.72,11.48,P〈0.01)。ENA-7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ENA-78和V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02、6.27,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VE-cadherin和hs-CRP浓度依次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5.66、36.12,q=4.56~9.83,P0.01)。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07,P0.01)。AMI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75、0.988,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5、0.95;U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915和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85和0.90、0.95;S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801、0.813。血清VE-cadherin、hs-CRP对于AMI、UAP病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7、0.195,P0.05)。结论血清VE-cadherin和hs-CRP浓度的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病变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MIF和HMGB1含量的测定,分别测定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产妇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MIF和HMGB1的含量。结果 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对照组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均有表达。MI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82,10.04,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23,8.9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68,P〈0.05)。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9.65,10.18,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54,9.6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35,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MIF与HMGB1含量呈正相关(r=0.59,P〈0.01)。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胎儿脐血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和HMGB1的高表达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且MIF和HMGB1在损伤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9):1272-127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78例患者作为病理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MCP-1、VE-cadherin、神经损伤分子、炎症介质、蛋白酶及其水解产物的含量。结果: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与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异常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SD)伴耳鸣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SD伴耳鸣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连用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掩蔽疗法治疗,连续治疗90 d。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SD疗效,并于治疗90 d后观察两组耳鸣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0、30、90 d时对两组耳鸣致残情况[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评价量表(TEQ)]各测评1次,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记录两组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SD、耳鸣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THI评分和TEQ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THI、TEQ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清sVCAM-1、HMGB1浓度也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血清sVCAM-1、HMGB1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SD伴耳鸣有助于挽救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改善耳鸣症状,减轻耳鸣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sVCAM-1、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程文海  赵璟晶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9-1671,1674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hs-CRP、HMGB1、ADP、RE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金多纳组),每组各39例,将两组不同严重程度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d、20d血清hs-CRP、HMGB1、ADP、RE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者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率低于对照组,hs-CRP、HMGB1、ADP、RES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金纳多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者的hs-CRP、HMGB1、ADP、RES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和HMGB1含量;分别对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内脂素和HMGB1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内脂素和HMGB1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治疗后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尖锐湿疣患者患者HMGB1浓度与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及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9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59 例)和死亡组(37 例),选取健康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重症肺炎患者入院第1、3、5 和7 天时,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对血清NT-proBNP 和HMGB1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结果重症肺炎患者第1天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第1 天比较,存活组患者第3、5和7天时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降低;死亡组患者第3天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降低,而第5 和7 天时血清NT-proBNP 和HMGB1 水平升高,死亡组患者第3、5 和7 天时APACHEⅡ评分升高(p <0.05)。存活组患者第1、3、5 和7 天血清NT-proBNP、HMGB1 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血清HMGB1 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判定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18例,其中轻度36例,中度49例,中重度33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血浆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轻度组比较,中度、中重度组血浆Hcy水平、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听力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耳聋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升高(P<0.05);突发性耳聋各组血浆Hcy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Hcy呈高表达状态,血液黏度增高,且血浆Hcy的表达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伴眩晕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前庭机能及损伤范围。方法 选择不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42例(42耳),分别进行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以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62例(62耳)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的前庭机能受损状况。结果 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的异常率为54.8%、52.4%,Caloric试验异常率52.4%;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异常率为64.5%、48.4%,Caloric试验异常率75.9%;正常对照组oVEMP、cVEMP异常率为26.0%、14.0%。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较正常耳 oVEMP和cVEMP异常率高(P<0.01);突聋不伴眩晕及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异常率相当(P>0.05)。结论 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可以伴有前庭机能受损,且受损几率与伴眩晕突聋患耳相当,是否伴有眩晕可能与前庭机能损害的程度和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的含量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含量, 探讨HMGB1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0例,CHB患者40例, 健康对照者10名,取外周血14 mL,4 mL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TBil和PTA;10 mL用W 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样品中HMGB1,对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TBil和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 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MGB1检出率为100%(20/20),平均含量为(80.6±12.6) μg/L ;15 例重度CHB患者血清中HMGB1检出率为93%(14/15),平均含量为(73.4±11.9) μg/L;1 2例中度CHB患者血清中HMGB1检出率为50%(6/12),平均含量为(58.3±16.4) μg/L;13例轻度CHB患者血清中HMGB1检出率为7.7%(1/13),含量为29.8 μg/L;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未检出 HMGB1,重症乙型肝炎组HMGB1含量明显高于CHB组(P<0.01).血清中HMGB1的含量与TB il呈正相关,与PTA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MGB1的含量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邵军  郭广威  苏纪平 《广西医学》2009,31(6):778-780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探索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挽救治疗手段。方法对47例(47耳)常规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经鼓膜穿刺向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混悬液约0.5m1(20邛喀),使药液进入圆窗龛1).L/3d,共4次。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均值(era),下降15dB HL以上为有效。结果47例经治患者14例有效,33例无效,有效率为29.8%。治疗前PTA为(67.59±16.57)dBHL,治疗后为(53.65±18.75)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治疗时间短、不伴有眩晕的患者治疗效果好;听力下降的程度和听力下降的类型以及是否伴有耳呜、糖尿病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的挽救治疗手段,亦可作为避免全身大剂量使用激素的副作用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频率分布及程度,并试图探讨其原因或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2009年8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听力检查资料,统计各频率的发生几率及程度;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必要的检查以探讨其原因或诱因?【结果】 54例治疗过程中听力变差患者占同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比例为7.55%(54/715),均发生在发病3 ~ 16 d范围内,其中左耳26例,右耳28例;各频率的发生率及听力下降程度(dB)分别为:125 Hz,88.9%(48/54),28.3 ± 16.2;250 Hz,94.4%(51/54),29.0± 18.8;500 Hz,81.2%(44/54),26.6± 18.1;1 kHz, 55.6%(30/54),25.2± 17.2;2 kHz, 44.4%(24/54),25.4± 17.6;4 kHz,22.2%(12/54),26.3± 18.0;8 kHz,18.5%(10/54), 25.5± 17.4;各频率间听力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 0.955),各频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00)?13例患者休息欠佳和精神压力大,占24.1%;3例患者诉伴发的眩晕?耳鸣症状加重影响测试,占5.6%;1例疑为激素减量所致,占1.9%;其余37例未找到明确诱因?听力曲线分型:23例平坦型,6例全聋型,8例中低频型?【结论】 部分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的情况,发生率呈现由低频向高频逐渐下降趋势,发生率最高出现在250 Hz,最低出现在8 kHz?导致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或诱因包括:休息欠佳和精神压力大;伴随症状加重影响检查结果;激素减量影响;属于缓降型突聋?溶栓治疗导致内耳出血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膜迷路积水加重等?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6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随机30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为西医治疗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6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聋较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孙旭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49-150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巴曲酶溶栓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血浆FIB水平分为高FIB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均采用巴曲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浆FIB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高FIB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结论 伴血浆FIB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人院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